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已有了眼科手术。印度,走方郎中用将混浊的晶体推到眼球的里面的方法治白内障。现代眼外科则更加可靠和细致。以下我们介绍近视的整形手术,修复撕裂的视网膜和白内障新疗法。

有一种病被称为白内障。患了白内障后,晶状体变得不透明从而失明。

用摘除晶状体的方法来医治失明。但是,由于患者缺少了晶状体的屈折力,必须配眼镜以弥补。

在现代手术中,角膜被切开,需要做相当多的切割来去掉晶状体,但在近几年中,一种新的医疗器械——晶状体乳化器(见本期封二图1)开始应用。即将它的尖端插入角膜中的一条微小切缝中,超声波震荡引起眼球的水晶体破碎,水通过晶状体乳化器冲洗角膜的后面,这样,晶状体随着水的冲洗就去掉了。

显示角膜(见本期封二图2)——医生利用一片外来的角膜,把它小心地修剪,直到能和病人的角膜十分吻合,这叫角膜移植。

种有趣的方法是利用Perspex晶状体植,把它放入眼角膜的后面。开始这种晶状体不能聚焦,也很难被固定。并可能会引起慢性发炎,但逐渐地这项技术完美起来。

以上介绍的眼科手术在一段时间里可能继续存在争论。理由是因角膜与晶状体等聚光不吻合。

这需要把角膜展平。在角膜上做八道径向的切口,(一些外科医生做了十六道,日本手术创始人佐藤做了四十八道之多)这样,角膜就能展平了。

外科医生切割角膜的厚度是只能十分之九,能使角膜变平又不至于破角膜。

苏联医生Fydorov曾说过:“将来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眼镜。”他的话在十年里面就有可能实现。

还有一项技术可使马上要瞎的眼睛保持光明。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变态,脆弱的血管会使血液溢出视网膜,造成视力损害或完全变瞎。有病的血管可以被激光封闭。

最好在损害还没这么严重之前,仅仅是血清渗出时,进行手术。

现在有一种观察血清的技术。给病员注射一种能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的染料,这种染料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视网膜血管,随着血液的渗出而漏出,在紫外线下能被清楚地观察到。

渗漏被找到后,就可以用激光进行封闭。现在,世界上许多优秀的眼外科专家正在向眼球内部进军。眼球中充满了液体,这称为眼睛的玻璃体,通常是非常清澈的。在这液体中只要有极小的浮游物,就会使视力变得模糊不清。原因是,过去要把这些浮游物从眼球内取出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显微外科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很难想象这种外科手术的精细程度。举个例子来说,手术所用的剪子能穿过注射器针头的小孔,进入眼球。用一根纤细的光导纤维照亮眼睛内部。手术中医生需切割开并剁碎眼液中的块团。然后将碎块吸出。

这些显微手术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能使盲人重获光明,但是病人有缺陷的眼睛还不能进一步修整,能代替眼睛的微型电视摄像机虽已生产,也还很粗糙。

没有一种电子仪器能像眼睛这样工作。

另外,眼睛是大脑的前哨,它的每根神经和成千个视网膜感受细胞相联系。这些神经交叉连结并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视觉。一只移植的眼睛绝不会这样完美。

[New York Time Magazine,1981年]

3.2.1

① 一种新的手术器械——乳化器。从其震动的尖端发出振荡波,将混浊的水晶体打碎并与房水混合,然后把它从眼睛中抽吸出来。使视力复明。

3.2.2

② 手术前的准备,将眼睑拉开,固定眼球。

3.2.3

③ 展平了的角膜已缝合完毕。

3.2.4

④ 辐射状角膜切开术。将角膜辐射状的切口,但只能切开角膜厚度的9/10,避免将角膜切破。然后将角膜展平,用这种方法治疗近视眼。

3.2.5

⑤ 视网膜切口后,切口的边缘垂翻下去会使手术无法进行。A、现在,先将病人缚在手术床上。B、切开视网膜后,再将病人倒转,利用重力帮助对合切口缘,在倒转的位置上进行手术。

3.2.6

⑥ 白内障手术后,水晶体被摘除了,有一种实验性技术进行补救。在角膜上,再移植一块经过精细修剪的角膜。两层角膜重新构成代替性的水晶体。

3.2.7

⑦ 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眼科手术。

本刊编辑部编译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