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介绍台湾岛的空气污染情况。

台湾位于南中国海岸东部184公里,是具有大约35000平方公里面积和1800万人口的海岛。过去20年内台湾的工业和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造成台湾岛空气污染显著增加有四个主要因素:(1)在岛上增加了大量工业,(2)烧油、煤和木柴的燃烧,(3)汽车尾气排放和(4)人口高度密集。因此,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主要问题。

台湾的全部环境规划由台湾当局主持,台湾行政院健康部下属的环境保护局被授权监督环境事务并对环境法律和规划进行实施和负责修改。

环境标准、排放标准和浓度

环境保护局已经按照空气污染控制法的要求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于污染源也已经发布了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任何一个工业或厂家被发现违背排放标准要受到物款直至采取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排放速率为止。但是由于缺少人员法律执行不很有效。

总悬浮颗粒物(简写为TSP

像高雄这样的重工业区,TSP的年算术平均浓度值总是在具有代表性的260 ug/m3的数值,介于200到300 ug/m3之间。(译注:原文误印为ug/m2)。中部山区和东南丘陵地区可以看成法净或背景地区,TSP的年算术平均浓度值在150 ug/m3左右。城市和工业区的TSP浓度常是郊区和农业区的两倍。代表浓度值为170 ug/m3是从台湾全部TSP采样点中得出的,这些采样点多数在城市或工业地区,这些年平均的TSP数值和美国城区代表性的年平均TSP浓度值(通常小于100 ug/m3)相比要高,值得怀疑的是其中的大多数是大粒子。

二氧化硫

在几个工业区的采样点已经测得SO2的小时浓度,由于得到这些数据的费用较高,SO2的数值没有像对TSP那样做地理状况的综合,图1是1973年每月在高雄工业地区三个不同点出现的最大24小时SO2平均浓度值,1号采样点位于钢厂内发电厂和硫酸厂东南 ~ 250 m,2号采样点位于距离1号采样点5 Km的糖厂旁,3号采样点是离1号采样点10 Km的居民区,各点之间的日最大SO2浓度值没有相关,但它们离1号采样点愈远浓度愈小。

似乎在1号采样点的SO2浓度主要是由局部污染源造成。1号采样点的浓度超过环境标准(每年多于两个月),而其它采样点没有超标。按照标准建造采样装置是关键,1978年在工业地区平均SO2的小时浓度超过SO2小时标准(0.5 ppm)在1号采样点为568例,在2号采样点为43例,在3号采样点为5例。

5.3

其它污染物

其它空气污染物使用装有仪器的拖车逐个进厅测定,这种移动监测站是对受到控诉的地方作特殊研究用的,从这些测定得到的短期数据难以和由固定采样点得到的数据及到期标准进行比较,将来计划对NO,O2,CO,H2S和HC建造更多的固定监测站。

可能的污染源和控制战略

尽管在台湾有可能根据现有的测定进行估价和已知的活动假设可能的排放物提供者进行排放物目录的编纂,但是台湾没有汇编。应当考虑台湾岛上可能的面源和点源,污染源可分为四类:

· 地质材料。对于像台湾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地区,道路、桥梁和建筑工程终年都在进行,尤其是在干旱季节,相当多的降尘,TSP和COH来自再悬浮的道路尘,泥土的运动,岩石破碎,研磨,敷设沥青和水泥搅拌。

· 运输。包括没有排放物控制装置的柴油和含铅汽油燃烧时产生的机动车尾气是NOx,CO,HC,O2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值的提供者,由于这类无控制的摩托车数量多,排放物相当多,在港湾地区常可看到不完全燃油的黑色排放物。

· 工业点源。包括水泥生产厂、钢厂和公用电站在内的大多数工业点源没有控制污染,另外像肥料厂和硫酸制造厂也是重要的污染点源。

与小的点源和面源相反多数主要工业污染源在过去十年间已经采取了许多空气污染控制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这些措施包括在水泥厂和电厂中安装电除尘器和纤维过滤器,在钢厂中安装湿洗涤器和袋式除尘器,在炼油厂中的重油脱硫和安装高烟囱降低地面浓度。由于台湾是个海岛,今后可能面临当今在北欧和北美正在争论的污染国际转移问题。

将来的工作

对于像台湾这样达到高度工业化水平的发展中地区。空气污染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已经采取了几个建议并进行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几项活动,近期应当采取的步骤是:

· 环境保护局应当召开会议和座谈会,同工业管理人员和公众讨论环境健康效应,卫生改进问题和基本的空气污染概念。

· 台湾的科研人员应当参加在欧美举办的论述环境问题的年会或训练课程。

· 使用污染源和受体模拟法对整个地区的环境浓度和可能污染源分布进行叙述,汇编点源和面源的完整的排放物目录并估算其排放速率。

· 应当建立确定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

总的来说,台湾的空气污染监测和控制活动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些活动已经达到了为提供空气污染状况一般情况的目标,仅对能测得的代表性环境污染物作了说明,但是需要按照标准步骤在更多地方作较少时间的监测。可能污染源及排放速率的详细研究以及附加的采样,化学分析,数据的核实和质量的保证,和污染源和受体模拟化相结合叙述环境浓度和对应的污染源能得出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污染战略,在今后的几年中,环境科学家和台湾当局应当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JAPCA,1983年8月第33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