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言
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二十四个国家,从整个世界看来不过是一部分。也就是说,它们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17%,面积为24%。可是,从经济实力来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诸国控制了世界经济将近70%(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它占了世界总值的69%。就贸易量来说,输入量占世界69%,输出量为66%)。该情况意味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诸国的环境状况对于整个地球的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大气、水、自然环境,现在处于如何样状态,过去如何变化,客观地把握将来趋向怎样的变化是环境部门最基本的任务。此外,环境政策或者环境部门今日形成的这套体系在国际上看来是比较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诸国环境行政组织和制度上的完备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才完成的。这个情况,也就是在成为环境工作基础的数据和统计方面,因为国家不积极来配备,这造成可能作为国际比较的资料就非常有限的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环境官方报告书的内容由①环境状况、②对于环境的压力(人类诸活动)、③环境保护策略三部分构成,通过阅读本文可了解。OECD诸国经济、产业活动处于那种状态,这在环境上面如何增加压力,并且全面掌握为了减轻这种压力而采取的那种策略,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想法取得对OECD范围环境问题现状和将来前途的全面理解。
2.已得到改善的问题
假定把1970年当作OECD诸国环境行政组织成立的第一年,现在已有十五年。在六十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特别是成为该经济基础的重化学1业的发展,各国已经进入了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浊急速恶化的时代。然而,这十五年内由于采取各种措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①大气污染
整个OECD大气污染物质排出总量如下所示:1980年CO为14900万吨(77%),NOx3700万吨(54%),SOx1600万吨(50%),微粒状物质为1600万吨(27%)(注:括号内数字为各类物质占世界总排出量的比率)。其中,就SOx、微粒状物质以及CO来说,在各国主要都市其环境浓度一般来说有减低的趋向(见下表)。例如在日、美、加拿大、法、德、英等国,从SOx看,1970年以后,尽管国民生产总值(GMP)在增加,但化石燃料使用相对地受到限制,致使排放总量减少。具体举例的话,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加60%,而SOx排放量减少71%,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3%,而SOx排放量减少39%。
②水质污浊
从BOD(生物耗氧量)看,各国多数河流都有改善的倾向。例如在人口多、工业废水流入多的欧洲大陆,作为污染河流代表的莱茵河能见到这种改善。又由于国家及每条河流状况不一样,在日、美、法、英等国,尚有很多河流水质还没有得到改善。在水质改善方面,由于各国集中力量改善下水道的设备,取得较好效果,在对于人口的普及率上,一般也是上升的,然而由于国家不同,普及率有相当差别。普及率超过65%的国家有美、法、德、瑞典,相反,在35%以下的国家有日本、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截至1983年)。
③废弃物处理
OECD诸国生成的废弃物总量,在1980年约80亿吨,其中3亿5千万吨(每人平均450公斤)属于都市废弃物,10亿吨为工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约有50%由美国产生。
都市废弃物种类各国不同,平均约80%为家庭废弃物,而且以每年1 ~ 5%的比率在增加(1975-1980年)。进一步细分的话,其中25-60%是包装用的纸类、塑料制品类,反映了消费生活形态的变化,且该种类日趋多样化。这个中间玻璃跟金属的数量在大部分国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对于这样的都市废弃物的处理来说,埋入地下是最普通的办法,而为了保护环境,在废弃物的管理及规定标准上存在强化的倾向,另一方面,焚烧处理、堆肥化、所谓重复利用等方法采用增多了。对于玻璃和金属的再利用,多出现在相当发达的国家。而对焚烧处理来说,多数国家,在过去5年内处理量增加了30%以上。有50%以上的焚烧工厂进行热量回收。
④其他
除上述之外,还可见到各领域相应的研究进展,报告书结论中列举如下:
①油轮事故的减少,使产生的海洋油污染减少。
②对于从现在到过去都出现麻烦的DDT、PCB,水银化合物等来说,由于它们的难分解性和蓄积性,在环境中残留性很强,因此它们排放到环境中要进行严格控制。
③特别需要保护的自然,已着手设立国家公园及保护区。例如美国1970 ~ 1980年间,从有10万MK2建立的保护区一下子扩大到25万KM2,在法国,在1963 ~ 1979年的16年间,在总面积3600 KM2上设置了6个国家公园。在其他国家,保护区的面积也有很大增加,从OECD各国看,截至1980年,以国家公园等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1160个,计114万KM2,这些相当于OECD总面积的2.8%。
④对于濒于灭绝的动植物,加强保护措施后,对于某些种类的个体数的增加上获得了成功。
3.有待改善问题
(1)大气污染
如上所述,SOx、CO等已经有所改善,俱在都市里对于NOx、发光化学烟雾、浮游粒子状物质,各国的改善进展不快。这在日本也是同样的。例如,天然臭氧的背景浓度是100μg/m2(约0.05 ppm)以下,而由于汽车排出的碳化氢及氮氧化物成为先驱物质生成臭氧的结果,在日、美及欧洲的工业都市里一般上升到300μg/m2的程度,因为这个情况,出现过号称700μg/m2的高浓度(1小时内值)。除此以外,酸雨,CO2,氯氟碳化合物(CFC)是大范围的全球性问题。
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由于大气污染物质长距离移动形成的酸雨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天然雨水的pH为4 ~ 6.5,在该成分中,SO4为0 ~ 5 mg/l,NO3为0 ~ 3 mg/l。然而,在受到大气污染影响的地区,这些值为:pH3.5 ~ 5.5,SO41 ~ 12 mg/l,NO30.5 ~ 6 mg/l,而且酸性度日益加浓。这些值是在局部污染无关系的广阔地区观测到的,认为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经过300公里的长距离移动所致。欧美诸国开始置对策重点于SOx上,是由于这类酸雨严重侵害森林之故,又由于酸雨注入湖泊,致使水质日趋酸化,跟1970年时候相比,pH值降低了1.0 ~ 1.5。
就对付酸雨的费用,EC(欧洲共同体)估计,为了在1980 ~ 2000年期间SO2排放量减少55 ~ 65%,要花费46 ~ 67亿元,并为了使来自固定发生源的NOx减少10%,预测每年花费为1 ~ 4亿美元(NOx的详细资料未得到——作者注)。
由于化石燃料使用增多,大气中CO2浓度上升,促使整个地球气温上升,担心有可能带来干燥化等气候变化。大气中浓度,1900年时估计为540 mg/l,现在已上升到640 mg/l(在体积中占0.033%)。由于CO2浓度增加带来的气温上升,未必能测到,而且人们对整个地球碳元素的循环机构、气候变动的机理等方面并非十分清楚。但是,根据某些研究,目前CO2浓度还在继续上升,到公元2000年将达690 mg/l,到2050年,预测为现在的二倍。
在问题性质上作为人类如何来处理,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一个例子是氯氟碳化合物(CFC)和臭氧层问题。氯氟碳化合物作为喷洒头发用的雾剂或冷藏库用的冷冻剂在战后使用量急剧增大。这类东西,在化学性质上是非常稳定的物质,大气中一旦放出不可能被分解,只能长期残存下来,结果会改变平流层的臭氧层的化学构成,由此结果,可以说到达地表的紫外线量有增大的可能性。
平流层的臭氧层起着阻挡波长3100?以下的紫外线从地球外部透过大气的作用(注:1?=10-8厘米)。波长为2900?以下的紫外线眼波长为3200?以上的紫外线相比,对生物DNA(脱氧核糖核酸)影响相差1万~ 10万倍,而且,认为这种短波长的紫外线的地表到达量的增加跟皮肤癌发生有关。
由于上述原因,在国际上开始讨论了抑制氯氟碳化合物的使用量。其结果主要限制喷雾器使用,在1974年,全世界CFC的使用量为85万吨,到1979年减少为74万吨,在这以后,不允许再增大(CFC—11及CFC—12)。然而,在大气中累积的CFC量仍然年年不断增加,对进一步使用是否限制的议论仍继续着。这样的情况下,围绕CFC的科学议论的最终结论还没有得出。由于科学不确实性导致决定政策的困难,这对于人类有着极大的教训。
(2)水质污浊(陆地水)
就水质来说,各国湖泊的富营养化已成为问题。在北欧诸国及加拿大,如在大气污染一节里已叙述的那样,由于酸雨湖泊酸化日趋严重。
造成富营养化的原因,在下水道设施配备落后的日本等国,生活污水认为是主要的,而在下水道普及的欧美诸国,农业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是其主要原因。
另外,农业肥料特别是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地下水中氮浓度上升,一般认为,饮料水中含氮的化合物有致癌因素,而地下水中氮成分的增加,人们担心会导致饮用水源的水质恶化。一般来说,使用肥料中氮的17 ~ 25%能渗透到地下水中。在西欧,每1公顷土地每年施肥180公斤氮,结果其中有30 ~ 45公斤渗透到地下水中。深井中氮成分增加,在法、荷兰、英、西德的报告中可以见到,同时特别要注意由农业引起的水质污染。
作为饮用水又一个问题是,由于作为杀菌用注入的氯及臭氧量的增加,结果发生二次生成的有机氯化合物问题。这类化合物中包含了致癌的物质,就饮用水而言,有必要对这样的微量化学物质污染加以注意。
(3)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是在陆上产生的工业废弃物、脏水污泥、疏浚河道的泥砂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港湾疏浚泥砂,例如,在美国,在1979年有6740万吨泥砂被丢弃,这跟其他废弃物的投弃总量870万吨相比,是多么大呀!特别成问题的是,泥砂中经常含有聚氯联苯(PCB)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纽约港就曾发生这样的问题。另外,在美国和英国,把下水道处理场的污泥投弃到海洋里,在这里面,往往含有水银、镉、铅等重金属。
对于海洋污染特别严重之一是油污染。在海洋中投弃油的总量每年达350万吨,这个数字意味着每采掘1000吨石油就有1吨被投弃到海里。总投弃量中有150万吨起因于船舶,再细分的话,压舱水、油罐洗净排水为110万吨,由于海上事故漏油为40万吨。能够观测到油膜的海域,除了连结阿拉伯湾沿岸到欧洲、日本的航线,连结美国跟欧洲的航线是所谓的油船航线外,在欧洲,法国跟葡萄牙沿岸以及地中海,在其他海域,如加勒比海、阿拉伯湾、非洲海岸等都有。
最初发现海洋污染问题是港湾以及产业设施集中、人口密度高的沿岸海岸的污染,特别是最近,由于旅游者的涌来和人口的剧增,因为流入生活污水增多等原因,使很多海岸水质恶化。在国际范围内令人注目的地区是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北海的广阔国际海域的污染。例如,在北海油田的北海,1升水中平均能检出0.5 ~ 2.5μg的油,在靠近石油采掘地点的海面上,1升水中包含有18μg的油。又,从底泥所见,即使在水质良好的海域,每升水中也能检出1 ~ 4μg的油,在油田的海域则可达到12μg/l以上,在河口附近更能达到1000μg/l的污染能级。地中海面积上跟日本的濑户内海相差很大,但它们都可看作为封闭性水域,在局部地区污染很严重。例如,据报告中说,金枪鱼中检出水银最高为4μg/kg,法国南部公布的资料说,从紫淡菜检出水银为300μg/kg,镉1000μg/kg,PCB(聚氯联苯)2000μg/kg。
(4)有害物质
OECD诸国每年新规定开发、制造的化学物质有1000到2000种之间,对于这些物质,在市场化以前,制造者有义务进行关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有关的试验,这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各国的法律和制度。而且,在这种法律、制度制订出来之前,制造并使用的化学物质已上升到好几万类的庞大数字(另一种说法约8万种),在这些之中,关于影响健康和环境安全的资料很缺少,其中包括许多有关安全性试验的必要资料。今后,在这方面如何系统地、有效地实施检验,已成为各国尤其是OECD诸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外,化学物质制成的产品投入国际贸易以及为了处理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弃物而采取国际上转移,对其安全性的确保成了,重要的课题。特别对于有害的废弃物,由于化学工厂事故污染的意大利的セペソ土壤被原封不动地装在打兰(液量单位)罐内越过意大利、瑞士、法国国境移送出去而去向不明事件使人们记忆犹新。因为那样,在OECD诸国,当有害废弃物在世界范围内的移送时,为了改善登记资料的管理等工作,已着手开始研究。
其实,国际间的移送是由于各国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水平不同而产生的。OECD诸国,每年产生的有害工业废弃物达2亿吨,据推测,其中80多由发生者自身在发生地点(例如,工场场地内)处理的。然而,对究竟那种废弃物采用何种技术来处理,各国政府虽然拥有资料,但是并不多,这是实际的情况。
有害废弃物的75%以上采用地下埋没,诸如采用注入深井、废矿等地下埋藏方法来处理。最近、这种方法在各国都成为严重问题,在过去作为废弃物处理场地利用后照原样放置起来的废弃处理点,因为当时的技术跟不上的缘故,形成现在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频繁的例子很多。例如,在丹麦王国,在3200个废弃物处理场所被发现其中含有500种化学物质,在荷兰,有4000个废弃处理地点,对其中300个地点采取紧急的对策已成为必要,估计由此很可能花费80亿盾(约7200亿日元)。在美国,被发现有数千个废弃处理点,对于其中2000个必须采取措施。在环境保护部(EPA),为此而设立了特别基金(通称超基金)16亿元。又,把废弃物注入深井,在日本、荷兰是禁止的,在美国,有140个注入用的深井,加拿大、西德、西班牙等国也采用注入深井来处理废弃物。这跟埋入地下相比,因为不需要费用,但孕育了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危险性。
(5)噪音
在OECD诸国,过去20年内,都市人口增加了50%,汽车拥有量增加3倍,飞机的航班数增加10倍。这样的结果,被噪音困扰的人数大大增加。在65分贝以上的道路交通噪音中生活的人数,推测占各国总人口的5 ~ 30%,在整个OECD约1亿1千万人。其他方面,OECD总人口的16%约1亿3千万人受到65分贝以上的飞机噪音、铁路噪音之害,而总人口50%以上的人生活在55分贝的噪音之下。因为都市人口集中使汽车的流量增大,受噪音之困的人口今后还有可能增加。特别,都市内的道路交通噪音,例如法国巴黎就非常激烈,在包括巴黎的法国大巴黎地区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公路沿线生活着40多万人,受到平均为70分贝的噪音的骚扰,9万户的住房处于背景噪音之下,因为这样,1978年开始就高速公路和从1983年开始对市内环状线着手采取措施,进行建筑物防音化、道路防音壁的设置以及道路半地下化。但因为建了高速公路沿线的防音壁,使国家特有的风景看不到了。
4.新冒出来的问题
(1)新的污染问题
a.新污染物质。就大气、水、土壤污染而论,除以前指出的传统的污染物质以外,作为有可能给人体健康及环境带来坏影响的某种物质,如各种有机化合物、金属、纤维状物质(石棉等)等在环境中的存在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因此,由于最近测定、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使以前检不出的极微量的污染物质一起被检出,反映了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构造变化促使所用的工艺和物质变化。例如,从废弃物的焚烧灰中能够检出极低浓度的グイオキミソ,因为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上用的化学物质导致对地下水污染,已有报告提到。
b.面发生源的污染。一方面从烟囱或者脏水排出口这一类点发生源的污染有相当程度降低,许多弱的发生源在面上分布广泛,而来自面发生源的污染有增大的倾向。面发生源代表性的例子在农田,由于氮化合物和杀虫剂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农业经营中肥料、杀虫剂的过量使用是一个原因。除此之外,由于雨水等引起的都市流水水质污浊和由于来自废弃物处理场渗出水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包括在该范畴内。
c.复合暴露。就由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而言,对每一个摄取、暴露形态单个的研究没有能进行,由食物、饮料、水、呼吸摄取的复杂污染物质的影响,不仅包含户外一般环境和劳动环境的污染,也包括室内和车内污染研究,由于这个以前认为没有根据的复合的影响,现在有可能变得清楚了。
另外,不仅仅是化学物质问题,就噪音来说,对来自道路交通、工厂机器、家用电气制品等的噪音的影响要进行复合累积情况下的研究。
d.扩展到媒介物中的污染。
以前污染的政策,从包括大气、水、土壤的每个环境媒介物的单个实施,为了处理新的问题,在这里讲的未必是合适的方法,从酸雨那样的例子所见,起因于大气的污染物质眼河流、湖沼、土壤污染有关系,或者在农田里使用肥料、杀虫剂引起了地下水污染。这样情况下,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着眼于通过不同媒介物的污染物质的迁移、所讲的物理、化学变化的总循环,是今后最主要的。土壤、地下水尽管有可能成为起因于大气的含有多种污染物质的最终蓄积场所,即使采取一个监测体系,大气与河流、湖沼比较的对策还不完备,这成为今后的主要课题。
(2)作为资源的环境问题
水、土地、土壤、森林、野生动物等,不仅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是必要的,而且作为维持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资源也是很必要的。
a.土地、土壤资源。就土地利用看,由于都市人口的集中,在都市近郊肥沃的农田正在减少,1970 ~ 1980年间,因开辟为城市街道等都市用地而减少的农田,美国为2.8%,法国为1%,英国为1.2%。另一方面,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由于不适当的灌溉技术,使广大农田盐分蓄积。这样酸分的农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区达到3万KM2,为了发展灌溉,估计要花费7.5亿美元。又,在澳大利亚有1.87万大有1.2万KM2农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另外,由于雨水及风引起的肥沃表土的急剧流失,在美国等国也造成了严重问题。
b.森林资源。森林作为供给木材的资源,同时又提供了野生动物的生息环境,并且起了容蓄水资源及防止洪水的重要作用。森林资源的储量,OECD诸国甚至是增加的。换言之,1950 ~ 1970年间增加14%,1970 ~ 2000年间预计会增加8%。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选择了作为木材用的生长快的树种,而森林面积本身大体上增减不明显(但是,在人口压力显著的美国等国有减少的趋势),但针叶树等幼林呈现逐步减少趋势。在欧洲和北美,如以西德为例,由于酸雨使森林受害加剧,采取大气污染对策和土壤以及森林的保护政策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c.野生生物资源。个体数减少,有必要采取保护政策,野生动植物在称谓食粮及原材料意义上来评价它的经济资源价值,大概会有疑问吧!从新观点作为遗传因子资源的野生生物价值上就会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由于生物工程学或遗传因子学的发展,利用生物DNA中密码转化的遗传因子情报来从事医药品开发及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可能性开始成为现实。生物品种的绝灭使贵重的遗传因子资源永远消失。
[环境研究(日)1986年NO.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