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研究创造性思维规律的新逻辑学的诞生,使有可能提出这样一个合乎科学根据的问题:创造自动机的时候是否已经来到?这种自动机不仅能进行一般体力工作和最简单的脑力工作,而且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这类自动机是否能发展人长期以来连想还没有想到过的概念,或者帮助制订人自身该遵守的法规和道德准则?
显而易见,制成创造性的自编程序自动机将在人类生活上引起意义深远的变革,今天的科学还不能确定其范围。
像这样的远景能否实现?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他们在科学上的怀疑首先基于下列情况:自动机只能处理给定的程序或算法。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解决问题,即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而算法是不懂得寻找答案的。因此对自动机来说,编制自动机能借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程序,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目前只有人才能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作出解答。
虽然像这样的论据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但还是存在着自动机将来能够进行一定的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我们不妨自问一下: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否找到未知的解题算法,即法则或方法,可用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而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或者更确切地说,不需要确定的解题程序?不!没有确定的程序,人连一个问题也不能解决。但是现在在相当大程度上人自发地运用这种解题程序,因为人几乎完全不认识解题的规律,尤其不认识逻辑规律。逻辑学的发展使利用自动机产生了新的希望,关于逻辑学发展的某些现代趋势正是本文所要谈的内容。
问题逻辑学和思维模拟
制造解题自动机的可能性取决于:人或多或少是自发实现的逻辑解题过程能否以程序形式表示;使自动机能依据程序执行对它提出的任务。确切地说,应该创造出解题程序,以便自动机能找到回答所提问题需要的解题算法。
迄今仍被认为,首先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制造这样的自动机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发现,对此有妨碍的不是计算技术的状况,而是逻辑学的局限性。随着问题逻辑学(即研究问题逻辑规律的逻辑学)的产生,为有可能创立解题程序初次提供了逻辑理论基础。
当出现多样化的问题时,必然要产生这样的问题:能否概括地拟定一种唯一的解题程序,用来找到解决一切问题所必需的大量解题算法。问题逻辑学表明,一切问题在某个范围内本质上具有同一的逻辑结构。这样,任何一个问题可分成三部分:问题的前提、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答。每一部分也具有对所有问题是共同的逻辑结构。
问题的前提是作为命题和规范系统,它反映问题的情势。问题的情势包含有一定量的认识客体的特征(如疾病原因),这是些必须找到但又缺乏算法可借以寻找的特征。问题的提出由能帮助找到认识客体未知特征的问题系统组成,而问题的解答即是用以找到未知特征的命题系统。
这些逻辑结构可以用形式逻辑语言或数学语言来表示。从问题前提向提出问题,并进而向解答问题的逻辑过渡,即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时思维的直接逻辑过程,是在共同的逻辑规律基础上实现的,这个逻辑规律可用形式逻辑语言记录。这些共同的逻辑结构和规律组成通用程序,适用于解答一切问题。但只用一个通用解题程序不能解答任何一个问题。
每个问题除共同的结构和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通用解题程序总是在问题的特定条件下起作用,即在解题时特殊逻辑规律应发生作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必须注意的这种特性,以问题结构的特点为根据,首先制约分析和综合、结论方法、问题提法和其他逻辑方法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应当在一定时刻得到利用。因此问题是根据其逻辑结构分类的。对每一类问题做成专用解题程序。专用解题程序和通用解题程序共同组成解题程序,借助它可能为每个可解的问题找到解题算法。
这样的解题程序,由于问题逻辑学还处在胚胎状态,现在还不能编制得令人满意,但是在为模拟解题过程的主要逻辑阶段创造可能性。与人使用传统方法相比,自动机能够无比迅速和更广泛地对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进行迻辑运算,如用科学的程序就将更精确和更有效。因此利用自动机解决人无法解答的问题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这是否意味着,自动机能像人那样创造性地思维,或者甚至超过人?
这不可能!自动机只能模拟一定方面或逻辑过程的某些阶段,因而谈不上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所讨论的是研制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模拟思维过程一定方面的自动机。
问答逻辑学
还在古希腊的哲学中就强调过创造性思维问题的意义。所谓“苏格拉底法”或“波维阿利艺术”,正如苏格拉底所定名称,意思是通过提出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科学预见学家P · 容克写道:“我认为,在人的身上只有两种特性是机器所不具备的。第一,提出问题的本领,无论哪一种机器都不能提出问题;第二,具有想象力、虚构和设计新东西的才能。”但是由于问答逻辑学的形成,这种论点应该重新考虑。问答逻辑学表明,问题根据逻辑规律形成,而问题和答案的逻辑关系受形式化的支配。诚然,这些规律迄今尚未被人所知。
问答逻辑学从确定“问题”和“答案”的概念开始研究问题和答案的逻辑规律。问题——这是寻找认识客体特征的思维。答案——这是找到这些未知,特征的思维。问答过程要经受三个主要的逻辑阶段:问题的前提、问题和答案。所有这三个阶段具有共同的逻辑结构。
问题前提的逻辑结构转变为问题和答案的结构,可以由算法形式表示,由自动机处理。因此由于输入确定的问题前提,自动机能够独立构成问题,并根据积累的信息提供答案。
由于人的意识能够产生实际上无限多的问题,初看起来自动机似乎是不可能达到,更何况超过人的思维效率。
但是对提出问题时思维的逻辑方法进行研究表明,寻找实际上无限个认识客体与为每一个认识客体寻找有限个主要特征可以结合起来。在语言方面这些特征可由疑问副词或疑问代词表示,如:“在何处”——相当于地点,“什么时候”——相当于时间,“谁”——相当于人等等。由于积累了这种相对有限数量的特征和适当的疑问词;自动机能够对任何给定的认识客体提任何可能的问题。从这个观点来看,自动机可以比人更全面、更系统和更迅速地充分利用问题的可能性。
在问题过程自动化及利用来解决复杂问题和任务时,所要谈的不是更迅速、更全面地提出问题,而是如何提出问题,以便尽可能快和圆满地解决任务或问题,但花费却最少。因此问答逻辑学从事研究问题和回答总体的最佳化。为了这个目的,人们按问答的强度区别问题和回答,即在搜寻能力方面辨别问题,在决定能力方面辨别回答。
自动机从所给的条件中,通过运用数学方法,能够选出问答的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获得最佳结果——准确的或大概的结果。这些问答的策略可构成程序,因为有了这些程序,自动机能够最有效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正是这种特殊的复杂性和大量为形成问题的最佳策略所必需的计算运算,使自动机能够远远超过人在这方面的才能。换句话说,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这样为自动机编制程序,以致自动机能根据合乎科学制订的策略异常迅速地提出新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并给予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回答。
思想逻辑学和辩论逻辑学
如果仔细地研究一下,新思想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由情况所决定,并且基本上不用科学的方法。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到现在为止思想存在的逻辑规律还没有得到研究。另一个原因在于下列方面:创造性的思维是以完全固定的沟通思想形式实现从两人单独谈话,经过小范围的讨论和辩论,到公开发表。这些沟通思想形式的区别,是因为在解决一定问题时它们作用的特殊性。一些问题以两人单独谈话的方式去解决比较合适;另一些问题则相反,要经过大范围内的讨论。问题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最适宜的沟通思想;形式之间的依赖关系,远没有为现代科学所掌握。
为了把思想存在的自生性提高到科学水平,必须研究创造性思维的沟通思想形式的规律,以及思想存在的逻辑过程。思想逻辑学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的。思想逻辑学首先提出问题:思想是什么?概括地说,思想——就是对问题的回答,但是不是每个回答都是思想。思想——就是问题的可能解答。根据问题逻辑学的原理,思想逻辑学发展了思想链的方法,目的明确的思想将按链式反应形式产生。思想链具有许多环,每个环由三个方面组成:思想情境、思想目标和思想存在。思想链第一个环的思想存在为第二个环的思想情境构成前提等等。进一步改进像这样的逻辑方法,将有助于思想产生变成合乎科学控制的过程。
集体的思维提高了个人的创造性水平,由此不能作出完全正确的结论,但是今天每个集体已能保证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好的发展。
与这个因素同样,心理的、道德的和其他的集体思想过程的规律,几乎没有考虑到也缺少研究,我们不知道进行讨论、辩论诸如此类的逻辑规律。大体上我们完全自觉地准备开会、辩论,并试图解决问题或发展思想,但并不认识逻辑规律。现在正在形成的辩论逻辑学是研究辩论过程逻辑规律的,认识了这些规律就能把集体思想过程提高到科学水平,同时最大限度有效地利用自动机作为辅助手段,而自动机将处理辩论过程中积累的信息并形成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良心的测量法和模型
人主要遵照自己的良心行事,这是人所固有的最有意思的结构。当然,任何时候也不能创造出具有良心的自动机。话又说回来,可否用自动机哪怕是模拟人良心的一定方面呢?这原则上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个问题迄今没有得到解决呢?对良心的任何方面进行完全相符的数学模拟,要求科学地解释模型,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发展,这就成为可能的了。现在这门学科的主要领域应当数学化,这一合乎规律的过程,使许多社会科学家对他们的学科包括伦理学的数学化,不再是一无所知了。有必要为控制社会过程奠定科学基础,并由此而广泛运用自动机,迟早将会克服这些成见。
社会科学的数学化,例如在经济学中所发生的,将是新阶段的开端,对科学进步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由于数学而展现出远大前景的学科,诸如伦理学、法学或美学之类,因测量法——伦理学测量学说的形成而初具轮廓。该测量学说研究道德结构,包括那些良心结构的数学模型。
良心模拟的根据是,良心具有调节器的功能,能把个体行为水准(实际值)调整到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水准(给定值)。用控制论的语言来说,良心对给定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当这些值达成一定的平衡时,良心执行“消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这种状态叫作“问心无愧”。但是只要这种平衡一遭到破坏,即给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变化,良心的“积极”功能就被动员起来:出现“良心的谴责”,随后又由于得到平衡而消失。
在模拟良心时必须注意,一些人往往心情过于激动,而另一些人实际上却没有这种情况。翻译成测量法语言,这就是说良心能够对给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别产生不同的反应。心情敏感的人对极不重要的差别变化有反应,而对心情不开朗的人来说,这种差别可能比较大。因此差值是分别模拟不同种类良心或不同品质良心的基础。良心品质等于良心开始反应时的最小差值。
科学不会提出制造那种能够完全模拟人的知觉,并且取代人的自动机的任务。这里所要谈的是用自动机模仿人类活动的一定方面,以及利用自动机作为辅助手段。
自编程序自动机只能模拟良心的一定逻辑或控制论方面。这种自动机,当差值很大时,没有良心谴责的感觉,也不会因几夜不眠而感到痛苦。但是人借助自动机可以进行实验,制造分析和预测行为的模型,这种模型远远超过传统方法。自动机将帮助人加深对人类行为规律的理解,提高解答问题的熟练程度,以及积极利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
[译自Буòущее нαукu,6卷]
——————
*Loeser系哲学科学博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