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四次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在北京举行,主要讨论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现摘发若干论文,以飨读者。
爱因斯坦认为评价科学理论有两条标准,即外部的证实和内在的完备,而且它们又都错综复杂,涉及诸多方面。
所谓外部的证实是指某种科学理论对观察或实验的一致、相符、适应。显然,这是符合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然也是检验自然科学其理的标准。外部证实原则马克思主义者是举双手赞成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内在的完备”标准呢?这是由于:
(1)如爱因斯坦所说,总可以人为地使理论与事实相适应;
(2)世界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几乎任何理论都能找到某种“外部的证实”;
(3)科学认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逻辑的自洽、简单、对称,都属于内在的完备。内在的完备要求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特别在创立广义相对论中的作用。据说,爱因斯坦在创建广义相对论时,普朗克曾不解地问道:“现在一切都能明白地解释了,你为什么又忙于另一个问题呢?”可以说,正是对内在完备的追求使爱因斯坦能透过“一切都能明白解释”的表象而深入更深层次的本质。
当然,如爱因斯坦所说,观察和实验是“最高的判据”。内在的完备不是凭空产生的,或主观决定的。外部的证实和内在的完备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有外部的证实就足够了。把外部的证实唯一化、绝对化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和做法。
在讨论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时,要十分重视科学家、特别是著名科学家的意见。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扣哲学的关系时曾说过,科学家最清楚鞋子究竟是在哪里夹脚的,这也适用于科学理论的评价。也许,科学家们提出的评价标准比较原则,比较一般,不那么具体,不那么规范,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科学哲学家的工作。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合理见解结合起来,可能是我们的方向。
试论技术理论的评价标准
寇世琪 曾晓萱
技术科学由经验走向理论,使技术科学的评价问题也由简单变为复杂。
笔者认为在技术理论评价的范式中包括以下方面:
1.技术理论的科学性、精确性与先进性是首先要考虑的。技术理论是应用自然科学理论的结果,立论是否可靠,是否经得起逻辑与实验的检验是第一重要的。正如历史上大量的构思极为精巧的永动机是注定要被否定的,今日的任何技术理论必须立论有据,经得起科学实践的检验,可以说经验检验是技术理论评价的基础。除了科学性,人们还要考虑理论的精确性与先进性。
2.实验设备和方法、计算工具和方法是与理论评价的范式直接相关的。在技术发展史上,新的先进的实验手段、计算方法、加工工艺常常是与一种新的技术相伴而诞生的。已有的仪器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会创造出具有全新性质的仪器设备,当前离开计算机,新技术的成果大都是不可能的。
3.技术的经济效益对于评价技术理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种技术是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是否具有适用性是与它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技术的适用性与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一般来讲: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后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国情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先进技术与经济效益也会出现矛盾。例如核电站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煤、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资金不富裕,技术水平低,因此目前我国仍以发展火电为主,核电站只是正在煤资源相对短缺的沿海少数几个地方建立。
4.社会的、政治的因素对技术理论评价的作用也很突出。
5.心理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技术理论评价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社会心理是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它直接关系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也关系到技术理论的评价。例如:
从理论上讲核电站对环境的污染一般来说还没有火电站严重,火电站每天排出大量的CO2、SO2、烟尘、多种微量元素,它对人体的危害是超过一个相同容量正常运行的核电站所排出的废物,但是人们对放射性污染的恐惧心理是难于消除的。典型事例是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罕见的事故,尽管这次事故无一伤亡,只柯三位现场操作人员受到了高于容许量的照射,但核污染后果无法预计,它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骚动,制造核电站设备的厂家纷纷收到要求撤回订货合同的通知。
技术理论评价的整体性要求,体现在以上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方面,只考虑其单个因素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文化传统对理论评价的影响
曹南燕
本文拟以美国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说明文化传统对理论评价的影响。
1913年,华生打起行为主义大旗,宣称“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行为主义主张完全客观的实验方法,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完全代替传统的内省方法。它的以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理论是非常简单的,正如华生自己说的,“是相当软弱的。”然而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影响之深之广却和这种理论本身的真理性、完美性不相称。它那藐视因袭观念的创新精神迎合了民族心理,因而赢得许多信徒。使群众为之振奋的东西是华生号召世人要根据科学来形成和控制行为,摆脱虚构的神话、习惯和风俗。对于这—切,吴伟士的评论也许有些道理。他认为,“使华生成为心理学进军的一个旗手的,不是他的实际科学成就,甚至也不是他的概念和方法体系,而是他的勇敢、顽强精神,对传统和神秘的藐视,以及对科学管理人事可能性的乐观信任。行为主义在当时许多青年人心目中意味着一个新方向、一种新希望;它是代替宗教的宗教。”
美国心理学界以至整个社会如此高度评价行为主义是和美国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美国基本上继承的是古希腊 - 西欧的文化,但它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它更倾向于经验论和机械论。作为一个新开拓的国家,适者生存是这个社会的文化基础。美国人信奉的是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操作主义,崇尚的是直率大胆而富于进取,关心的是个人行为的成败实效。人们对理论的要求是客观、可以证实、而且切实有效;虽然不强求理论形式的完美和谐,但却要求它简单明快。
也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界在行为主义统治五十年之后广泛接受了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1980年写道:“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认知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中已超过了行为主义及其有关的刺激与反应心理学而占着优势的话,这是一种公正的说法。”认知心理学超出以前各种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特点是,它强调人的认识的主观能动性、策略性。在这种理论中,人不是环境的被动的服从者,不是对刺激的消极反应者,而是有智慧的有策略的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另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严格控制的观察实验法,借助于大声思维的口述报告分析法、计算机功能模拟法、测定反应时法等等,都是继承并发展行为主义客观研究方法的结果。而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成就,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更使人们看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实用价值,这一切又都是美国人信仰的、推崇的、习惯的、欢迎的。所以尽管认知心理学目前理论既不完善也不成熟,但是它在美国确实受到高度评价和高度重视。
奎因的理论评价学说
曹秋华
奎因的理论评价学说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首先是因为,他批判了早期逻辑经验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论点,并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逻辑主义的理论评价发起了最初的攻击。同时也因为,他的理论评价学说包含许多新奇的和非常有价值的思想,给予科学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起了一种承先启后的作用。
五十年代以前,关于理论评价问题,西方科学哲学家们通常都持一种逻辑主义态度,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学派就是其主要代表。按照逻辑经验主义的看法,科学理论应该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就是说,除了逻辑常词和所谓分析句以外,科学理论中每一个语词和语句的意义都必须并且仅仅来自观察词汇和观察陈述。观察陈述或经验事实是科学理论的辩护或评价的唯一依据,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的程度就完全决定了理论本身的好坏。
同上述比较,奎因关于科学理论的比较与评价的学说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奎因反对观察与理论之间有截然分明的严格界线。其次,奎因是从发生学而不是逻辑的角度理解观察与理论之间的证据支持关系的。第三,奎因反对把观察证据作为理论评价的唯一标准,理论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它们与经验事实的关系,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在理论评价中常常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根据奎因自然化认识论,对科学活动与科学理论的研究本身也是一门经验科学,因而理论评价标准也就不可能仅仅是逻辑标准、理论评价的结果也不可能是逻辑结论。
奎因认为,合理的可接受的科学理论应该具备以下六个优点,它们是科学家在众多的理论中作出比较与选择时可依据的标准。
第一,保守性。即一个科学假说应该尽可能与人们已有的信念保持一致。
第二,温和性。
第三,简单性。奎因说,“假说的简单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那个大的合取假说,即作为整体的科学或特殊科学的简单性。”
第四,普遍性。一个假说所适用的范围越大,它就越普遍。
第五,可反驳性。对于一个合理的假说而言,必须有
某种可设想的事件,这事件将构成对于该假说的反驳。第六,精确性。精确性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增加假说的合理性。假如一个假说的预测仅仅是由于无关的原因偶然地被证实为真,那么这就是一个巧合。而一个假说越精确,出现这种巧合的可能性就越小,假说由预测成功而得到的支持就越强。
科学理论评价的“民主”观
李创同
最近,费耶阿本发表了他的新作《文化多元论,还是无畏的新千篇一律》,大异众趣地阐发了与大多数科学哲学家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评价观。
他认为,探讨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不能离开科学哲学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历史。但是,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这表现在下面两种主要倾向上:
(1)今天的科学哲学家们并未深入地使自己的研究靠近科学的现状。因此,人们很难说哪一项科学成果是受益于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的。
(2))今日的科学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玻尔时代的科学已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正提供着与竞争社会相一致的权威主义思维方式和为害人类生存的成果。
因此,科学哲学应从两个方向上改变自身:重新估价十九世纪科学哲学发生的历史,并以此为始,进一步趋近于科学中哲学思维实际发展的历史;清醒地认识科学的发展现实,对科学的商业性权威主义地位及其价值,给予实际地评价和批判。
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他觉得科学哲学的发展应当抛弃两种权威主义:重视上述第一个方面的是抛弃哲学权威主义;重视上述第二个方面则是抛弃科学权威主义。只有抛弃形形色色的权威主义,科学哲学才能发展。而对付权威主义的唯一出路,则是倡导科学民主主义。
对于科学理论的评价,他认为也存在着同样的权威主义问题:科学理论的评价很久以来都被认为是少数“专家”的事情,公众没有地位,使得专家的权威主义成了科学评价的唯一“仲裁”。
费耶阿本认为,“专家”其实并不具备唯一“仲裁”的能力,因为“专家”离不开公众对知识的贡献;“专家”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领域,他们并不能研究现象的所有方面;“专家”尽管可以为社会提供某种新的行为方式,但同时又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因此他认为:“专家的工作必须经由社会公众的控制”,“即确立公众在科学理论评价过程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的合法地位。”对于如何实现民主主义的科学理论评价方式,他以日本为例,认为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增强民众科学知识的能力,或许是完全可能的。他并不是要取消科学的权威,而是主张在科学权威日益形成垄断的情况下,有必要健全一种反对科学权威主义的态度、气氛和方式,以免形成一种新的令人窒息的独断局面。
劳丹论科学理论评价
王晓升
劳丹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科学基本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而解决问题与理论的真伪无关。“在决定一个理论是否解决一个经验问题的时候,人们不需要,科学家一般地也不考虑真假的问题。”因而对理论的评价只要看其对达到科学的目的的作用如何,即看其解决问题的作用如何。
既然对理论的评价要看其解决问题的作用,那么,问题是否都是同样重要呢?
劳丹对问题作了分析,他把问题分为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所谓经验问题,即“更一般地说,使我们感到奇怪或需要解释的关于自然界的任何东西构成经验问题。”它可以分为三大类:(1)未被解决的问题——即还没有被任何理论准确地解决的那些经验问题,(2)已解决的问题——已被一个理论准确地解决的那些经验问题,(3)反常问题——一个特殊理论尚未解决的而它的竞争者之一或更多的已经解决的那些经验问题。尽管科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但未被解决的经验问题对理论的威胁不大,因为人们无法事先知道是否该用需要评价的理论来解决,它只是为科学进一步发展提供材料。已解决的经验问题常常有利于某一理论,它是科学进步的单元。而反常现象在科学理论评价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理论出现反常现象则会严重地威胁该理论。“但是,反常的出现提出怀疑,但不必迫使抛弃产生反常的理论。”理论必须能够解释反常或至少能够给出不能解释的理由。相反,反常问题的解决对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像解决一个新问题,把反常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的成功有双重作用,它不仅显示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会),而且,它同时消除了面临着理论的重大的认识论依赖性之一。”
劳丹认为,“概念问题,一般地来说,将要比经验问题更重要。”因为概念问题不容易解决。概念问题又可分为外部概念问题和内部概念问题。“对一个理论T,概念问题的产生有两种方式:1. 当理论T表现出某种内部不一致,或当它的分析的基本范畴含糊和不清楚。这是内部概念问题。2. 当T与另一个理论或信念T'互相冲突,而T的支持者相信T'有很好的理性基础,这些是外部概念问题。”而澄清概念问题是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劳丹对问题进行分类,这在科学哲学史上是少见的。他认为某些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和给定的领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有些问题,即使一个理论不能解决也无关大局。劳丹在这方面对科学理论评价作出了极其有益的探索。
数学奇才的悲剧
王建军
数学史上贡献最大而命运最悲惨的人物之一要算康托了。康托是集合论的奠基人。而集合论是全部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康托29岁提出集合论的思想后,受到他的老师克罗内克的猛烈攻击,出于专业上的忌妒,他甚至阻挠康托在柏林大学获得一个职位。由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内心痛苦,康托39岁时患了精神病,1918年病逝于哈雷精神病院。数学史上这种“才如江海命如丝”的悲剧典型还有伽罗华和阿贝尔。伽罗华是群论的奠基人,被称为“自古以来的二十五位大数学家之一”。但他两次报考巴黎综合技术学校都不及格,因投身政治又两次入狱,被学校开除,他的数学著作两投巴黎科学院,一次被柯西遗失,一次被泊松退回,他寄给雅柯比和高斯的三篇论文也没有得到答复,这些人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数学家。伽罗华在狱中因病入院,出狱的第二天就死于决斗,只有二十岁。阿贝尔把“一般五次方程不能用根号求解”的重要成果寄给高斯,高斯叫道:“又是一个怪物。”随即把手稿一扔。他的另一篇有关超越函数的重要论文寄给柯西,也被柯西遗失在自己的手稿中。阿贝尔回国质没有固定的工作,“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二十六岁就死于贫病之中。
在科学和数学上影响人才命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的和微观的;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和宏观的。主观、微观因素又包括三项内容:
(1)嫉妒。嫉妒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相互没有什么社会的和学术联系的人一般不大会产生这种情感,水平相差悬殊的人也难以激发起这种情感,嫉妒往往和水平的差距、关系的亲疏(或远近)成正比。人们往往看到嫉妒的消极的破坏作用,但嫉妒也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的引导和宣泄,使嫉妒的情感不变成摧残他人的力量,而变成提高自己的力量。要想骂倒和铲除嫉妒是徒劳的,改变它的作用方向倒是可能的。
(2)老化。
(3)门户之见。科学上的学派之争可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但科学家头脑中的门户之见则严重妨碍科学成果的评价和人才的发现、培养。
客观、宏观因素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结构自身的原因。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些结构的总体构成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一般对于修补性的,改良性的意见是容易接受的,甚至有一种亲合力。但对于具有重大创造性的,触动它的根基的,革命性的思想则有很大的斥力,这类似于机体的排异反应。
(2)时代条件。
(3)社会原因。
(阿石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