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遇霖,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田先生1906年生,东北人。193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化学系。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庄长恭先生是他的老师。田先生毕业后到北京燕京研究院当了一年研究生,后到上海在来斯顿研究所跟纪育风先生—起工作。1934年,庄先生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长,田先生即随庄先生一起。解放以后转到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一直至今。

田先生最早从事留休化学研究。当时正值有机化学所建所初期,全所人员仅一、二十人,条件很艰苦,田先生负责组建实验室及图书馆,还要协助庄先生做一部分秘书工作。虽则田先生白天没有时间做实验,但到第二天早晨,一瓶瓶的结晶却摆在台上了。事实上,他是利用晚上时间做的,由此可以看出,田遇霖先生在科研工作上是多么勤奋!

1952年,有机所接受国家任务,田先生跟王葆仁先生一块做高分子的研究工作。王先生负责缩聚方面的研究,主要任务是尼龙等合成纤维方面的工作。田先生负责做加聚方面工作,即烯烃的聚合。具体任务研制有机玻璃。然而这项工作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因此工作相当艰苦。研制有以下几种产品:1. 有机玻璃类,如航空玻璃。他从丙酮开始先取得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经聚合得到了有机玻璃,2. 塑料王聚四氟乙烯。从氯仿氟化作出F22,F22裂解一步拿到四氟乙烯,并经四氟乙烯聚合成聚四氟乙烯即塑料王。在试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获取单体外,聚合出的有机玻璃内要没有气泡,这是经预聚合后再进一步聚合成的。当时塑料王的试制,全国有十几个单位参加,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仅剩下有机所及鸿源化工厂二家。因为这类产品要在低温、高压下工作,而且要做到转化率高,损失少,杂质少,难点很多。经过努力,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并于1961年在所实验厂筹建了一个车间,到1963年建成年产3吨规模的实验车间,作成了四氟乙烯。当年并得到国家三委(经委、科委、军委)新产品一等奖。

接着进行了F46试制工作。如果说四氟乙烯是“塑料王”的话,F46就是“王后”。这项工作1963年开始研制,1965年9月通过鉴定。制成的产品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

田遇霖先生之后又接受国防任务,研制防弹玻璃。它由三层组成:无机玻璃、有机玻璃,中间为粘合剂。要求这几层有相同的折光率,经过艰苦工作,不断试验,终于仿造成功。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在丙烯酸脂类里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我国高分子工业(有机玻璃)建立了功能。以后有机玻璃在沈阳化工研究院扩大生产。

田先生还曾与其他科研人员同信谊药厂合作从事叶酸的试制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田先生还进行甲基丙烯酸含氟脂的定向聚合及其立体构型的研究以及对含氟烯醚,甲基丙烯酸其他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还参加了聚三氟乙烯催化裂解和三氟乙烯调节聚合试制氟油脂研制工作。应该说,田先生为我国含氟材料工业的建立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田先生治学严谨。重视实验技术。别人做不出的实验,他能做出来。对于田先生的实验技术,庄长恭先生很欣赏。大家也很钦佩他。王葆仁先生对此亦然。对于做实验,田先生常说,一个实验开始做以前,要仔细考虑,仪器、药品要准备好,而且要自己处理,因为准备工作没有问题,这样做的实验不论成功与否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田先生总是坐下来,看看文献,找找原因,而后再做实验,直至成功。田先生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次因工作需要而改作其他研究工作,去开发新的领域。这一点也是我们后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