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力的定义
生产力或叫生产效率其定义是什么?如何评价?众说不一,对农业生产力这一概念的争议,一直以来在农业经济领域进行得十分广泛。特别是对生产力评价的标准问题更是繁多。早先这场讨论的焦点是部分生产力的评价问题,尤其集中在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上。可是,近来人们越来越关心所谓的多因子和全因子生产率这一概念。
评价生产力的变化和度量标准,及其在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这一任务已向经济学家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也引起了企业家和政策制订者们的严重关注。
广义讲,生产力的高低,标志着建立在具体的收入和投入比例上的技术改进所起作用的大小,即生产力标志着技术效益。
由此看来,“生产力”似乎等价于“效率”。这一点下文还将讨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生产力的增长,应与生产效益的速率相吻合。对投入量的正确评价,只不过是一种方法问题而已,完全可以正确计算出各项投入或改变技术措施对提高生产效率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但不可忽视其他值得考虑的因素所起的综合效应。
本文的目的也并非在于宣扬英美和希腊等国之间的农业生长的差距,尤其是希腊的农业与英美是不能匹比的,但文中列的表1是为了有助于了解,至少是为了比较详细地说明一下存在的差异。
二、生产率增长速度
1.作物产量
本世纪初的几十年,大田作物的产量增长甚微,除希腊1938年以前的产量数据无从查考外,英国在1900 ~ 1940年间作物产量增加甚少。事实上,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年中,谷类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显然,如果仅凭某一年的数据下结论,很难说具有代表性。但本文采用三年的平均数则可以大大减少某些不典型年份的影响。头四十多年中英国的小麦和大麦的产量只增加了7%。美国的燕麦产量提增幅度也是甚微。而小麦产量增长较快,大麦产量基本持平。
可是,进入四十年代以来,所有三国的大田作物产量都以较大的幅度稳步增长。除了英国的土豆产量没有成倍增长外,所有其他作物的产量都翻了一番,有的甚至达3倍之多。小麦和大麦的产量提增幅度,三国几乎都保持在同样的水平上_大麦产量增长都接近2.5倍,而英国和希腊的小麦产量接近3倍。美国的玉米和马铃薯与希腊的棉花一样都增加了2倍以上。至今最突出的是,希腊的玉米产量增加了7倍以上。毫无疑问,这主要是技术革命的成果。
大田作物产量能够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众所周知,在此只需略提便是。这主要是推广新品种,增加化肥的施用量,普遍使用除草剂和各种农药,采用机械化作业、水利设施的改进,以及普及有关的教育,培训和广泛的技术服务,从而达到精耕细作科学管理。至于要权衡每一项措施带来了多大增产效果,的确是件难事,对这个问题农民不会感多大兴趣,制订政策的人们也不会有多大兴趣。
2.家畜产量
说到畜禽,最常用评价产量的项巧是奶牛的产奶量和禽类的产蛋量。假如要记录母羊的产羔率、菜牛的日增重量及两者的剩栏数,都是很难正确无误的,尤其是较长时间的话,更难办到。从已掌握的英美国家的材料来看,完全可以认为这些指标均有增长,但不及作物产量增长幅度大,也不及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那些畜禽产量指标(奶、蛋)的增长幅度大。例外的是,英国采用集约化或半集约化饲养的菜牛产量和美国圈养产量是增加的。但总的说来,牛羊饲养技术改进所产生的效益较农作物小得多。
相对作物来说,确定畜禽的产量数据困难较大。因此,有关希腊的产奶量,不仅资料来源不同,而且产量数据也不尽一致。毫无疑问,差异是存在的,但基本情况是肯定的,产量的增加也是大的。
1935年以前的资料很难找到,在英国从1936 ~ 1939年度间到1985年度,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增加了77%。二次大战期间,由于浓缩饲料短缺,产量一度下跌,故从1945年以来产量猛增了93%。要不是在1984年英国牛奶实行了限额生产制的话,到今天其产量可能要翻一番了。
在美国牛奶产量迅速增大,自1935年至1983年,产量增了2倍还多。有趣的是,自1947年以来,希腊的牛奶产量也在猛增(但其正确性有疑),也将近增加了2倍。当然,与作物增产相比,用“净值”来说,其增长幅度便小得多。因为,畜牧生产投入的成本在大量上升,尤其是浓缩饲料的价格在英美至少已大量上涨。
至于产蛋量,在英国与牛奶生产的增长幅度相似。从二次大战前起算增产75%,从1945年起算增长115%。在美国禽蛋产量与英国同期增长率为106%和64%。至于牛奶,美国的牛奶生产者没有碰到英国人那种浓缩饲料短缺的问题,故形势更乐观。
三、产值
所有三国都是根据一般价格来测算的,不过所列年份三国间不完全一致,测算的项目名称也不完全统一。但资料来源完全可靠。增产趋势是实实在在的。
英国 (1946—1984) 189%
美国 (1945—1982) 100%
希腊 (1951—1984) 158%
计算可能会出差错,同样、依据的年份也可能丰歉不一。因此,给出的指数只能作为一个大概数,但也不可能人为地把三国之间的差距拉大。然而,总的看来,美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似乎赶不上其他两国。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扶持较少。
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可见效,仅是主要的一些投入才发挥增产效益,尤以农用化学品以及机械化作业的作用最大。英国的净毛产值之差,主要是减少了饲料、种子和种畜的进口。自1954年来,净产值增了166%,而毛产值的增长率仅为102%。主要是由于国内生产的谷粮大量替代了进口。
四、农业劳动力
1.农业工人数
统计资料多而杂,不同国度概念也不一致;同一国度的不同时间内,有关概念也在变化,这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料难于正确地比较,譬如,“劳动力”这个词就有这种情况。在某些资料里,或在有的统计年份里,把农场主(或其妻子)都包括在内;而其他一些资料或别的年份则不算在内。至于那些临时工、季节工、兼职工、巡回工及家庭内的辅助劳力,统计时间题更多。幸亏本文要讨论的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劳动力的变化。从这层意义上说,上述的统计问题在此关系不大。
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过去,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值已成为现实。人们对表2英国从1901到1985年农业劳动力减少了一半并不怎么惊讶,然而,正如表格脚注所述,1901年的人数还不包括农场主及其北爱尔兰所有农业劳动力,这却是了不起的大事变。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差异,包括农场主在内的农业劳动力数目几乎比本性纪初减少了三分之二。
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变化更富戏剧性,虽无1900年的资料,但完全能够较正确地估计为三千三百万之多,而1935年的数字肯定低于七百万,与1903年相比几乎减少五分之四。
遗憾的是,I960年以前的希腊数字无可查证,从那时以来的25年中,从事于农业的人数减少了一半,这跟英国的情况类似。按比例说,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劳动力数目减少最快,下降了57.5%;而英国希腊下降了50%。
2.农业劳力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
衡量每个农业工人生产率高低的一种间接方法(但并不一定很精确)就是看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这也是概算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一个标志,在表3中,我们将会发现,农业人口的变化比表2中更具体戏剧性。还可看出,希腊比英美的差距很大。
从表中数字看出,英国比美国百分比的下降要小得多,遗憾的是,1930年以前的美国有关数据尚缺。在1930年,英国的农业人口为8%,现在下降到2.6%,即减少到1930年水平的三分之一。美国农业人口已从1930年的26.3%(英国的3倍还多)减少到现在的1.8%(约英国的三分之二)。或者说,美国目前的农业人口的比例极低,仅是1930年的7%,也就是1930年的十五分之一。美国农业人口的锐减,是在1940年至1907年之间。1851年,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为23%,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农业人口的锐减也就较早开始了。
有人也许会想,希腊表中的有关数字与英美两国相差甚远,这与有关农业人口的概念不一样有关。在希腊指的是“农业总人口”,而不是指“农业劳动力”,因此在换算百分比时,也会有出入。故希腊的情况有所不同。在1930年,三分之二的希腊人为农业人口。目前,可能已降至当时水平的一半(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五、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
把产值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评价劳动生产力或叫做每个从事农业人员的生产率。当然,在英国,农业工人较以前(如50年前)每周的工作钟点已少得多,美国的计量法又是按每个劳动时数来计算的。
人们无疑会说,今天的农民比过去的农民(如50年前)更懂技术,更有知识,每个人都明白,上述变化定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譬如新品种的推广、化肥的施用、喷施农药,还有机械等等。资料说明三国自1960年后的25年中,各自提增的速度十分接近。劳动生产率基本上都增长了3倍。3倍的增长率也许并不惊人,而三国增长的比例如此接近,倒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六、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面积
一个国家内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面积也可作为评价农业生产率高低的指标。表4列举了英美两国的不同情况。这类数据要计算正确,难度也是很大的。然而,美国农业部确实每年都在作这样复杂的工作。依据1937年至1984年英国人口的变化,以及农产品的自给程度和土地面积变化,也做出了一个粗略的统计(表4A)。尽管英国这份统计粗略些,但毕竟反映出了一个基本面貌。唯一欠缺的是有关希腊的数据。
从英国的统计结果看,养活一个入所需的总耕地面积(农作物面积和种草面积之和)。不包括荒野放牧面积,已从二次大战前的0.75亩降至目前的0.35亩,也就是说,减少了大战前的一半还多。在这期间,全国农业产品自给自足能力已从36%上升到62%,全国总人口从47,500,000增加到56,500,000。当然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高得多。包括放牧面积在内的全国总面积的变化趋势与人均所需面积的趋势类同。
美国的情况也一样,现在全国供国内食用消费所痛的种植面积只是1930年的三分之一。
七、生产力的发展和未来
从上面分析的各个方面来看,毫无疑问,生产力发展仍将继续下去。与农业有关的技术改进也不会就此终止。这方面英国可能会捷足先登,尽管英国政府近年来削减了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
目前,世界农业生产过剩的情况可能会阻碍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假如某些国家要采取措施压缩过剩的生产,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和美国政府削减用于贮藏和用于资助有关的廉价出口物(尤其是谷类、奶类产品和牛肉)的经费的话,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农业生产率的下降。例如,由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对牛奶生产采取了限额方针,其生产已处在倒退的情形之中。大多数人认为,价格的下跌不宜太大,以便不影响农民对投资的积极性。确实,过剩生产后所带来的不正常情况也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说,农民大量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
某些农产品价格突发性的暴跌,以及长期以来的农产品大减价,终将延缓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但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人们还没有从政治这个角度来认识这一严重性。更有甚者,有人希望自然条件较好的“高效率”的农民,增加投资,提高效益,发展生产;而广大的土地贫瘠收入较低的农民,应该放弃农业生产,或者转业或者被非农生产的游乐业主、木材生产者所吞并,或者成为粗放经营的兼农生产者。
农业投资的效益是很明显的。但近年来,英美国家的农民收入下降,便不断压缩对生产的投资。利润越低,他们对投资的数量卡得越紧。
在英国农业生产力增长的阻力似乎并非仅仅来自农产品价值下跌一个方面,它还与近几十年来英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如某些权威性的强有力的宣传机构所称,森林和植被大量消失,农村野生动物资源不断绝迹,含氮化合物使水质污染,土地质量变劣,家畜的激素添加剂以及强制性的笼内产的禽蛋、圈养的牛肉等等,都可能导致人类健康水平的下降。
但多数正直的观察家认为,以上很多说法言过其实,大家都承认广大的英国农村50年前是美丽诱人的,现在仍然是同样的秀丽。事实胜于雄辩,现阶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纳税人愿意花钱鼓励农民(其中大多数是富足的农户人家)大量生产那些卖不到好价钱的食物(或者是明显地送给国外那些饥饿或处在贫困线的人),他们这样做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生活水平吗?
英国政府由于对目前农业这一状况无所作为,或行动缓慢,结果受到了公众严厉的批评。但事实上,政府或多或少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这里不能全部一一列举。采取的措施中也包括了压缩排水费用,增加对不排水、不翻耕土地农民的投资,大面积改良沼泽地和高沼地,实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限制作物秸秆烧荒(以后可能要完全禁止在田间柴禾烧荒),禁止给食用菜牛注射生长素等等。
这又使我们想起本文开头时讨论的“生产力”和“效率”的概念问题。即使我们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人们仍会对生产力的目的展开争议。假定生产力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加生产,改善产值与投入(即收入与投资)的比例关系。这样的出发点是得人心的。但如果把效率仅仅理解为满足国家目标的一种相宜的途径,那么生产率的内涵就要修改。因此,有人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植物,改善动物的饲养环境条件,以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农业生产作些让步也是值得的,即牺牲掉部分农业生产力,也是需要的。
有人认为上述观点是特权阶层和中上层阶级所特定的。也就是说是那些花得起大钱,有空闲到乡下观光蹓跶的人的观点。这些人也最关心食用动物的饲养条件。当然,贫困国家的人民对这些是毫不关心的,其原因很简单,他们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这些国家首先关心的让人民吃饱肚皮,然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少能够突破温饱线。
另一个比较盛行的观点是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农场数,或者扩大农场规模。但由于高度和长期以来的失业率,由于不少农村地区人口的锐减和农村中服务性行业的消失,许多人则认为,农场应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减少。也许是感情用事,或是一种怀乡病罢了。第三世界主要考虑的则是如何防止农民离开农村,防止本来已经高度失业的城市更加臃肿。
——这的的确确是个大问题。
[Outlook on agriculture 1987年第2期(第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