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一份调查报告,况且是西方的报告,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日表人的智商平均比西方人高7分,这使整个西方世界目瞪口呆。由此就可以说“日出国”之子是天才呢?还是必须找些理由来解释最近发现的这种智商优势呢?

日本,人口麇集,资源匮乏,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其充沛活力使西方工业化国家快快不悦。对其,中奥秘,人们终于找到了科学的解释,并可用数字加以说明:很简单,日本人比西方人聪明!

西方人震惊也罢,感到自尊心受辱也罢,事实丝毫不能改变:四分之三日本人的智商(QI)高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平均值,前者的平均智商达到111,后者只有100。并且,10%的日本人智商超过130,属于“天才”之列,而西方国家中只有2%的人达到这一水平。

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它们有什么意义?日本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差异还会继续扩大吗?在最近的探讨中,人们提出了诸如此类的问题。

指出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和中国人)智力高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在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N. 韦尔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确立了一个指数,用以表示在需要高等教育水平的职业中,美国各少数人种的实际从业人员比例。结果表明,东方人占明显的优势。按比例计算,建筑师中,日本人为祖籍欧洲的美国人之2倍,中国人几乎是后者之5倍。在博物学家和物理学家中,分别为2倍和3倍。在所统计的十二个职业中,只有两个职业——律师和牧师——例外。这可用下述事实来解释:东方人通常英语讲得不好,并且,他们当中新教徒很少。

刚刚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更具说服力。这份报告是由新乌尔斯特大学心理系博士R · 林恩提供的,他采用公认比较可靠的韦克斯勒(Wechsler)法对1100名日本人和2200名美国人按年龄分组进行智商测验。……

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并与过去在日本进行的其它测验进行比较,可以看出1910年之后出生的日本人的智商演变情况。

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结果是:七十年来,日本人的智商不断增加。二十世纪上半叶(1910 ~ 1945)出生的日本人,智商平均为102 ~ 105;1946至1969年间出生的,上述数值达到108 ~ 115。

然而,西方工业化国家,像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居民的智商平均值与美国人几乎一样,都是100(在安排智商测验并使之标准化时,把100选为平均值)。日本人的平均智商增加了7分,欧洲人却没有增加。

林恩博士认为,“智商增加如此之多,未必能用人口遗传变异来解释,大概可用环境的改善来说明”。可是,比较各年龄组获得的结果表明,6岁儿童的智商已经明显增加。看来,智商增加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学龄前儿童生活条件尤其是卫生条件和营养条件的改善造成的,这些改善也反映在日本新生婴儿体重的增加及成人身高的逐渐增长上。

林恩博士强调指出,日本人的平均智商达到111,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这一结果使人想起下述问题:日本人像西方人一样,是社会经济条件改善,教育、营养和卫生条件良好的受益者,为何只有他们才达到如此高的智商水平呢?这种优势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林恩报告发表之后,一些初步的评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若干素材。《自然》杂志社论撰稿人安德森(A. M. Anderson)一开始就强调报告中这样一个结论的重要性:日本青年一代中有10%的人智商等于或大于130,即不低于通常科学家、工程师、律师和医生的智商水平,而在美国或其它西方国家中,只有2%的人能达到这一水平。“如果人们承认在智商与智力成就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那么,对于将来的愈来愈依赖技术革新的社会来说,其中的内在联系可能是深远的。”

安德森认为,一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的动荡,无疑促进了智商的显著提高。战后,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原来彼此隔绝的农村氏族互相往来、经济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得到改善、西方文化如潮水般地涌入……,凡此种种,可以部分地解释智商提高现象,这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遗传的、营养的、教育的和社会的,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影响智商。

日本滞留在封建社会的时间比西方长得多,经过差不多三个世纪幕府时代的军事统治之后、直到1868年才重建帝制。农业人口占大多数。长期以来,农民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实行氏族内部通婚或相邻氏族通婚。

人口向都市集中,逐渐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只是到了本世纪中叶,这一进程才大大加快。从1930至1960年,将近40%的居民进入都市。当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工业中心崛起之时,在一些边远地区,大批农民背井离乡,许多村庄荒无人烟。

在这些新的都市中心,若干世纪以来一直彼此隔绝的农村氏族互相接近了,传统的通婚方式被打破了。众所周知,非亲通婚比血亲通婚有利,后者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智商有妨碍。

营养也起相当作用。在日本,不仅新生婴儿体重增加,而且成人身高也在增长。日本男子,1960年出生的平均身高比1940年出生的高5.2厘米。身高的增加主要是腿长增加的结果:腿长平均增加了4.3厘米,而坐着的人,平均身高增加还不到1厘米。这就给人一个错觉,似乎日本人长高是由于坐在西式的椅子上,而盘腿坐在传统的“榻榻眠”草席上就长不高似的。

寿命期望值也有了飞跃。1935年日本男子的寿命期望值为46.9岁,女子为48.6岁,到197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72.7岁和78.9岁,从而这一年日本成了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现在这些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当然,教育对提高智商也有作用,但儿童入学前智商就高。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教育的“大众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社会经济条件而论,西方国家与日本一样好,但是,西方人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日本人,这一现象仍旧无法解释。显然,这种现象使得关于“先天”和“后天”对智力影响的争论重新活跃起来。换言之,日本人生来就比祖籍欧洲的居民智力高超吗?把过去称之为“蒙古人”的所有人种都列在同一组中,我们可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扩大。过去人们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中国人和爱斯基摩人的智力高于世界平均值,所以我们把他们与日本人编在一组中。

这也不无道理。根据最近的资料,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当他们征服世界的时候,人类的始祖分化成无数的部落,由于地理位置各异,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受到的外界压力也各不相同。毫无疑问,这些压力有利于形成各式各样的特征。

分化的结果首先表现为外表特征:肤色、身材、体态,同时也表现在血液的组分、构成机体的蛋白质和酶的不同上。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表现在大脑的功能上呢?

这一假设是以下述两个证据为基础的:第一个证据是日本神经学家、听觉和语言感觉专家津之代(Tsunoda)教授提供的——日语的特殊性使得日本人使用大脑的机理不同于使用其它语言(波利尼西亚语例外)的人。第二个证据是,智商测验中日本人在某些形式的推理方面具有特殊的技能,而在其它测验中,没有西方人突出。

津之代教授通过研究失语症,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强迫未受伤的大脑半球承担口语机能,可使病情得到缓解,从而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人们常说,大脑左半球专管听单词和理解单词,而右半球专管听音乐。然而,津之代教授的实验表明,日本人利用大脑半球的方式与众不同。粗略地说,他们直接用右脑接收机械声和西方音乐,左脑接收并处理各种语音:辅音和元音、非口语的示意音(如“噢”、“啊”、“嘿”等)以及日本传统音乐。其它国家的人民,右脑接收西方音乐、日本传统音乐以及元音,而接收辅音则是左脑擅长。

这些复杂的差异清楚地说明:日本人大脑的功能与众不同。这些差异是先天就有,还是日语特有的环境造成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反过来想一想,是否日语的演变与大脑的差异无关呢?

第二个证据是由林恩博士提供的:在智商测验中,日本人在某些方面(迷宫、图像编排、物体拼凑)显示出极好的才能,但在数字和编码方面没有西方人出色。如果日本人也有这些方面的特长,甚至在西方环境中也是如此,那就很可能因为他们真是天才了。

关于“先天”和“后天”问题的争论,很难斩钉截铁地说谁是谁非。人们从这一争论中将会逐步发现,即使是对挑起争论的人,也会变得不利。事实上,林恩博士的研究,既不支持“环境论者”,也不支持“遗传论者”,前者把智力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环境,而后者则认为智力先天就有,是遗传的。影响日本人智商增加的因素,对前者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而日本人比西方人聪明,似乎(至少目前如此)只能归功于良好的天赋,有利的环境则使这种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调查研究开始了,人们重新活跃起来!由于西方人的自尊心,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假设:日本人的天赋尤其表现在完成很细致的任务方面,比如出色地,通过智商测验,即使这种测验是由西方人组织的。

最后,日本人平均智商很高这一点,可引起人们从地理政治方面去考虑一些对未来的全球平衡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人种与日本接近的中国,会不会和日本走不同的路?实际上,这两国之间经济上互通有无,自从中国向世界开放以来,这种关系更加强了。中国与外国尤其是日本签订了许多长期贸易协定,预计日本将向中国出售“成套”工厂,进行技术转让,以换取中国的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煤炭。这些协定是在“和平友好条约”后签订的。正在协商中的这些计划,其价值估计达几百亿美元。

许多财界及政界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很快摘掉落后的帽子,给她的人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到那时,在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里,难道不会出现日本人那样的智商飞跃吗?

[Science et Vie(法),1982年第779期]

———————

* [原标题:从1946年起,日本人就智力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