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创造过程时,通常运用这样一种到板的公式:先引用那些过高估价幸运在科学发明中作用的人们的幼稚意见,然后详细深入地向这些“头脑简单的人”解释,幸运的女神只对坚韧顽强、热爱劳动的人们报以微笑,而所谓“偶然的发明”绝非偶然。譬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英国细菌学家阿 · 弗莱明1929年发明配尼西林)在“彼特里盘”里培植细菌培养物,一阵风把细菌孢子吹到敞开的窗子外,孢子落到那只盘子里,形成一个“环”,在“环”上细菌立即停止了繁殖。对这一点别人毫无觉察,而弗莱明却发现了,并得出了结论。但是,不应忘记,他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求配尼西林或类似的某种东西。顽强的劳动终归得到报偿,因为幸运只“恩赐”给那些勤奋和顽强的人们。

顺便提一下,在这项发明中没有“运气”的确难以成功。要知道,抗菌素绝大多数不仅对微生物,而且对人都是有毒害的,而盘西林可以杀菌,对哺乳类动物和人危害极小。这位研究者真是碰上了好运气,在他所分解出来的为数众多的抗菌素中,这是第一个如此罕见的例外

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另一面: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知道他所要探求的东西。分子遗传学之父约翰·华生和弗· 克利克也预先就知道他们所要努力探求的东西,并知道何时能推测出脱氧核糖核酸双螺线结构。这样,思维过程使形成假说——演绎法这样一条线索:

假说(所希望的公式化模式)从假说中得出结论(预言某种现象的范围)逆联系,即检验:验证所观察的事实是否与预言相一致。然后修正假说,重新改变途径。这时,在这条途径上幻想和想象经常与无情的批判性的分析交替进行。

但是,这条途径并没有彻底解决能动型思维结构;特别是解释不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新的、在当时还是未知的研究领域,打开神秘奥妙的大门(如列文胡克、达尔文、门捷列夫所做的)。看来,创造过程的特点是另外一种:这里,传统所强调的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创造阶段

很久以来,创造就被区分为科学的和艺术的两大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自我表述和回忆就是关于创造过程的原始材料。自然,他们强调两种创造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因为这些差别是摆在表面上”的,所以易于发现。

但是,他们企图建立一个共同的创造理论,即对这种复杂现从经验主义的研究过渡到从基础研究,这种企图必然导致更坚定地去探求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所固有的共同特点。这些共同点尚不甚清楚,不像二者的区别那样容易发现。所以,我们想比较详细地谈谈这个问题。

目前,多数人都认为,作为各种创造形式基础的过程,原则上是同一的:组合各种因素,获取新质,然后,探求、阐明、选择“有意义”的组合。将二者的区别只归结为转换信息的方法和原始材料的不同。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构思;由构思转化为深思熟虑的计划;将计划体现为物质形式。对创造过程的这种描述,只是公式化地反映了它的结构:事实上,各阶段之间那种固定的连贯性被取消了。认为只有上一阶段完成才能开始下一阶段,这一点是不可信赖的。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是创造过程的必要的和整体的组合部分,它们是经常相互渗透的。因此,在完成阶段可能会加入了对原始构思的修正。此外,对各阶段的现实研究也证明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创造的基本阶段看来与创造成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相符的。可以说,在文学作品来说,就是思想、主题、情节、结构等等。

人们把发明家的科学活动也同样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至于涉及科学理论的创造阶段的划分,那就更复杂了。法国数学家热克·阿达马尔(1865~1963)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2)潜伏;3)顿悟;4)检验;有时,认为第四阶段不是检验,而是完成。

现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斯门把创造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意识()需要;2)分析需要;3)研究所获取的信息;4)简述原设想的解决方案;5)批判性分析这些方案6)产生新的思想;7)实验和检验这些新思想。

早在1933年美国哲学家约翰 · 杜威在解决问题上就划分过五个阶段:1)意识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思想;4)检验思想;5)选择。

通过对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的)划分法的比较,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所谓“创造性行动”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决问题”,二者具有同样的心理结构。我们把创造过程看作五个阶段:

1. 积累知识和熟巧。这里主要指积累对明确阐释和表述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熟巧。明确表述任务——这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2. 聚精会神努力和探求新的信息。如果任务仍不能解决,就进入下一阶段。

3. 离开所研究的课题,转到其他课题。这种离开”是暂时的。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在这段时间里,最好从事一些需要智力高度集中和逻辑推理的脑力劳动。当然,这里个人的差异可能是很大的。

4. 顿悟,即醒悟。醒悟——这不总是天才的思想。有时,这不过是在极为简单的范围内的猜测。表面看来,醒悟是逻辑的中断,思维的飞跃,从众多前提中单一获得的结果。在才华横溢的人来说,这种飞跃是巨大的。但是,在任何创造性行为中,甚至在小学生解答算术习题中也有这样的中断,尽管这种中断可能是属于微观范畴的。

5. 验证,即检验。

创造的成果

究竟什么样的解决问题可以认为是创造性的?这里有几点要求,而且这些要求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完全符合,即解决问题应当是实际的解决;有新奇之点、独创性和完成的彻底性、换句话说所谓解决不单是有好的思想,而且一定是实现了思想;朴实无华;最后,也是最困难的一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应当改变现有的方法,改变传统——较少,改变基本原则——更少,而改变人对世界的看法——已属罕见。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

历史上把科学繁荣昌盛时代划分为两个时期:1)公元前600~300年(希腊);2)文艺复兴时代至今。艺术的繁荣总是与科学的繁荣相一致的。根据英国数学家詹伊科布 · 布罗诺夫斯基的意见这种吻合完全是有规律的:艺术和科学本是同根而生,同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早期文明。这种文明的许多特点最鲜明地体现在列奥纳多· 达 · 芬奇一人身上。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天才结合于一人之身,这在文艺复兴时代并非罕见的现象。因此,不应该把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的结构决然对立起来。

众所周知,毕达哥拉斯定理每个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这个定理对任何人,不管他操何种语言,都具有同一思想可是哀诗或十四行诗对每个人来说,却各有各的理解。布罗诺夫斯基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区别正在于此——不是在创造过程的结构中,而正是在人对现成结果的领悟中。

有时,认为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二者的区别在于,科学家受硬性的逻辑和事实的范畴的限制,而艺术家是绝对的自由”,而且一个人的才能越大,他就越不屈服于定律、原则、规则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只对“墨守成规者”是必需的。那么,艺术家的自由究竟是怎样的呢?

定律、原则、规则之类,在破坏和改变它们之前,必须精通和掌握。贝多芬破坏了某些成规,创造了新的规则,创造了自己的音乐。他在创造过程中并非绝对自由,而是严格恪守他自己的规律,甚至比他的时代的复杂限制所要求的还要严格。

至于诗人,比起其他创造者来就更受到语言规律和传统的限制。在这些框子里,他仍然可以创造出某种新的东西。诗人尽管受繁多的戒律和语言规律的束缚但同样有创造,有自由,因为自由这不是荒唐无稽、混乱无序的无政府状态。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知识和理解基础上的理智的选择。诗人在反抗旧的过时的诗歌传统过程中,便孕育着将来会成为传统的新东西。

因此说,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二者不仅有区别,而且有基本的相似之点。

艺术家的活动成果表现了他的内在状态,他对世界的幻影。而在科学中,现成的结果好像并不依赖于科学家个人。许多人认为,这是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主要区别。但是,这是一种十分庸俗的观点。真正的科学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个性及其特征。

[Mышленue u mбopцecmбo,1676]

——————

看来,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三个:劳动、才能、运气。这不仅适于科学,而且也适于艺术。当然,这三点也可以用另外的说法:勤奋、才干、侥幸。普希金曾把这三段式写成著名的诗行:

经验,劳动错误的成果,

天才,悖论的朋友。

机遇,发明家的上帝。

——原注

安东尼·范·列文胡克(1632—1723),荷兰著名生物学家——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