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权威的科学周刊Nature 6月30日一期公布了一项重大科学实验结果。由法国国家保健和医学研究所的雅克·邦弗尼斯特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生物学家小组进行的这项实验试图证明存在一种“没有分子的分子效应。”
Nature杂志在公布这项实验结果时同时发表了一篇社论,称实验发现的现象令人“难以置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 - 玛·勒恩说,实验结果“非常,非常令人发窘”。法国《世界报》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动摇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
实验结果可以这样概述为,“一种假定的生物信息可以通过先验假定是纯粹的水传递;或者说,水同具备生物活性的分子接触,并经反复稀释致使生物活性分子最终消失后,这种水却能够保存对上述活性分子的‘记忆’,这样,人们就可以认为,存在一种没有分子的分子效应”。
该实验的主持者邦弗尼斯特博士对实验结果作了一个十分通俗的比喻。他说,实验程序同下述程序在表面上十分相近:你在巴黎塞纳河新桥下面的河水中搅动你的汽车的钥匙,然后,你到勒阿弗尔港,就应当能找到这样几滴水,用这几滴水就可以启动你的而不是别人的汽车。
Nature杂志围绕着是否刊登这一实验报告有一段很曲折的过程。早在一年前,Nature杂志就收到了这一报告,但由于认为该实验结果“无法解释”而拒绝刊登。其后邦弗尼斯特小组继续实验,反复证明存在上述效应。最后,Nature杂志同意就此进行谈判,提出的先决条件是:允许其他实验室复制这一现象。结果以色列的Ruth BenAri研究所,米兰大学和多伦多大学都毫无困难地复制出了同样现象。但是,Nature杂志在决定刊登报告前又犹豫了几个月。今年5月,邦弗尼斯特博士在一次关于顺势疗法的讨论会上公布了他们的实验结果,此举促成了Nature杂志决定公布。Nature杂志为此发表了一篇“保留性社论”,并言明要组织一个调查组于近日到邦弗尼斯特博士的实验室调查,调查结果将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公布。
以下刊出的就是6月30日的那期Nature杂志公布的邦弗尼斯特博士的实验报告及Nature杂志为此而发的那篇“保留性社论”。
本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登的一篇文章所描述的实验现象按现有的物理学理论是难以解释的,现在对这一现象就作出判断为时尚早。
不可解释的实验现象并不总是超自然作用的表征。阅读本期P816文章(译文请见下篇)的读者似应抱着这一观点去看这篇文章。读者似也不应忘记阿伏伽德罗数(即在相当的温度、压力下,1摩尔分子的物质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23×1023),这一定律自然也应体现在J · 邦弗尼斯特博士(J. Benveniste)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抗体溶液试验中。但实验者在论文中提出,可将抗体溶液长时期地逐步稀释到最稀状态,但它却不会失去生物活性。更确切地说,在溶液活性中存在一种令人惊异的周期性起伏现象,在一些稀释液中,活性减退,再稀释则活性会“回复”。
对这一实验现象还无客观的解释,邦弗尼斯特先生的论文也未对下列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即曾体现于水中的抗体分子让其固有“特征记号”同其分子结构相通。对此尚无任何论据能提示这类行为的可行性。确实,在本刊编辑部收到这篇论文稿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显然,邦弗尼斯特本人也同任何读到他的论文的读者一样为他自己论文中的数据深觉迷惑。出于多种原因,邦弗尼斯特先生愿与编辑部合作,例如当他被告知,他的实验结果应在另外的独立的实验室重复进行时,他照办了。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这样做,一是为这一工作提供权威的解释将能以正视听(法国的一些新闻媒介已发表了不少有关这一工作的不够严谨的报道);二是闵为科学界的仲裁部门素来对“别人”的工作有吹毛求疵之本能,他们势必提出要做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这一工作。
但是,超自然作用现象的支持者们会提出,你们将某些令人称奇地相未曾预料到的实验现象(哪怕是暂时的)拒之门外而却热心于刊登那些并无很多惊奇色彩的事件(例如有关物理学上第五种基本力的报道)未免厚此薄彼,有欠公允。我们的解释是简单的,但也可能正是此之故,因而未获广泛地理解。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欢迎有关第五种力的见解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尽管这是一种奇异事件但其毕竟是在科学的大框框之内,而邦弗尼斯特先生的发现之所以让人吃惊不仅仅是由于他(们)指出了某种奇特现象,而且在于这一发现试图否定两个世纪以来公认的物理学现象的合理性。例如,如果邦弗尼斯特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作为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的质量作用定律将何以自处?
我们的态度是,对那些缺乏科学根基的奇妙发现,我们将舍弃,当然我们在处理上将极为慎重,即使对那些不正确的发现,我们仍将力求慎之又慎。
[Nature,Vol. 333,198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