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猴子”使七十年代的动物生态学名扬四方。但是,它们也许掩盖了该学科深刻的分歧。
今天,在某些知识界里,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认为五十年代的动物生态学曾一度处于死亡的边缘。的确,T. C. Schncirla、D. S. Lehrman和R. A. Hinde等一些严格的实验工作者对Konrad Lorenz)Niko Tinbergen以及其他先驱者的批评雄辩地证明;Konrad等人初期的某些概念是有局限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这一点已毋庸置疑。但是,另一方面,不要再把“客观主义”学派的鼻祖所写的都看成是教义;也不要把它们的著作看得一文不值,甚至说它们对行为科学的发展起了有害的作用。几年来的事实已充分地证明不是这么一回事。
人类灵性说的模型?
“刺激信号”的研究是否是现代动物信息交流研究的起点?
首先,人们对在动物种群里个体间信息传递起作用的触觉、电、化学、视学或听觉等信号进行鉴别和分类。其次,在考虑到同种属接受者的发送和反应情况时,把那些信号进行译码并弄清其作用。目前,人们致力于在最复杂的体系里;如非人类的灵长类里了解其句法的秘密。这些研究工作正是令人惊叹不已。要是在十年前,谁会想到Gardner、Premack和“Lana计划”的作者们对黑猩猩的原始语言才能的研究会为我们开辟一条分析这些灵长类认识过程的道路呢?谁要是还怀疑“动物行为和交换信息学”(Zoosémiotique)的科学价值,只要专心地读—读Thomas Sebeok最近“出版”的巨著——《动物怎样交流信息》(Indiana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一流的动物生态家特别喜欢的另一个课题是动物行为和“印象”训练的个体发生史。这个课题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样是有发展希望的。至于H. F.Harlow及其学生们所进行的研究(关于猕猴长期缺乏早期社交的后果)首次从科学上涉及到灵长类神经病行为的起源问题。同时,这项工作还为真正的实验神经病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因为灵长类比作为试验品的老鼠更接近人类本身。此外,某些行为的现实性、重要性和后成机制也广泛地显现:在个体发生史的“敏感时期”,某些外部因素的活动(包括社会的)似乎以不可逆的方式打乱了某些遗传学上编码活动的展开。以这些因素产生的效应为限。个体的发展像种类的进化一样似乎是基因和环境之间的连续的对话。
除了侵犯,还有合作
三十年来,Karl von Frisch和Tinbergen—直提醒人们注意无脊椎动物(特殊的群居昆虫)的特别的群居结构的重要性。像脊椎动物一样。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充分地证实了他们的话。同时,预先就注意到某些可靠因素的基本作用。这就是姻亲关系。它的重要性是意想不到的,在许多动物种类里,它已越来越明显。此外,动物生态学家、生态学家和种群遗传学家结合姻亲关系的效应,提出了“姻亲选择”(家族选择)可能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合乎逻辑地解释了同传统的自然选择概念不十分相同的某些利他行为。用侵犯和竞争的概念不可能解释自然界里的一切。正如很久以前,A. V,Espinas(1877年)和P. A. Kropotkin(1902年)就提议的;利他主义和互助主义这两个概念都应在自然界里有其地位。现在,对群居行为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以至这项研究甚至能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科分支——群居生物学。群居昆虫学家、有关群居生物学“畅销书”的作者E. O. Wilson(1975)主张动物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他的观点重新挑起了一场古老的、但又是徒劳无益的争论。
行为和进化
早在1951年,Niko Tinbergen在《本能研究》一书里就用两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行为的适应功能和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行为所发挥的作用。以后,一系列的活动证实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经过专门调正,生态学家和动物生态学家设立了“活动预算”并且划定了预算能量代价的范围。为了从节省能量和生殖优势方面估计行为相应的(合情合理的)价值,现在,每种行为利弊的进化试验都强调行为(节省能量消耗方法)的基本作用。这种行为使得非座生动物乐于利用环境资源和选择配偶。同时,在偶然研究动物的食物和配偶时发现,陆生热血动物移动时所消耗的大量能量是其生物能所不能补偿的。但是,仅仅由于行为这些重要素因,陆生热血动物能尽量减少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并最大限度地进行生殖、关心幼子,以保障其种类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为似乎是动物界里进化的基本一环。
以上所举的例子(包括其他的事例)充分地证明;今天的动物生态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生机。诚然,现代动物生态学的研究目标往往和过去的动物生态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随着一门学科不断地向前发展,重新连续地审核原有的假说和目标,不正是该学科生机勃勃的证明吗?
[La Recherche1979年5月10卷100期533~534页]
————————————
* 法国国立卫生和医学研究所[INSERM]老年学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