一、引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富水的行星。如从行星水文学来看,地球可理解为“水行星”。自从地球诞生的那天起,水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地球不仅总水量多,而且水量恒&不变,建立了“水分收支”、“水分循环”的关系。

地球总水量多,数量不变,不过,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水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有明显的偏向。

地球上水量最多的海洋水,遍布在有陆半球、水半球之称的南半球。就陆地上的水而论,年降水量极小的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存在着沙漠和半沙漠,其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不能充分用作水资源的冰,也遍布于南极洲大陆上。

经过地质时代而没有变化的地球上的水量,在特定的场合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干旱的沙漠有了大雨期的征候,而在湿润的地区出现了干旱期的迹象。海面在冰河期下降了100米,而在破冰期却上升了。地球上存在的水,在时间上也有偏见的分布。下面就叙述地球上现在的水。

二、地球上有多少水?

关于地球上水的总量,有许多人做过计算。特别是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水文学小组,最近已经确定了大概的数字:地球上的总水量为十三亿八千四百万立方公里。其中相当于97.5%的十三亿五千万立方公里是海洋水。余下的2.5%为淡水,但是,这当中1.75%的二千四百万立方公里却是冰。可以利用的液态水有地下水、淡水湖、江河等,总起来不过是0.7%。我们赖以生活的江河水量,不超过地球上总水量的0.0001%,而地下水水量却很多,为0.72%。

百年来许多人做过这种计算,但在计算中相当于97%的海洋水量没有多大的出入。那是根据海洋的形状和深度大略推定的,百年中看不出有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所知道的淡水量,要比海洋水量更清楚些。淡水量中占70%的冰,大部分是在南极,这个数字是南极探险的成果,是比较正确的。

仅次于冰而量又很大的淡水,是占29.2%的地下水,为一千万立方公里,但是这个数字分别估计了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浅层地下水是指地面下760米(约半英里)的水,深层地下水则指760~3800米的水。海洋水和湖沼水,可以从大洋和湖盆地形及其面积、深度图测量的,江河的水是从河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计算的,但地下水的计算却是相当的复杂。

在过去一百年中,有许多的地下水测量计算结果,但应指出,这种计算因人而异。计算地下水的困难,在于岩石种类颇多,含水率也不同。

根据一般计算,作为平均空隙率为1~4%,而岩石的空隙率平均为12.8%,结合水量为3.56%。地球物理学家把地下水圈划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20公里深度,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而最上部的一公里处为堆积岩,自由重力水就在这里。根据最近的计算,这个数字为半英里多些,由此算出的自由地下水达到一亿五千万立方公里(为上述计算的15倍)。地下水的数量是惊人的。

三、水的性质。

水的性质名目繁多,但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性质有水量、水质和水温。

1. 水量——江河流水有多少?所谓地球上的水,从形式进行计算的话,那么地下水堪称浩大,而江河流水只是涓涓细流了。这里计算的江河水量,是把流动着的水瞬时静止、从江河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测得的,诚然,河水湍流不息,后浪推前浪的。这个流动的水量,即流量还随季节变化时大时小。如果从利用方面来看,即使在一年之中也很难达到同样的流量,所以存在着究竟有多少稳定性流量的问题。

M. I. Lvovitch曾在各大陆上测定流量,区别了其中稳定的流量。所谓稳定的流量,是由地下水补给的基底流量,由湖沼调节的流量,人工蓄水池(水库)调节的水量,这些水量的总计占整个流水量的百分之几还是个问题(表1)。

4.6.1

占稳定流量的大部分是地下水源,而人工蓄水池、自然湖沼居次位。人工蓄水池在亚洲、非洲、北美比重很大,而欧洲、南美所占的比例很小。在美国,利用自然湖沼进行调节量多半是利用五大湖。稳定的水量占整个水量中的25~45%,除澳大利亚的25%外,几乎接近40%。这就是说,江河的流出量中,因暴雨等的流出量也要比稳定的水量稍多,而在地表水的有效利用中,采用人工蓄水池来稳定还是有必要的。采用河况系数这个名词,表示江河流量的变化,这就是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在欧洲与非洲的记录中,大多不超过100,而泰晤士河只有8而在这个比例中,却记录了列岛的日本为150~700,天龙江为1010,纪江为3740等。应该注意的是,与大陆稳定的江河相比,日本的江河是汹涌澎湃的河流。

有些江河的流量是在河口测定的值,但受大海影响的大江,因无法测定,所以一定程度上是在河流的上游测定的。在河口可以推断的叫做流量指令。

2. 水质——苦水与甜水苦水主要指咸水,而甜水就是淡水。咸水除海水外,还有陆地上的咸水湖。地球上的咸水湖相当之多。最近,海水淡化部分已经实行,但仍不能满足一般用水的需要。即使在上述的深层地下水中,也有很多是咸水的。

在淡水之中,对江河的水质作密的分析,在实用上是很重要的。这里可供参考的有著名的克拉克的分析值(表2)。

4.6.2

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大洲江河的水质是很不相同的。总固体成分少的水质不一定好,但至少没有污染。在人口稀少的南美和大洋洲,各为69、59 ppm的较小数值,为其他大陆的1/2~1/3,而在北美、亚洲、欧洲,则为142、142、182 ppm,浓度就很大。另外,人口稀少而浓度大的非洲,CI和Na较多,是干燥的沙漠强烈影响的结果。从世界平均水质来看,与人口密度不一定有明显的关系。

3. 水温江河湖沼和浅层地下水的水温,是被气象条件所左右的,取决于水面受热、与地中的热交换和地下水的补给等。它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气温的分布相类似。江河的水温分布,几乎不妨碍平衡温度的分布。

从夏季八月的平衡温度的分布看,最高温度30 QC左右,几乎存在于介乎北纬20度的南北。其次,由南而北减到20°C、10°C,但10~20°C的面积比较广泛,并没有表示像气温那样好的带状分布。从气温说,平均10°C几乎位于北纬50度,但水温时则在60度以北地区。

冬季二月的平衡温度最高是25°0,其中心也要比八月时向南,几乎接近赤道,与气温最在南纬20度成为鲜明的对照。从赤道开始,由南而北减到20°C、10°C、0°C,而在北半球的北纬40度左右成为0°C。平衡温度0°C的范围极为宽广。

当江河、湖沼的水温在0°C以下时,如何利用是大成问题的,特别是湖泊,即便在4°C的水温也大成问题,因为那些水在水温4°C时密度最大

与江河一样,湖泊的表层水温夏高冬低,冬天在0°C以下,秋天是4°C。那样的湖水变重,沉到轻的下层水上,如此反复,使之上下混合、循环。从表层到底层之间达到4°C同温,方才停止循环,气温由此进一步下降时开始冻结。因此,在陆地的水中,只有湖泊达到4°C温度方显重要。

湖沼的水是否循环、混合或停滞,关系到湖沼的生产力,对湖沼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根据湖沼表层水温的年变化对湖泊进行分类,以便利用4°C的水温。,一年表层水温在4°C以上的为热带湖,4°C以下的为温带湖,全年不到4°C的为寒带湖。热带湖、温带湖随处都有,在日本,温带湖和热带湖的界限是琵琶湖和芦湖的连接线。而寒带湖的存在令人怀疑,最近,即使在南极也怀疑它的存在。此外,湖沼冰冻与否,以及程度如何,对人间生活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地球的淡水中,如上所述,水量最多的是冰。冰,所谓冰冻的水,在水利用上大成问题。如不解冻,就无法利用。被称为冰库的南极,有二千万立方公里的冰,在格陵兰,有三百万立方公里的冰。如把南极的冰融化后流入海洋,简单算一下,海面就要升高62米。就像伴随中东石油的各种天然气一样,其水源价值不容忽视。有一家曾把南极的冰运到中东去的公司,最近为此破了产。

在冰冻方面,不可忘记的是永冻层。在西伯利亚中部发掘出来的长毛像,保持着生前的完好姿态,它从冰河时代以来一直被冰冻在称为永久冻土的冷藏库中。从表层开始的地下100米左右的土壤,确切说,土壤中的水全部处于冻结状态,读者是否能想象得到呢?这样的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相当宽广。其南限大致在北纬50度,分布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芬兰、挪威北部。在这些地区,造成冬季给水的极大困难。首先难以确保0°C以上的水,使人困惑的是不能敷设水管,但恼人的不仅于此,在铺设铁路、建造公路、造房以及在基础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

地球上的冰,不但存在于南极,还存在于格陵兰和各地的冰河、北极海的冰,但其数量上与南极相比那简直是算不得什么了。它们也是随季节变化的。因此,每年考察积雪冰冻的分布是很重要的。终年被冰雪覆盖着的区域,占地球相当大的地方。然而,其周围却存在着狭带状的不稳定积雪冰冻地区。除南极洲大陆外,在北半球北纬30度以北是积雪冰冻地区。在南半球,安声斯山脉、德拉肯斯堡山脉(南部非洲)、尼日利亚中央山地、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和新西兰尔卑斯山脉的峰巅皆为冰雪地区。日本的北半部当然也在此列。这些雪融化后成为江河流水,但是融雪时所引起的灾害举世闻名。

四、地球上的水分收支

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在原始地球里至少有三百亿立方公里的水。那是这样推定的:地球物质类似于石质陨石,其含水率平均为0.5~1%,取其下限也有0.5%,如从所谓6×1027克地球质量来计算的话,就存在3×1025克,即三百亿立方公里。地球物质风化之后,易溶解和易挥发的水,大部分从下向上流,从核心移向边缘。一部分释放到岩石圈、地表层和大气圈。这样在地球史45亿年期间,可以推定水也流失到行星空间。

存在于这种地球表面近处的水中,也包括温泉水和地热开发时的水汽。以往,温泉水被认为是原始水(处女水),但是从分析结果和从最近含氚量等测定结果来看,可以判定大部分是地表水,地热区域的水汽也是这样。

地球表面大气中的水、海洋的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包括冰,地球上最近地质时代的水相互进行循环,根据收支理论,总水量没有变化。水分收支理论大多数是论述长年来的水分平均收支关系,这样也有困难的方面:水分循环的速度因水体差异甚大。

日本的榧根勇,曾对地球上的水分循环速度作了测定。按照他的测定,大气中的水汽循环速度是0.025年,即一年里有40次的交换;土壤水的循环速度为0.3~0.4年,即一年里有3次的交换;而冰河和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为101~104年,即10年到一万年中为一次的交换。要把这样不同速度的循环一起进行收支计算,是很难的。

一般说来,水分收支计算在本质上属于“气候学的水分收支”,降水量=流出量+蒸发量,假定地下水量不变,则与循环无关。这里列出了尔伏维契计算的世界各大陆的水分收支表。(表3)。

4.6.3

在总水分量的这个计算中,土壤水分以及地下水没有加入收支里。收支以降水量=江河总水量+蒸发量的形式完成,与总水分量无关。

引人注意的是,南美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都很大,而非洲雨少而蒸发量多。地下水在流出量中占的比率为30%左右(地下水流出量/江河总水量),而亚洲,大洋洲为25%左右。地下水流出率占总水分的比率为8~21%,而江河流出率占降水的23~43%,在欧洲最大,非洲最小。这些结果说明,虽然水分循环是以气候作为基准的,但也受到土地利用情况的不少影响。

[本文选自スチールデザイン1978年185期9~11页。徐成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