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原油价格直线上涨,促使企业与个人都想方设法来节约能源,以减少开支。这方面最不遗余力的是航空工业部门。波音商用飞机公司的发言人威勒说,在今日的飞机制造业中,节能已成为仅次于安全的大课题。

在节能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飞机和引擎的设计,过去六年内波音、普拉特 - 威特温及通用电器公司,在这两项的改进与创新上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以波音为例,它从1978年后已研制出三种节能飞机。即波音767、757及737-300(一种新的小型飞机)。这三种飞机现正在做飞行试验,预计在今年11月交付航空公司使用。这类新型飞机采用极轻的碳纤维合成材料——在地板、内壁及非重负载的部位代替金属;机翼的设计也更具有节能效果,它的后掠程度比老式飞机小,因此提高了升腾能力。

在节能上,驾驶舱里的数控电子装置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波音757和767机上,每架都装有100台以上的电子计算机。原来驾驶员通常不断地调节节流阀以使飞机按最合理的飞行速度飞行——正如汽车驾驶员不断调整脚上油门的压力;而现在这项工作更多的是由计算机进行。飞机不会超离理想的时速,这样就减少了无谓耗油。单这项技术就使每次飞行减少2%的燃料费。

由于上述这些重大措施,波音757不仅比727多载乘客45名,达183人;而消耗燃料却低于后者,体积更为宽大的波音767预计将能载客225人,而在能源消耗上却低于目前同样大小的任何飞机。

尽管如此,在节能上能带来最大的突破还是引擎的设计。现在设计部门采用一种新的推进方法,来制造九十年代的民用飞机。这就是用扇形的螺旋桨来代替喷气发动机。据美国国家宇航局——刘易斯研究中心的斯蒂特说,这种推进器的节能功效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任何种类的螺旋桨推进器都比喷气发动机省油,但都有一个固有的毛病,就是要达到喷气机六百英里的时速,螺旋桨叶片的顶端在旋转时必须超过音速。传统的螺旋桨无法达到音速,而扇形推进器却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扇形螺旋桨的叶片朝后掠,这样就偏离了旋转方向。它同一般直线型叶片的差异就是后掠式战斗机机翼同小飞机笔直式机翼间的差异。扇形螺旋桨极薄,这样就加快了旋转速度。其叶片的长度也远远小于一般的螺旋桨叶片,所以其叶端不会像后者那样转动快。

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的发言人威勒谈到这些革新时说,这是航空发展史上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我们似乎是在倒退。未来的飞机看上去更像五十年代的飞机,将更多地采用笔直的机翼与螺旋桨,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节能。

[盛利摘译自Science Digest,1984年9月]

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抗癌作用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朱迪赫 · 福尔克曼(Judah Folkman)博士最近在伦敦Ciba基金会的—次会议上披露,血小板中的一种叫做血小板第4因子的蛋白质能够防止营养癌肿的毛细血管快速生长。

血管生长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胚胎发育和创伤愈合过程中。但是,这种被称为血管生成的毛细血管定向生长也发生在癌肿的早期。快速生长的毛细血管把带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增大的肿瘤组织。如果能够制止血管生成,那么,肿瘤组织就会因缺氧而死亡。

毛细血管的生长分几个阶段:它们从上一级血管发芽,长大,形成有空腔、防漏的管道。阻断这些发育过程中的任一阶段都会使整个过程终止。福尔克曼博士发现,肿瘤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的肝素能使毛细血管细胞非常迅速地伸长,但当肝素与鱼精

毛细血管快速生长。

血管生长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胚胎发育和创

伤愈合过程中。但是,这种被称为血管生成的毛细血管定向生长也发生在癌肿的早期。快速生长的毛细血管把带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增大的肿瘤组织。如果能够制止血管生成,那么,肿瘤组织就会因缺氧而死亡。

毛细血管的生长分几个阶段:它们从上一级血管发芽,长大,形成有空腔、防漏的管道。阻断这些发育过程中的任一阶段都会使整个过程终止。福尔克曼博士发现,肿瘤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的肝素能使毛细血管细胞非常迅速地伸长,但当肝素与鱼精蛋白(一种从鲑鱼精液中提取的物质)结合后,新的毛细血管就不再生长了。

福尔克曼发现,兔耳朵上的肿瘤用鱼精蛋白治疗,肿瘤的生长速度比不用该药治疗慢得多。鱼精蛋白也使大白鼠肺部肿瘤的播散(转移)减慢。然而,真正要使肿瘤缩小所需要的鱼精蛋白量毒性很大,可使大白鼠致命。

据福尔克受说,血小板第4因子也能与肝素结合,在组织培养中终止血管生成的作用更佳,而且与鱼精蛋白相比毒性较小。它也很容易从陈旧人血的血小板中提取。福尔克曼已计划在动物身上试验这种因子对肿瘤的作用。

“血小板第4因子用于人毒性也太大,”福尔克曼说道,“但它将给我们一个科学的启示,引导我们去发现其他能够制止肿瘤生长的化合物。”由于发现了这些结合肝素的化合物终止血管生成的原因,其他更有效的药物可能会随之而来。总有一天,血管生成抑制对治疗像风湿病、牛皮癣那样的疾病以及一些以血管侵入组织为特征的眼睛疾患也会有所帮助。

[丁一译自New Scientist 97,1345(1983)]

护牙有术

—种新型的塑料薄膜为保护牙齿避免蛀蚀带来了希望,这种薄膜的用途是罩在牙齿最易损害的部位,从而防止细菌的侵入。美国的一些牙科医生呼吁广泛使用这种防护技术来保护儿童的牙齿。英国的同行们对此也极表支持。

由于在食用水、牙膏及口香糖中增加了氟化物,现在美国儿童中牙齿的蛀蚀已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氟化物只能保护牙齿光滑的表面,而较粗糙的咀嚼部分仍易受到细菌的侵蚀。细菌不但吞噬牙齿的珐琅质,而且还在其中形成很多小孔。所以儿童们尽管通过各种途径摄入氧化物,到十六岁时还是有近十个牙齿被蛀掉,结果不得不对这些坏牙进行修补或者连根拔除。现在这种新的塑料膜通过封闭来有效地保护牙齿的粗糙部分,弥补了氟化物的不足之处。

这种封闭膜的应用既快又简便,一般的牙医均能施行。其方法是先用一种微酸物质使牙齿轻度腐蚀,其程度足以使呈液状的薄膜渗入到牙齿粗糙部位的各个凹处,然后再用一种化学物使液膜凝结,或者也可用光照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全美牙科研究所长期来一直在研究这种封闭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封闭膜的施行使儿童和成人的蛀牙发生率减少了一半。在对5 ~ 17岁的少年儿童的调查中发现,使用这一封闭膜的少年儿童、其蛀牙发生率要比不用封闭膜的少年儿童低84%。

美国的牙科医生在一次会议上号召大家做出努力来普及这种封闭膜,他们建议在孩子2 ~ 4岁时就在牙齿上罩上这种薄膜,这一措施要实行到孩子六岁时长出智牙为止。当成人由于疾病或化疗因而牙齿遭损伤时,采用此法也极为有效。

封闭膜的有效期至少为五年,磨损后仍可在原部位补上。某些牙科医生对此法颇有疑虑,生怕牙齿经封闭后,使牙齿腐蚀的细菌会同时被封闭在牙齿内作祟。不过研究结果表明迄今尚无此类情况发生。封闭膜施行的费用并不昂贵,在美国十个城市中对少年儿童施行的手术费为平均每人18 ~ 23美元。

(辰月译自Economist,1983年12月7日)

巨大的“风暴”在海底猛刮

海洋学家一直认为海底本质上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心目中的海底是黑暗,寒冷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海底巨大的“风暴”猛刮一次,海底就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这样就把海底刮得干干净净,风暴刮起的沉浆混浊了海水。

这种论证的内涵,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奇特性,而且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现实意义。有人已提出:海洋深处可作为倾倒核发电厂排出的放射性废物的场所。但是,搞高能海底临界层实验的乔治 · 惠塞利说:“基于我们现在已观察到的情况,你还不能设想:你倾倒在海底的东西能够不动地留在那里。”乔治 · 惠塞利打算详细研究海底海水的流量。

惠塞利和他的同事们已在波士顿东西3英里深的海底安放了一些探测器。这些三只脚的探测器固定在离海底50英尺的地方。温度计,摄像机和探测海水流动方向和流速率的计量器都安置在这些探测器里。计量器记录的海底海水流量为每小时1英里。这流量似乎比较慢,但这需要有强大的力来推动那大量混杂的海水、这个力是什么呢?海底海水好像是受表面的海流影响而流动的。但这一回答仍是难以理解,有待科学家们继续探索研究。

[绍海译自Science Digest,1984年1月]

帮助癌转移的化学物质

治疗癌症的内科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找到一种终止或者起码是限制肿疱细胞向健康组织转移的方法。黑色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瘤,以其细胞易于侵入血液,并“移植”在其他组织而臭名昭著。尸解发现,死于黑色瘤病人的肝常为癌组织侵袭。是什么原因导致黑色瘤细胞轻易地侵入血流呢?明尼苏达大学的利奥 · 弗奇特(Leo Furcht)教授在上周伦敦Ciba基金会召开的“基底膜和细胞运动”的会议上提出了他的一些观点。

我们知道有些物质具有吸引细胞的特性,被吸引的细胞则被认为具有“趋化性”,像免疫系统的某些细胞一样,黑色瘤细胞也有趋化性。向化物质是由基底膜产生的。血管基底膜产生的物质中有二种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昆布氨酸(laminin)和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弗奇特企图搞清究竟哪一种蛋白质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作用。

他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移动小室”。这是一个精致的玻璃管,由上下二个室组成,二个室由孔径四微米的多聚碳酸滤膜隔开。弗奇特把含有昆布氨酸的溶液置于下室,把含有黑色瘤细胞的溶液置于上室。一定时间后,移出滤膜并计数已穿过滤膜并覆盖在滤膜底部表面的黑色瘤细胞,他发现转移到含有昆布氨酸的下室的肿瘤细胞数目比不含向化物质的对照小室多120倍。其后他又用纤维结合素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这种物质对黑色瘤细胞转移不发生作用。

另一个实验解释了这个明显的异常现象。实验的第一部分,弗奇特在上室加黑色瘤细胞前把昆布氨酸涂在滤膜的底部表面。正如所期待的,细胞转移到滤膜的下侧。第二部分,他把纤维结合素涂在滤膜的下侧,这次加到上室的肿瘤细胞也穿过小孔向所涂物质移动。似乎液态的纤维结合素在诱导黑色瘤细胞趋化性方面是无效的,而固态和液态的昆布氨酸都能诱导这种细胞产生趋化性。

如果我们把这个实验系统应用到人体,结果似乎是相符的。设想一个要转移的黑色瘤紧靠一根血管,由于血管基底膜分泌的、分布在基底细胞膜表面的昆布氨酸的作用,一些黑色痛细胞必然朝血管腔移动。另一方面,纤维结合素是活动的,它经血流输送到全身,因此比昆布氨酸更易奏效。正如弗奇特指出的,如果溶解的纤维结合素也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则任何一种肿瘤细胞的转移会比黑色瘤细胞更容易。

弗奇特和他的小组接着确定了昆布氨酸分子与肿瘤细胞及基底细胞膜表面结合的部分。该发现的广泛应用应该制造单克隆抗体与基底细胞竞争昆布氨酸分子,使昆布氨酸不再是固定的,那么它在吸引肿瘤细胞方面也就无效了。当然这种应用还是遥远的。

趋化性研究提出的问题比它所回答的更多,例如还没有一个人知道趋化性的准确机制。科学家们推测向化物质的第一次接触启动了细胞膜内的变化,这些变化又通过某些途径促进细胞朝着向化物质的方向运动。

[梁长林译自New Scientist1984年1月]

糖尿病研究的新突破

加拿大一个糖尿病研究小组经过14个月的研究,使一些糖尿病患者放弃了胰岛素注射剂的使用,从而改变了治疗糖尿病的传统方法。伦敦大学医院的一位肾脏专家卡尔文 · 斯蒂尔博士1984年2月在瑞士宣布,他们治疗的20万名Ⅰ型——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大有可望。他的宣布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加拿大这个研究小组最近用环芽孢素对诊断为Ⅰ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这种药物常在移植手术中被用来抑制体内排斥机制。在伦敦研究小组用该药治疗的41位糖尿病患者中,50%的患者已可不再注射胰岛素。但该药有潜在的副作用,如对头发生长和肝、肾均有损害。因此,人们可能会限制该药的利用。目前,在北美,糖尿病的死亡率仍居第三位,而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仍经常出现失明和心衰等并发症。

多伦多儿童医院的一位生物工程师迈克尔 · 阿尔塞尔设计出了一种复制人体胰岛腺的机器。去年九月,阿尔塞尔宣布开始用3×5英寸的轻便微型计算机进行试验。这种微型计算机带有一个葡萄糖检测器,能使糖尿病患者更精确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波动。

与此同时,多伦多Connaught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宣布了正用于动物试验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发展情况和把正常动物胰岛细胞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动物体内的方法。过去,研究人员进行这样的移植试验时,抗体会破坏异体细胞。但现在Connaught发明了一种可保护这些异体细胞的塑性聚合物外膜。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但这一研究成功在望。科学家们相信,将来对糖尿病的治疗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希望。

[张学安摘译自Maclean's 1984年2月,戴丽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