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根据成果判断创造潜力。但是,创造潜力——这只是一种成功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查明和预测。
学生的创造才干
为了查明学生的创造才干,不仅应当注意他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注意他在校外的、学科以外的爱好。
现在,美国理论家们特别强调这一点,把它视为新思想。其实,这早已是老生常谈了。
著名苏联教育家符·李特维诺夫在自己回忆录中讲述了一个明斯克一年级小学生的故事。这个小学生名叫尤济克· 安东诺维奇,他“不能掌握学校里讲授的任何一条定理,不能转述最简单的故事,不能解答最容易的习题,不能背诵简短的诗歌,不能正确无误地抄写简单的句子”。
总之一句话,这个小孩对学习是“愚蠢”出众,对学校讲授的课程一窍不通。但是,在钓鱼方面,他却胜过众人,他能轻而易举地打破了那些使用上等渔具的成年钓鱼爱好者创造的记录。下面是李特维诺夫对这个小孩的才能的一段描述:
“不要以为,钓鱼者的艺术就在于体力灵活,在于拉鱼竿的技术……不对!对钓鱼能手来说,首先要求有细心的观察力,没有这一点他就不了解水塘中鱼的习性。他应当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他熟悉大自然,了解天气的脾气,知道天气如何影响鱼的活动。总之,他应当是个大自然的研究者,也许还应当是个艺术家呢;钓鱼需要聪明才智,这是肯定无疑的。否则,他就不会运用这些复杂的、欲成为安东诺维奇那样的能手所必需的知识。”
“我结识了一些有经验的钓鱼者,他们论钓鱼技术与安东不分上下。他们都是聪明的人,是精通钓鱼术的能手。其中一人是杰出的蒸汽制粉机机械师,另一人是才华横溢、多次获奖的音乐家,第三人虽未受过高等教育,却是一位出色的工厂厂长,第四人是一个手艺高超的专门制造贵重木器的工人……”
“在安东诺维奇身上当然有某种暂时尚未发现的东西。如果在我结识他的六年当中,他竟没能学会最基本的知识,那我敢断言,这过错在教师和家长身上,特别是教师……”
查明学校里学生的创造天赋与对他们的鼓励密切相关。能力需要经常“训练”,因为能力不能“备而不用”,等待适当的表现时机。如果能力不发展,就会减退。
在学校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赋要从简单的事物开始。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形式非常重要。他们提出的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只要求学生复现所学教科书的材料。
有人曾向英国教师建议,要这样提问题,使所提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的判断。看来,许多教育者并没有想出什么好方法来。他们之中有些人对此有所了解,但并非全部。
有一位地理女教师,她非常固执,她要求学生每人做一个专门的画集,先摘录出教材各章要点,再用四种颜色整洁地绘出各章的轮廓图,并指出,绘画的整洁性作为评定知识的一条最重要的标准。这样的做法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记忆所学的材料。但是,班里那些求知欲最强的学生、游记的不倦的读者、电视地理竞赛的优胜者,在学校里不仅不能得到最高的分数,而且还经常受到斥责,训斥他们规避抄写课文,训斥他们对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这是一个发生在有才华的学生同目光短浅的教师冲突的典型例子。这样的冲突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知道,教师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所提任务的性质上,而且表现在他对学生创立新意、独立思考的总的态度上。有时,这一点比教师本人的创造潜力更为重要。
心理测验能提供什么?
在西方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确定智力和创造力的测验,以及查明个人爱好和倾向的投影测验。在苏联的学校里,是不采用的。我们认为,才能和倾向要在劳动实践中,在积累、更主要的是在积极运用知识和熟巧的过程中才能显露出来。
知识范围越广,查明才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在班里暗中有一个科学地衡量学生能力大小的“等级制度”,那么这张“等级表”在文学课上是一个样,在绘画课上可能会把习惯的比例关系完全颠倒过来,而化学和无线电技术小组的活动会修正自己关于“谁有才能”的概念,改变自我估价。
关于才能的结论,不是靠形式的测验,而是靠对个人进行全面的研究方能得出。如果根据测验结果草率作出判断,会导致可笑的错误。但是,不能说测验方法在原则上是有害的,需要无条件摈弃它。倘若对测验结果采取理智的态度,那这些测验可能对人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
为这样的目的而运用测验方法古已有之。早在《圣经》第七章《法官》上就对这种独具特点的心理测验有过描述:大统帅格杰昂在把军队费力地调集到哈罗德集结地之后,在与马季阿尼强决战之前,为挑选最坚强的士兵,他吩咐已经疲惫的军状在集结地饮水休息。一些士兵手脚着地,偃伏水边,贪婪地痛饮起来,而另一些士兵只用双手捧水慢慢地唱着。格杰昂用这种方法挑选了三百人组成精锐部队。
格杰昂所进行的挑选程序具有现代心理测验的特征:提出的任务简单明了;受考验者均处同等条件下;根据在一种情景中表现的行为(饮水)去推断在另一种情景——战斗中将表现出的行为。
当时,关于心理测验曾引起过不少的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借助心理测验可确定人能力的大小,确定职业方向,甚至可以确定个人的品质;另一部分人则否定测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骗局,是伪科学的臆想。那么,心理测验究竟怎样呢?它能提供什么呢?
在国外,广泛运用着确定“智力效能”的测验,以“I. Q. ”表示。这种测验通常包括几十个多种多样的问题,并限定解答时间。根据答对的问题计分,并用专门的标准将分数转换成单位。一般说,一个中等能力水平的人可以达到100 ~ 130单位。它能说明什么呢?
首先,需要记住,除了具备完成测验题目的能力外,还需要某种训练,善于读书、写作,具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等等。没有知识的人可能一个问题也解答不出来,但他的潜在智能不一定低于回答出全部问题的人,比较、鉴别测验的结果,只对在相似的条件下成长和发展的人有意义,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解释他们测验结果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天赋的能力的差别造成的。
那么,测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思维的速度,确切地说,灵敏度。要在半小时内回答出所有的题目,自然,思维敏捷的人要比“迟钝者”取得更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心理测验过程中基本上是评定人的思维敏捷度。当然,并不全是这样。
为了成功地解答题目,正像我们所知道的,还需要看受试者对测验题的关心程度,即动机,如果受试者对测验持漠不关心的态度,那就会导致他不去为达到最佳结果而全力奋争。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准备只用一、两分钟解决问题,而缺乏更大的忍耐性。这样,他们未必能达到最高的指标。而顽强精神有时则会弥补思维敏捷度的缺欠。
这就是说,测验不仅反映一个人固有的思维能力,而且反映他的品质,如关心的态度、顽强精神等。但这还不是全部。有些人坚韧顽强,思维敏捷。
但不集中,急于推断。这样的人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并能立即“想出”解决的办法,但他们没有花工夫去检验自己想法的正误。换句话说,一个人自我检查的品质也会影响到测验的结果。
苏联乌克兰控制论研究所生物控制研究室曾进行过一整套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了明显的规律性。在一连串的提问中,受试者解答问题的速度既不取决于记忆,也不取决于灵敏性。受试者在解答问题时,需要探索各种途径,如果一种途径没有达到目的,应立即放弃,不再继续作无效的尝试,但不能过早,因为有可能“逸失掉”解决的可能性。换言之,善于及时抛弃无效的假设的能力在解题时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说,“I. Q. ”反映人的多种能力和品质,以及训练的水平,其中还包括个人测验的训练。凡多次经受过心理测验的人,要比新手处于更佳的状况。其实,经过四、五次精确的测验性检查,“训练效果”就可以完全显现出来了。第十次试验不见得比第五次试验结果更好。
英国心理学家格·艾津科认为,心理测验有一个困难:在某些情况下难于判断哪一种答案正确。当然,在比较简单的提问中这样的疑问是不会产生的。凡预先假设只有单一解法的问题,心理学家称之为“闭合性”问题。
有些问题需要受试者独立思考并论证答案,这种问题的解法往往是非单一性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开放性”问题。这时,需要选出“最佳答案”。下面且举一例。
有一个侏儒住在二十层楼上,每天早晨乘电梯下到第一层,然后步行上班,晚上下班回来乘电梯从一层上到第十层,下来,然后步行登到第二十层。试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有:“减轻体重”,“锻炼心脏”,“到十层楼去拜访朋友”——这些答案完全带有盖然性。正确的答案是:这个侏儒由于身材矮小只能够到第十层的按钮,再往上就够不着了,所以到十层必须下来。应该认为这个答案是上述诸答案中最佳的,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命题目的条件(侏儒)。而所有其他答案完全是逻辑推理,未考虑命题条件。那些答案也完全适于身材高的人。
再举一例:题目是“寻找多余的词”。给出“匙子”、“叉子”、“铅笔”、“刀子”。问:哪个词是多余的?当然是“铅笔”。因为所有其他词都属于餐具。
有些问题就要费解了。请寻找出下列地名中哪个是多余的:Бухарест(布加勒斯特)、Варшава(华沙)、Каракас(卡拉卡斯)。Лондон(伦敦)、Мелекесс(梅列克斯)、Нукyси(努库斯)、Т6илиси(第比利斯)、Topoнтo(托隆托)。可以从排除最北方的城市或最南方的城市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分出人口最多的或人口最少的城市角度回答。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解法是很多的。但是要洞察命题者的意图。从命题中可以看出命题者的意图在选择其中重复某个元音的城名:如重复“a”的(Варшава、Каракас);重复“o”(Лондон、Topoнтo);重复“и”的(Т6илиси)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余者当然就是Бухарест了。因为在该词中是三个不同的元音。这道命题在逻辑上不具有单一的解法,这就要求受试者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我们假设,为完成某种工作要求“I. Q.”120(就是说,从事该种职业的大多数人要胜任自己的工作都具备“I. Q.”120)。如果一个人“I. Q.”比较低,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如果比较高,达到160,胜任工作已自不待言。但是,这里有时也产生一些复杂的情况:有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太简单,不景气,他工作起来便马马虎虎,轻蔑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使同事们感到不快,有时会发生冲突,这种情形在文艺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对测验的结果不能只评价为“最好”和“最坏”,比较明智的评价是“合适”和“不合适”即测验只对解决具体问题——受试者是否适合该项工作——具有意义。
创造性工作需要具备多种能力,要预测未来的成功不仅需要了解能力心理学,而且需要考虑进行该项活动所需的条件。所以,任何一个心理测验在原则上都不可能具备绝对的预知力。因为,主要的,应当深入研究普通方法论,没有这样的理论,研究者就会盲目行事,陷入经验主义。
评价能力的实验方法
美国著名工程师乌奥卡普曾多年从事电子实验室指导工作,他在自己实践中提出了八条考察、评价创造力的方法,以助挑选年轻的、有才华的助手。
1. 自我评价:直接询问新手,自认为创造才干如何。一般说,人们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比较冷静的,况且,他也不敢欺骗,因为他明白一个要求创造性思维的位置(比如主管工程师)对一个无才者来说是一种冒险行为。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创造潜力。
2. 查明新手专利发明和独创性论文的数量(评论文章和实验报告不计在内)。
3. 查明新手的思维方法:如果新手是青年人,还没有发表著作,应查明他的思维是非刻板的、创造型的。做法:可让他回忆自己在大学时代做实验的情况,以及这些实验对他产生的那些不寻常的、美好的印象。根据他的叙述可以判断,他是喜欢“解难题”,还是喜欢“背书本”。这里可以看到,有才干的人喜欢谈课题研究的不足方面和不明了的一面,而无才者则只谈众所周知的事实。
4. 检验新手运用视觉想象的情况。有才干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广泛运用视觉形象和概念(特别是研究科学技术问题)。
5.考察新手“个人志向”。有的人喜欢从事体力方面的活动(体育运动),或富于感情方面的工作(音乐),而在技术方面有潜在才能的人将体验到脑力劳动的快乐。
6.考察新手的独立见解。有的人喜欢讲述某些大人物的意见,喜欢旁征博引,但就是没有个人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这种人可能具有很高的“智力效能”,但他的创造力发展的概率性却是很小的。
7. 向新手提出具体任务。出这样一道题:子弹从枪膛飞出,求子弹以多大速度穿过前五米射程(精确度——0.1%)。有的人提出去查阅参考手册,在那里可以找到详细的计算方法;另一些人则相反,主张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思想。有创造才能的人通常可以提出许多思想,其中包括有趣的,或可笑的。然后推测的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剩下的是合乎实际需要的思想,尽管这些思想尚未经过彻底研究。
在交谈中,有时会发现,才华横溢的新手由于全神贯注,竟忘记了自己应试的直接目的,而大胆思考,不怕讲出自己的设想,哪怕这种设想对解答问题毫无用处。然而思想的数量最后会发生质变。缺乏创造力的人只会讲自己绝对相信的思想,他们迷信的是书本。
8. 通过老助手考察新助手。把经过实践证明具有创造才干的助手介绍给新来的助手,建议他们就专业课题交换意见。如果三十分钟后,交谈双方仍继续热烈讨论自己的设想和实现中的困难,那就可以大胆地选中这位新来的助手;如果谈话未引起双方的兴趣,话不投机,并且早已偃旗息鼓了,那这位新手没有创造的光泽。当然,他可能具有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在这样的交谈里、起作用的不单是他们的知识面,而主要的是他们的相同的思维方式。双方均感兴趣的问题必然在某些地方交锋。
以上列举的挑选法,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这种研究创造才干和查明个人特点的做法也具有心理测验的性质。
妨碍创造力的三大“敌人”
有刺激创造活动的情感,也有抑制创造力的情感。妨碍创造力有三大“敌人'
创造最危险的敌人——畏惧。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然而科学工作者探索真理需要勇气和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需要克服达到既定目标的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有畏惧思想,就会怕困难、怕艰苦、怕失败。失败是不可怕的,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要经受失败的考验。威廉 · 汤姆逊说过:“我坚持奋战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害怕失败就会束缚想象力和首创精神。长此下去,创造力必将丧失殆尽。
创造的另一敌人——过分的自谦。谦虚是人的美德,但过分的自谦就变得虚伪了。一个人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于正确估价自己,不要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毫无自信力。甚至常常无端地指责自己。这种无端指责性的自我估价会导致创造麻痹。一个人一旦创造麻痹了,就会变成一个庸人。
创造的第三大敌人——懒惰。创造来源于勤奋。懒人总想不花力气,或少花力气取得成果,有时,甚至投机取巧,误入歧途。须知,科学成果是对艰苦劳动的赏赐。它与懒惰、投机、侥幸毫无缘分。懒人有时还是愚人。班· 列纳尔说:“愚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就不那么愚笨,但懒汉意识到自己懒惰,却停留在悲叹懒惰上,仅此而已。”
创造动机的作用
创造活动和其他所有活动一样具有情感动机,没有情感,探求真理是不可能的。创造的每一个阶段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情感相关。这属于科学工作者的“非智力”品质。
达尔文回忆说:“我回忆起中学时代的性格特点,发现那时我唯一的一些品质是表现强烈的、多种多样的爱好(这些东西当时给了我对未来某种美好东西的向往),还有为实现我感兴趣的东西而表现出来的极大的勤奋,以及当我理解了某些复杂的问题或科目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巨大的快感。”
在成年阶段,达尔文在个人素养方面占首要地位的是求知欲“从我少年时代起,我就有强烈的愿望——了解并解释我所观察的一切,也就是说,用某些共同的规律去总结它们。”
达尔文的求知欲是以忠诚、热爱科学事业为前提的:“……我热爱自然科学是坚定不渝的,极端热心的。”而对于物质,达尔文对此不屑一顾。
其他一些科学家在谈到创造动机的作用时,特别强调目的性。目标明确可将混乱的思想变成有意义的探求。长久集中于一个目标的能力是积极思维过程前提。但是,它也具有相反的一面。有时会导致片面性,过高估价某一方法,或夸大局部问题及其解决时个人贡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