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昭和大学研究小组10月2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说,肝癌病人中30%是嗜酒成性的人。昭和大学附属医院教授Fumio Sugata,大多数肝癌患者在住院三个月内死去。

这一消息是在岩手县盛冈日本肝病研究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布的。

科研工作者们检查了肝癌病人B型肝炎病毒及其过去的输血历史,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

发现九名男病人患原发性肝癌,这占肝癌病人总数的13.1%。那位教授说,得这种癌主要原因是嗜酒。而且,在28名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嗜酒者占32.1%,这跟肝炎病毒引起的比率一样。

日本过去一直认为40 ~ 60%的肝癌是病毒引起的,而酒精引起的肝癌占10%,居第三位。

这位教授说,酒精引起的肝癌直接同酒精的消费有关。肝硬变的病人,平均一生喝酒精1,210公斤。既患肝硬变又患肝癌的病人,平均一生喝酒精1,340公斤。况且,41 ~ 55岁的豪饮者容易染上肝癌。

这位教授说,酒精引起的肝癌病人治愈的前景不妙,因为医生只能治表,而不能彻底治愈。

[乐民译自Kyodo,1981年10月3日]

膜蛋白的构象能够内翻吗

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halobium)那紫色的细胞膜正日益成为一些尖端技术的试验对象。这些实验已经先后提供了某些有关紫色膜上一种主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令人振奋的新信息,这种膜蛋白即是细菌的视紫红质。中子衍射这种最新的技术显示了视紫红质是一“里翻外”的蛋白。六年前,曾经有人把新颖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X - 射线衍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得到了分辨率为7?的视紫红质结构的图像。去年,Engelman等人研究了电子密度分布与一段正常多肽螺旋片段上氨基酸顺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目前正得到一些精密的中子衍射试验的有力的支持。这种中子衍射方法,基于中子对质子和氘核的散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原理,也已经被用于显示紫色膜上并不存在着可以觉察的水的通道。

用充分氘化的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去取代紫色膜里所有的缬氨酸及苯丙氨酸残基,然后,用这样制得的紫色膜的中子衍射图谱和正常紫色膜的中子衍射图谱相比较。后者的中子密度图谱与其电子密度图谱极为相似。计算与氘化样品有关的傅里叶差分图谱,可以知道缬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残基聚集在不同的区域。这正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些残基在7个跨膜多肽螺旋之间的分布以及在每个螺旋内的方位都很不相同。在差分图谱上,缬氨酸与苯丙氨酸侧链的密度峰都脱离了螺旋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恰恰相反的是,缬氨酸峰移向分子的外部,而苯丙氨酸峰却紧靠着内部,在Engelman等人的试验性模型中,这个区域分布着许多带电基团。这个差分分布与前面所述的螺旋顺序上的缬氨酸与苯丙氨酸的分布方位是一致的。

把处于多肽顺序上的方位分布与带电残基的分布相比较,确证了螺旋上缬氨酸19个里面有17)是位于与苯丙氨酸(11个里面有9个)相对的位置上的,同时,隐藏在蛋白分子中的带电基团是和苯丙氨酸残基在一起的。而且,在如前所述的螺旋中,富缬氨酸或苯丙氨酸的那些位置与中子散射的傅里叶差分图谱的结果是一致的,虽然作者在那个时候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详细的阐述。这些新结果与早期模型的一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人们相信那些用来支持先前所作的叙述的证据是合理的。

“里翻外”的蛋白分子的令人置信的图像正开始被揭示出来:这种蛋白质的极性基团和带电基团充满于螺旋之间,被螺旋所包埋着,而蛋白质与膜脂亚甲基之间的绝大多数交界面却被疏水的脂肪族侧链所占据。作者认为,带电基团和极性基团除了可能为蛋白质的移位作用提供场所外,它们还可能是这种显著的疏水结构的一种重要的稳定因素,因为它们不存在的话,浸处于疏水溶剂之中的疏水螺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林海帆译自Nature198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