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学家保罗·哈里森受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和国际人口组织等机构的委托,对世界人口增长过速作了深入研究。此文是他向1984年墨西哥国际人口会议提交的专论。文内标题是译者加的。——译者

一、概论

1974年布加勒斯特国际人口会议以来,世界经济和安全问题似乎更加烦人,人们对人口增长的关注因此而有所减弱。现在看来这种意向的出现是为时过早了。事实上,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引起人口爆炸的各种决定性因素。

根据联合国对人口发展的中期预测,1980年到2025年的45年内,全世界人口将从44亿增长到82亿。其中90%的增长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即从现有的33亿增至68亿。2025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将显著减慢,预计在2025年到2100年的75年内将增长20亿左右。从现在起的45年内,南亚人口要增长1倍,拉丁美洲2.5倍,非洲3.5倍。现在已经进行对人口增长的长期测算。新获得的数据将使人们愈加明确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速对许多国家来讲确实是个大问题。根据已掌握的数字看来:在不少相当贫困的国家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颇为可怕的。例如,肯尼亚的人口将从1983年的1900万增至2025年的8200万,海地和萨尔瓦多的人口将增长2倍,而孟加拉国的人口将由9千6百万跃升至2亿2千1百万。

人们应该认识到,人口的过速增长在此以前已经是导致种种困难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城市人口的膨胀问题是尤为突出的一个方面(表1)。

10.1

人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在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中约增长了3倍,等于每年都几乎增长2500万人口。从1980年到2000年期间,世界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还可能翻番,年均增长数可望达到5700万。1970年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各有12个。但是到2000年时,大城市在发展中国家要增至61个,发达国家只增至21个。历史告诉人们,与如此迅猛增长的大城市数齐头并进的,往往不是繁荣昌盛而是贫民窟、拥挤和缺乏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等社会顽症的肆虐。

二、粮食与淡水供应问题

尽管按平均人口计算,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同每个人的千卡热量有了增长。但是在七十年代里126个国家中还是有70个国家的粮食增长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在此期间,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如果按增长了的人口均算反而比以前下降了11%。按照目前趋势,虽然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中营养不良率将从1974年到1976年的23%下降到17%;可是由于同期内人口膨胀的原因,挨饿人口的绝对数字将从4亿3千5百万猛增至5亿9千5百万。

淡水水源是生产粮食、发展工业和改善饮用水质量的重要保证。1900年,全球年用水量仅约400立方公里,到1975年用水量增加了6倍。据测算,到2015年,全球每年约需8500立方公鱼的淡水供应。2025年,不少国家能够向个人提供的淡水只能达到1975年的四分之一。严重的水荒又必然会束缚粮食生产、卫生和工业的发展。

三、矿产和农林问题

在今后50年内,农用化肥的供应情况还趋正常。以目前的消耗率为基准,磷酸盐的储量约可用270年以上,钾碱约可用1800年以上;氮肥是由石油和天然气合成的,这些原料用完后,也还可以用其他物质合成。除此以外,其他矿产的可用期限各异。根据已知的储量约有13种重要的矿物将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消耗殆尽(见表2)。

10.2

工业化国家的人口虽然只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但对铝、铜等的消耗却占十分之九。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消耗也接近上述水平的话,这些资源就会更早地枯竭。石油的储量正在急剧下降,即使加上还待确认的蕴藏量,也至多维持80多年。倘若发展中国家也像发达国家那样耗油,10多年后人类就无油可觅了。煤还可以用4000年,但是人类得解决矿物燃料的燃烧所引起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积聚过多的问题。

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都以烧柴为主要家用能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森林的减少,柴荒的警钟已经敲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有13亿9千5百万人缺柴烧。到2000年,柴荒将影响到30亿人的生活。过量地砍树取柴还只是蚕食森林的一个方面,其他主要原因包括:为了适应人口增长而毁林造田、辟牧场或滥伐木材等竭泽而渔式的做法。现在,全球热带森林总面积每年的减少量不下1130万公顷(等于一个民主德国的面积),而新造林只有毁掉的十分之一。即使今后森林面积的年均减少率能保持在现在的0.6%的水平,整个森林在170年以后也不复存在了。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引起了江河流域的山洪泛滥而且加剧了干旱地沙化的趋势。据估计,全球每年因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灾害使500万到700万公的倾可耕地退化。此外,在发展中国家里,每年还有300万公顷的农田被挪作他用。

四、人口增长同各种社会问题的关系

人口的迅速增长虽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都是提高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改善环境的障碍(如能获得充足的资源,就应另当别论),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多数国家,增加人口就要中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财富都被用作对付新增人口的需要了。下面几例世界性的数据能进一步说明问题:

4.1贫困与就业不足。据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统计,1963年全世界有10亿9千万人——也就是在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中有73%的人口——处于严重贫困状态,1982年,贫困人口下降到52%,但是绝对数却上升到11亿6千5百万人。就业不足的情况也是如此,1974年为56%,1980年下降到51%,与此同时就业不足的人数却从4亿2千万增加到4亿5千万。

4.2缺乏卫生保健。虽然发展中国家医生增长率已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缺医少药的人口仍在急剧上升。每10万人口中的医生数量也只是从1950年的24名缓增至1975年的28名。同样在25年期间,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中的医生数由143人增至171人。全世界每年能饮洁净水的人口比例从1970年的29%增加到1980年的43%,但是喝不到净水的人数却从12亿2千万增长到13亿2千万。

4.3教育问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从I960年的61%提高到1980年的85%,但是失学儿童数反而从1亿1千万增至1亿1千5百万。成人文盲率从1960年59%下降到1980年的41%,需扫盲的绝对人数从7亿上升到7亿9千5百万。

五、结论

历史已经展示,尽管人类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年内作了相当广泛的努力并取得了切实的效益,但是由于人口的发展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20年后的今天,严重贫困的人口、缺乏保健卫生的人、失学儿童和文盲等等反而比以前有增无减。本文关于地球上可供利用的资源情况同增长着的人口需要之间的关系已经清楚地说明:哪里的人口增长过速,哪里就很难摆脱生活资料紧俏、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病;而在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人类就容易在较少地影响环境的基础上享受高消费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已经不是讨论人口有没有必要控制的问题,而是在确认人口增长非控制不可的前提下,迅速落实如何控制的实施方案。就已有的经验来看,在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方面取得成就的政府无不重视下列综合性措施:一、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二、积极缩小个人间收入和福利上的差异;三、向全社会广泛推行和提供现代避孕方法和有关服务设施。

[People,198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