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系统来取代人的某一功能,已经不比“马——大车——马车夫”系统中以自动机来代替马车夫来得遥远了。因为连当今技术的全部实力也不可能要求大车比马跑得快些。很遗憾,许多人在谈论自动化时正是这样认为的。这就使该领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包括在实践中没有培养符合现代要求的综合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方面的工程干部。

机器制造工程师利用参考书以及产品样本,靠完成运动学强度计算以及熟悉工艺过程的理想系统,就足以搞好设计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诚然,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但是它们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如果按老规矩工作,当然也能够设计一些能够发挥职能的机器,这些机器具有正确的运动特性曲线,并具有可靠的安全系数。然而这样做不可能创造出高级的设备,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工作靠性以及经济效果,均不可能与世界水平相适应。因为一种高级的设备、不仅需要从运动学和坚固性方面,或者是按结构要求这一角度出发来选择其工艺、结构以及布置方案,而且首先必须以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为基础。

这种设计工作的方向,实际上就是现代专业设计室组织机构的基础。在专业设计室里,从事实验的研究人员约占其总数的10~15%。在各种工厂内,必须建立研究中心,其研究人员的数目和业务能力应该不亚于某些科学研究所。

近几年来,科学- 生产联合企业终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绝不是偶然的。在联合企业里,科学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了总人数的30%。一些先进的联合企业,比如列宁格勒Cветлана联合企业的经验表明,现代生产的各个阶段是:成品研究及其工艺准备过程,建立专门的工艺设备,大规模的或成批制品出厂的组织,其中包括对它们的检验与考核,即以技术解决方法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已经占压倒的优势。所以,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的界限,目前正在大规模范围内逐渐消失:这就使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之必需。

无论是在总体方面(首先是数学方面),还是在专业或者是某一个侧面的训练方面,对于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要求现正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些问题乃是工程业务能力的坚实基础。

尽管我们对高等数学像对科学和学科那样寄予极大的希望,我们也经常向工程师们介绍高等数学的作用,但是,我们仅仅把它当作计算或者统计方面的一种工具。然而,现代数学首先是形成工程思维的基础。有意思的是:国外有许多公司让轧钢机操作员学习概率论。从正统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是荒谬的,因为操作员并不是工程师,何况轧钢机的操作员是在情况经常发生急变化的条件下工作的,这就需要他具有敏锐的反应力,因此要他完成什么统计计算简直可以说是无瑕的。同时,研究概率论必须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操作员深刻理解和正确估计他所面临的现象和情势的本质。采用直观处理的结果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管理过程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高等数学的经典原理就是解析几何学、微分和积分的计算、微分方程式等等。首先形成的是思维函数形象,由此每一种现象均可认为是有限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一作用将是相同的和无条件的(著名的材料强度定律是:哪里薄,就在里破)。这些概念是过去的工程设计师所必需的,同时也足以胜任工作了。

现代工程设计师和研究人员,除了必须具有思维的概念形态以外,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了解:这类或那类现象是由大量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影响表现得相当微弱,同时往往以偶然的形式出现。只是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出毛病的常常不是那些微弱的地方,而是在那些装配不够理想的地方。这些地方之所以容易损坏,常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是其自身特性的缘故。现代应用数学,特别是概率论及其运用,乃是这种思维观的基础。

现代机器制造工程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设计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他首先必须掌握实验方面的数学基础。因此,现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应用数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它可分为:最佳实验理论,操作研究理论,维修理论以及相似论。

但是,现代工程师在物理、数学方面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不仅仅只是在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中形成的,同时他们首先必须掌握专业理论,了解工艺过程和机械功能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它们的数学论点。如果认为一般工程训练,其中包括物理、数学方面的训练是大厦的基础,那么专业方面就是它的墙和屋顶(大厦就是现代工程师质量的象征)。因此,这幢大厦要是没有靠的基础,它当然是不牢固的,同时也是不长久的。然而,如果全部的人力和物力都耗费在建筑雄厚的基础上,而在建造墙面时,仅仅花费最少的时间和极少的财力,这样的大厦当然是不受人们欢迎的,它也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我国在机器制造业和仪表制造业方面(翻砂和焊接,模压和切削加工,材料学和热处理等等)工程干部的训练制度,早在三十年代就形成了,那时候非自动化生产方式还占主导地位。

无怪乎那时把非自动化工艺过程和设备看作是生产的主力,因此,工艺和设计训练的全部基础和方法都是为它们服务的,其发展也是与它们的特性相适应的。青年专家们的工程思维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他们在大学毕业时坚定地认为:他们的事业就是与普通的工艺过程和设备打交道,至于自动化生产,那是其他某些自动化专家的事。

从那时候起,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在此期间发生了科学技术革命,工艺学和生产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遗憾的是:机器制造专家职业训练的基本方向以及他们工程思维观仍然原封未动。和三十年代一样,还是靠非自动化生产来完成任务作为其总的目标。诚然,到了六十年代,在某些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已经加入了少量关于自动机械和自动化方面的基础课程。

这正好又一次说明了,工程训练制度方面的非自动化生产是整个训练的基础,而自动化生产不在此列

因此,按照以上所叙述、介绍的特性而确定的低级训练班,一点也不奇怪,它们与主要训练过程没有有机的联系,就其范围来说也始终没有发展和扩大。对于机器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和工具专业来说,就是在最后审查其教学计划时,自动化生产课程的数量又缩减了25%(从的小时缩减到70小时)。

因此,既缺乏理论知识:又无解决生产上综合自动化和机械化实践技能的机械工程师、技术型大学的毕业生、机器制造业和仪表制造业的专家,常常到科学研究所、设计室以及企业单位去劳动。

对于客观情况应该说一说,在六十年代,曾经采取过解决机器制造业方面自动化专家训练任务的胆怯尝试,另一种手段是建立了0636特别工程专业(机器制造方面的自动化和综合机械化)以及工程机电专业。今天它们正在我国二十五所高等院校中发挥作用。然而在生产自动化方面广为传播的错误认识,对它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因此它只解决电工技术,但没有解决设计工艺。

其中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现代自动装置方面不容争辩的成就,使许多具有幼稚信念的人感到遗憾。由于采取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因此其本身就以解决发展生产的任务。

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也必将包括加工、检验、装配等工艺过程,它们在机器与其系统的结构和配置中体现出来。正是它们为出厂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经济效果的全部潜在能力打下了基础。任何一种管理体系(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组织),都仅仅是实现这些潜力的一种形式。

由于在粗略地理解这些要素的辩证关系以后,就勉强地区分机器的结构,并采用机械化,因此其结果是:对于工艺设备和系统不是从设计的立场出发,而仅仅是认识一下,即像对待管理的物品一样。对于建立机械系统的任务不是从最适宜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角度出发,对于综合自动化的科学理论基础的研究甚至还尚未展开。所以,0636专业的毕业生,实际上是机器制造业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有名无实的专家,他们既缺乏拟定管理工艺过程的方面的训练,也不会设计自动化的装,更不会设计自动机械流水线。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培养出综合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方面的设计工程师和专家。很显然,干部制度决定了这些任务不能令人满意。正在从事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机关及其设计组织培养了年轻的专家,这些专家既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技能。

无疑地,经过几年实际工作之后,将会提高其技能和本领。然而,任何自学是不可能弥补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它的科学基础的,也不可能进一步加深对解决任务和方法的认识,也不可能有一个工程思维方面的完美体系。因为这种基础只有通过特定的职业训练,简而言之,也就是只有通过为达此目的而存在的院校的训练才能形成。

考虑到综合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方面与日俱增的迫切性,从技术经济以及专业的立场出发,党和政府在决议中对这些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甚至在苏联宪法中也有专门的条文,这一条文不应当认为是正常的。

我国培养综合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方面工程干部的问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解决,并使这些干部完全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

同时必须指出:工程训练过程的完美化是为了解决数量不足的迟缓补偿措施,也就是说这些措施的实现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

事实上,如果要在最短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必须使这些措施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法文献,完成训练内容。当大学生们毕业的时候,要搞好毕业设计的答辩,从而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工程师,并有资格独立从事研究工作。为达此目的,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得6~8年。

也就是说,遵照工程业务的要求,我们现在应当以八十年代中期的生产水平为目标。现在,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说,与综合自动化和高度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概念,是生产的主要形式,这是总的情况;而非自动化可以看作为不得不采取的个别情况,这在当时不仅是公认的,而且是完全合理的。

1979年3月举行的全苏科学技术学会第三次全会上对裁减手工劳动问题,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问题作了全面的讨论。会议指出:裁减从事手工劳动工人数目速度的急剧转变,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工作的现实效果,它需要相应的干部来保证,即具有足够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Texнuкα uHαyкα1979年5期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