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2000年环境保护规划纲要(讨论稿)的精神。“到本世纪末,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控制,一大批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继续恶化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纲要精神,实际上已为我国城市化道路中的环境指出了要重点保护的内容:
1.要按照城市性质及功能,划分成若干功能区,严格按功能区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严禁在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和水源保护区及城市上风向建设有污染的工厂。已建成的要抓紧进行调整和搬迁。
2.控制大气污染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区域综合整治,并以防尘为重点。
3.城市水环境保护重点是饮用水源和风景水面。
城市污水要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发展中水道技术,合理利用土地处理系统;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场。
4.实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方针。
5.控制城市噪声污染。
以上内容基本上是我国2000年以前的城市环保政策,无疑,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中环境保护的重点。但是,仅仅这几点措施我们认为对解决经济区与城市群的环境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到20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与人口的增长速度将加快,地区间的横向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以及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将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外围,农林乡镇为腹地的城市群体或城市带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城市带)的形成在缩小城乡差别的同时也将同时缩小了城市环境间的隔离带,随之而来城市与城市间的交叉污染严重,使区域环境污染的何题突出,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显得格外重要,这才是2000年后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的环境状况很差,加上管理不善,还在继续恶化;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主要在城市;而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等诸多因素,将城市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对付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后的环境保护,不可以任何借口_剤弱这个重点。否则,就会贻误时机,造成严重的局面。而且这些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目标是改善。
为了阐述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带(群)与经济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选择了东部沿海典型大城市广州与特大城市上海市为代表,试论上海经济区(两省①一市)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环境问题如下:
一、上海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这里叙述的上海经济区跨两省一市(上海、江苏与浙江)。它是以上海为中心,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呈辐射状分布的城市群体。该区有10个主要城市、55个县及2100个乡镇。其中有沿海港□城市:上海、宁波、南通。风景旅游胜地和历史名城:杭州、苏州、绍兴。工业经济发达的内陆水网城市:无锡、常州、湖州、嘉兴。其主要环境问题的特点:如大气污染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周围地区扩散与分布的。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金山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与宝山的钢铁基地,它们分别是浙江与江苏城市群体的上风向,造成该区下风向的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包括苏、杭两市)达不到二级标准,而酸雨频率高达汉)%左右,另外,该城市群内的大部分城市大多数有共同污染同一水系的水域环境污染问题;如南北大运河上游污染,中、下游受害的问题非常突出上海经济区的人口与城镇高度密集,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土地狭小,水网交织,城市与城市间的交叉污染十分严重,这查问题绝非一个城市所能完满解决,需要采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才能得到解决。
应该肯定,上海经济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中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2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6%,超过全国指标;而且城镇分布集中,层次丰富,还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园林建筑,富有特色,使城市功能各有千秋,对发展旅游的潜力颇大,相应的对污染的负荷也大。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在上海经济区内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以往闭关自守、小而全的战略观念的影响,致使城市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
(1)经济发展的模式划一。
(2)生产布局混乱,各功能区混杂、交错,经常影响城市生活的正常进行。
(3)城市交通拥挤,住房极其紧张。
(4)历史、文物;风景、古迹破坏严重。
(5)绿化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
综上所述,上海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说明其存在的水域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有待加强管理与进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来逐步改善与解决。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它包括广州、深圳、珠海、顺德、番禺、江门、石歧、佛山、石湾、肇庆等市镇。其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境内河网纵横,水运十分发达。该区华侨众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工业污染远比上海经济区轻,如以“贸工农”作为发展战略,是华南外贸的主要基地,应引起足够重视。
当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环境污染,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严重地步,它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是有代表性的。广州是其中的大城市,它与上海有较大的差别,不论从人口来看城市化的进程,或者以工业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程,均不如上海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即使以区域范围来看,也不如上海经济区涉及的地域大;因此,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作为城市带的代表来作示范,我们认为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对广州市必须控制其发展,即使发展,也应将重点放在开发性工艺产品的技术密集工业方面,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工业。将一般轻工业放在珠江三角洲的其他中、小市镇(顺德、番禺、江门、石歧、佛山、石湾、肇庆等);对资金密集企业,例如南海的石油加工,也不宜在广州附近再扩大发展其生产,应吸取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污染大气的教训,需在或江口另择新址——笔者认为以虎门附近为佳。应将重点放在开发中、小市镇上,发挥它们作用,推动它们的城市化过程,这是一大方向及较有效措施。
最近,珠江流域水质也在逐年下降。其中以广州江段水质最差,广州市自来水厂水源的氨氮含量严重超标,这是城市粪便得不到妥善处理,进入江河带来的严重后果。流域中北江受韶关市影响,有重金属污染;西江突出有机废水污染;唯东江水质最好,这是因为上游尚未发展重工业,可作深圳、香港、广州等地区民用及工农业用的水源。总之,该区尚未发展到与上海经济区一样严重的水污染程度。水系上、下游之间矛盾潜伏,未一触即发,但深圳河流上游污染下游的问题亟待解决。广州市的大气污染最为严重,也有向四周扩散、输送的趋向。该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布局与产品结构问题。另外,大亚湾的核电站潜在的核扩散问题,应关注与严控。
通过上述上海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从侧面亦可观事到国内其他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剖析经济区与城市群体,离不开城市,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与人口集中的地方,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的地位。正因为工业与人口的过分集中,还有工业结构及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致使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了城市化后的一系列环境污染,当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它既妨碍人民的生活,又影响社会主义建设。
作为城市群体或城市带的经济区,虽在行政上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合体,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到销售均有密切联系;由于这些城市群体或城市带在经济活动中的工业污染,外加乡镇企业污染,往往带来了城市与城市间的交叉污染。诸如上、下河段或上、下风向之间的交叉水、气污染等。上述城市群体与城市带所造成的污染,我们认为:绝非单一的城市自身能够治理与克服的,必须加强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才能有效地解决。因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市群体的经济区来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必须加强这方面工作。
应该肯定,任一经济区的形成均有其内在联系与特点。如上海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珠江三角洲,面对港澳是重要的进出口门户,重要的经济开放区。应该承认上述这些经济区内城市群体或城市带的环境保护,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转及其进一步的发展,决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考虑。
三、2000年城市群体——经济区污染状况预测
从现在起,随着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增无减;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污染源将是点多面广,由于设备与工艺落后,使污染更难防治。我国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煤炭消耗与日俱增,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上述问题如不予重视,到本世纪末,我国环境状况将十分严重,在城市与经济区将更严重。
从全国来讲,尘的排放量将由1985年的2600万吨猛增至4800万吨。可知到2000年,城市群体也将再增加几乎一倍的负荷。那时北方城市冬季大气烟尘浓度将达到伦敦烟雾事件水平;长江以南城镇,尤其在西南地区酸雨将更严重。
到200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将由1985年的342亿吨猛增至1000亿吨左右,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将由1985年9万吨增加到26万吨。所有城市、城市群或经济区实际上要比现在增加三倍负荷,不采取防治措施将不堪设想。
本世纪末,固体废弃物将由1985年的5.2亿吨增至9.8亿吨,暗示城市、城市群体与经济区消纳场所要增加一倍。
大、中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将全部超标。全国将有40%的工矿企业职工在有损健康的噪声中工作。
总之,到本世纪末,由各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87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10%以上,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七十年代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 ~ 5%的水平。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四、2000年经济区污染防治目标
从现在到2000年,经济区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区域环境综合防治及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努力控制区内环境污染的继续发展,做到经济区内的环境污染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除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渣外,主要污染物总量大体维持在1985年的水平。争取还要有所改善。鉴于当前重要经济区内城布带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在2000年前全国的主要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属于共同使用水系的污染逐步在加重,加上全国乡镇企业在各经济区内的面源污染在不断扩大,还有潜在的大范围、大区域上、下风向大气污染的扩散及分布,要求我们务必加强经济区与城市群体的区域环境综合防治,做到使区域性环境恶化趋势控制住,重要地区的环境质量还要有所改善。
五、2000年前后的主要措施②
城市、城市群及集中经济开发区,大多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集中区,也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如上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因此,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特别是工业污染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经济区内进行防治。为敦促解决这些经济区的主要环境问题,需要区内的城市及城市带来综合防治,但更需要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布局合理,环境管理有的放矢,资源综合利用得到更好贯彻。现提出以下一些主要措施,以便宏观控制、微观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
(1)建议从“七五”计划开始,在经济区(城市带)建立区域环境保护机构,严格执行环保计划。
(2)在经济区内,结合经济发展,合理安排好工业布局及产品结构。严格控制(或制止)在污染敏感地区集中新建污染型的工业群体。
(3)在区内,让人口与工业密度高地区的工业,向环境容量大,背景值低的地区转移。
(4)加强管辖区内乡镇企业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制止乡镇污染源包围城市的危险。
(5)管辖内共用水系要实行总量控制,严控上游污水排放量,要加强水域上游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防不断向下游扩散、转移。
(6)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在区域范围内实行环境责任制,各负其责。
(7)加强对区域内自然资源有计划地开采,要做到在环境容量许可条件下,就地生产,尽量减少中心大城市的污染负荷。
(8)北方缺水地区,要发展耗水少的工业与农业,尽量发展耐旱农作物,减少耗水多的水稻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9)在经济区内,对特大城市、大城市中耗水、耗能多,又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向整体布局规划中,不至于影响整体功能的中、小城市搬迁或转移,而绝不是转嫁。
(10)在经济区内,对工业要进行联合体设计(如发电厂与砖瓦厂联合设计),可以发展无废物的生产工艺。甲厂废料是乙厂的原料。
(11)建议经济开发区应加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这样既可使工农业协调生产,又可使城市与农村建设协调。“七五”期间,建议首先在51个重点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内推行生态经济区划工作,由点到面促进城市与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
① 本文撰写时所收集的材料系未扩大时的上海经济区,目前的上海经济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及上海市。
② 欧洲莱茵河污染颇严重,始终未能获得根治,主要是沿岸国家未采取综合整治及同步治理;我国长江以南运河,只要上海经济区协调沿岸城市群、带采取同步综合整治,治理效果即能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