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土开发,是以大城市区域的环境为中心进行的,而大多数城市的土地开发是难以实现的。甚至东京湾的潜力也是有限的,东京湾以外的国土开发离海岸不足5公里,城市再扩展下去,似乎来自外围沿海地区的反对意见也很大。将来,有希望把城市扩展到洋面上去,在50 ~ 100米之深的海里建城是可行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这种设想不可能是荒谬的,在海洋里漂浮着一座人工钢岛,存在着下锚和系链的问题。而在海上基地建一个牢固的基础和建 - 一个能支承一座城市之构架的费用,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系列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导致其控制轮廓和功能化构架的形成。首先,按一定的间隔埋设大型的圆柱形支腿(如50米一个)。这些支腿浸在海水里的位置构成许多气镇罐,每个气镇罐安一个自动泵和排水系统(泵和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支腿的较低部位,以便检测上面部分的负荷,并不断将数据传递给一部中心主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数据,并将指令传递给泵和排水系统,以便调节气镇罐。气镇罐起着致动器的作用,并与传感器和计算机联锁构成一种灵活控制技术系统。该灵活控制技术系统提供两大便利。
第一,结构由标准模块(组合基件)组成,这种模块与结构的基本尺寸无关,并能作为建筑砌块按同一方式装配。这在设计上要求极为灵活,使基本尺寸的变更与合理的预算相吻合。第二,像在海洋里这样巨大结构的建筑物,由于得下锚和系链一个浮动的基体或在海上基地建造一个基础,所以,将引起许多技术和经济问题,采用灵活控制技术的姿态控制方法,能顶住包括台风和海啸在内的各种外部和横向压力。
除了结构的功能优点外,还有其它优点。城市功能分布在四层共20米高的层次(甲板)之间。最低一层的甲板包括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二层甲板是商业中心,第三层是居住区,第四层是能24小时起落超音速客机的国际机场,以及运动、娱乐场所,其中包括八个高尔夫球场和400个网球球场。这些设施将通过一个综合性服务数字网络与其它城市联机,消除海洋城市在地理上的不便。居民们将能在厂区、住宅和文娱活动空间之间迅疾流动,并保证能够舒适、满意地生活。
模式结构也允许重复生产规格相同的构件,从而大大减少了建城费用。
生产这种构件所需用的巨量钢材,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海洋的深度,而很可能每平方公里(每4平方公里的甲板面积)耗用2 ~ 4百万吨。如果建设和材料成本每吨为2,000美元的话,则每平方公里的总费用将是4 ~ 8亿美元,或600亿至1.2兆日元。如果使一座城市容纳1百万人口的话,则需要25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个系数是甲板总面积的四倍)。据此,每平方公里的建设费用应被25乘,得出的总投资为100亿美元(15兆日元)至200亿美元(30兆日元)。因此,城市的甲板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或100百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建设费用是1,000美元(150,000日元)至2,000美元(300,000日元),与东京近郊的土地价格相比,是十分便宜的。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以东京为中心的150公里内、在海洋中建造一座这样的城市吧,这座城市可以理解为是一艘空气流通、且800吨流动量的100节(每小时185公里)洋面效应的船只,这种流动量指在40分钟内,在东京与海上城市之间流动1,500人。要建成这座城市,必须再补加300亿美元用于充斥每层甲板上的建筑物的投资。这种投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元气恢复。
总之,为什么要建造海洋城市?看一看世界上人类三大主要长寿地区的环境就不言而喻了——厄瓜多尔的维尔卡巴姆巴市,苏联的阿布哈齐亚市和巴基斯坦国的罕萨省的金多姆市,这里都是山林密布、空气郁新。山林是保护人身健康的自然优势。在一座海洋城市里,虽然没有山林,但空气是自然净化的。八个高尔夫球场和许多网球场,足以弥补它们之间的差距。
但,这些不是长寿的唯一因素。稍微回顾一下,很明显,日本人喜欢在世界上最长寿的环境中生活,东京和神奈川县的人在长寿金榜上居首。人类一直在热心于自己的生活中学习和工作,在大城市里,某些因素对人们还有促进作用。此外,利用综合性服务数字网络和治疗、就诊系统的网络,将为健康保护提供保障。
[Science & Technology in Japan,1987年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