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国外医学一如既往向着高精尖和防治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疾病的方向发展。因而1988年国外医学的主要进展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较有成效的方面:分子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深入;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药物领域内的革新;医学与社会科学的日益交融;新技术新方法大量应用于医学领域。

分子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深入发展

自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提出“分子病”的概念和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以来,医学开拓了一个认识生命本质和疾病现象并加以治疗的新领域。1988年从分子水平对病因的探讨继续获得了许多新发现。加拿大研究者发现儿童急性白血病亚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由于10号染色体上的部分遗传物质与14号染色体上的部分物质易位造成的。该病与另两种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伯基特氏淋巴瘤相似,后两者都是有一个染色体易位,一个致癌基因扰乱了一个正常细胞的基因。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分子缺陷是由于5号染色体发生突变并能高度扩散遗传,并且此病的遗传与X性染色体的异常有关,因而女性少患此病,男性多患此病。美国的研究者发现线粒体DNA缺陷可导致勒伯尔氏遗传性视神经病,这是由DNA的点突变所致。在突变中,肽链上的精氨酸变为组氨酸,从而影响线粒体内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过程中在能量循环的5个关键步骤上的呼吸酶复合物I。

1987年美国发现Duchenne氏肌萎缩病是缺少一种叫做肌缩素的肌肉蛋白分子。后来又发现了Duchenne基因,此基因为肌缩素编码,若此基因缺乏或变化则致病。1988年又发现该基因携带在X性染色体上,男孩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而大部分病人为男孩。去年美国研究者分离出了促使特殊免疫细胞攻击关节的基因。关键在于体内免疫T细胞受体Vβ(可变区)基因。若第6染色体上T细胞受体基因(Vβ6)存在,T细胞就可被关节中表面具有人白细胞抗原的异常细胞激活'。然后T细胞再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间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关节疼痛和水肿并且破坏软骨和骨骼。

日本和美国的研究者都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性痴呆)避异位性基因遗传,可能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引起,这是继1987年发现该病缺陷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以来的又一进展。但是迄今还未找到21号染色体之外的其他致病基因的准确位置。美国研究者去年证明石棉致癌是因为外来分子的作用。石棉可携带外源性DNA片断进入人细胞随后在人体细胞内表达。结果是有可能切断控制正常细胞生长的基因,也有可能是外源性DNA携带一种在细胞内活化的致癌基因,还有可能是激活人体细胞内保持静止状态的致癌基因从而诱发癌变。此外美国研究者还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两种引起哮喘的基因,一种与神经介质血清素有关,一种与神经介质乙酰胆碱有关。这两种介质都参与了调节气管张力或气道反应性。不过尚未在人体发现这两种基因。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分子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也有一定收获,尽管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美国和加拿大研究者都在用重组DNA法诊断唐氏综合征时发现该法还可诊断阿尔茨海默氏症。因为两者有联系,它们的联系在于第2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有关的三体区,检查的标记物(唐氏综合征的结构基因)是为过氧化物歧化酶编码的基因片断。运用DNA定量法包括染色体放射性染色和对DNA数量直接测量及构图可以诊断这两种病。不过用于临床诊断还需一些时日。英国和欧洲去年已使用一种新研制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即DNA放大技术),可在当天检查多种分子缺陷疾病,如囊性纤维变性、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方法是让病人用水冲洗口腔,然后用该技术检查从洗口液筛出的病人两颊的细胞。

如今认识的一些疾病许多是由特定的分子受体介导而产生的。例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TV)就是与人免疫T细胞上的CD4受体(一种白细表面分子)结合而侵入T细胞引起艾滋病的。如果能阻断这种受体分子结合则可预防该病。美国去年通过生物医学工程首次合成了可溶性受体分子,这种受体可与T细胞竞争病毒,使T细胞免遭破坏。这个试验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阶段,关键是要有饱和量的古成CD4分子来阻断HTV。利用此原理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英国的研究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试验治疗。他们用生物医学工程合成的单克隆抗体阻断T淋巴细胞表面的CDT抗原,因为该抗原就是介导T细胞与自身抗原结合的受体。这就有效地抑制了T细胞与关节中的自身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因此可从分子水平治疗关节炎。这一方法正计划进行临床试验。此外用抗体抗癌的免疫疗法也有一些新收获。英国研究者把从大鼠取得的抗体蛋白片段与人抗体结合并分别为之编码DNA,形成为人抗体“尾”和鼠抗体“臂”编码的DNA。再通过生物工程合成一种既具有啮齿动物抗体破坏有害细胞作用又具有人抗体避免机体排斥能力的单克隆抗体,因而可用以攻击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该方法在英国已进入临床试验。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也培养了一种抗黑素瘤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结合在黑素瘤细胞壁上,可以阻止黑素瘤细胞进入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中随血流转移并阻止瘤细胞与其他细胞接触,防止感染正常细胞。

1988年生物医学工程的另一主要进展是将基因疗法逐步引进了临床试验。上文所述的一些分子缺陷或变异的疾病以及以前发现的一些疾病如亨廷顿氏病、血友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苯丙酮酸尿、多囊肾、视网膜母细胞瘤等都是有一个或多个基因缺陷。理想的方法是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插入正常的基因或修复缺陷基因来治愈这些疾病。

去年美国研究者对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人用含有腺嘌呤核苷脱氨酶(ADA)基因编码的基因工程细胞更换患者的骨髓细胞(该病缺少为ADA编码的基因),使从髓细胞发展成的某些免疫细胞去表达ADA。方法是通过逆转录病毒DNA作为载体把带有ADA基因的DNA释放到髓细胞中。不过该试验还未用于人体。此外美国的研究者还成功地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β - 珠蛋白插入了贫血的小鼠红细胞中(人β地中海贫血就是缺少珠蛋白)并产生了β珠蛋白,该试验也还未用于人体。

对癌症的基因疗法去年国外已进入临床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批准一研究组对人试验基因疗法。他们将恶性黑素瘤病人的白细胞取出,在实验室用白间素2孵化病人的白细胞使之成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并使其大量增长,然后送回体内攻击癌细胞。另一个试验是在将白细胞输回体内之前用失去活力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白细胞,逆转录病毒携带了一种对新霉素耐受的基因,因而该基因也带入了人的白细胞,然后再观察回输进入体内的白细胞的特征。迄今已对10名病人做了试验,结果表明很安全,因此研究组的下一步计划是向重组DNA咨询委员会申请批准将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嵌入人的细胞。由于基因疗法要通过媒介物如逆转录病毒或大肠杆菌“感染”人的细胞,因而对人的安全性以及道德问题是基因疗法有待解决的问题。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还研制了一种“基因剪刀”,可切割动物的DNA和病毒及植物的RNA. 这种基因剪刀也是一种RNA分子。这意味着它可割裂在DNA中编码的遗传信息流程,切割病毒的遗传物质,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因而也预示了对AIDS治疗的一个新线索。

上述结果表明,分子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仍然在迅速而深入地向前发展并显示了较大的成就。

心血管病防治的现状

心血管病仍然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心血管病预防方面,去年国外的研究收效不大,但依然有一些成绩。经多次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鱼油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栓塞。机制在于鱼油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血小板的凝血能力以及减少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加拿大研究者发现抗血小板药氯苄噻啶可预防心血管病的发作并减少死亡率。该药优于阿司匹林,因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全部功能。芬兰研究者发现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比等量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冠心病更有效。接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药物的病人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未接受该药的一般病人减少34 ~ 67%。

对心血管病的治疗去年已趋向于药物治疗而少用昂贵费时和疗效并不完全的血管分流术。例如冠脉搭桥术后有很多病人会再次堵塞。突出的收获是明确了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使用血栓溶解疗法可减少死亡率和保存心肌,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研究表明链激酶、阿司匹林、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复合物(APSAC)、尿激酶以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都可有效地溶解血管栓塞,治疗心肌梗塞。其中APSAC在心肌梗塞一月至一年内可降低一半的心肌梗塞死亡率。此外APSAC与链激酶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率,而且阿司匹林与APSAC联用效果也增强。因此国外认为用APSAC或APSAC与链激酶或阿司匹林联用是心肌梗塞治疗的里程碑。APSAC成了治疗心肌梗塞的首选药。目前的研究集中到比较哪一种药物溶解血栓更有效上。另外的研究还表明N - 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心肌梗塞的扩展,使坏死心肌的比例下降并延缓心肌组织的损害。

治疗心血管病的另一收获是激光应用的扩大。去年美国用增强的激光冲击打通了7名病人堵塞的右冠状动脉,避免了搭桥术。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对病人使用加热氩离子激光。他们把四根带有激光束的光纤维扎入病人大腿的血管从而导向被堵塞的冠状动脉,迄今有11名病人的冠脉堵塞被打通,使用激光可将堵塞95—100%的冠脉打通一条1.2 ~ 1.3 mm的通道。

此外英国研究者提出了治疗心脏病的第二代疗法的概念,即把溶血栓药与抗氧化剂同时使用,这样能帮助心肌更快地恢复。因为溶解血栓(第一代疗法)后,心肌会产生一种名为根的强反应物(氧化剂)破坏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使细胞死亡。目前美、英正在研究制造一种以天然蛋白为基础的抗氧化剂。

药物领域有了变革的前兆

由于美国的格德鲁德 · 爱莲、乔治 · 希钦斯和英国的詹姆斯 · 布莱克发现了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而被授予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尽管这一殊荣是对他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的承认和表彰,但似乎也与1988年药物领域的研究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去年研制的药物尚未得到详细的统计数字,但估计是数以千计。仅在美国去年统计的正在研制中的抗AIDS药物就有42种。其他国家的抗AIDS药和其他药物就可想而知了。例如预防疫苗就有许多种,如抗感冒疫苗、避孕疫苗、抗疟疾疫苗、抗癌疫苗等等。

然而去年在药物领域具有革新式的进展则是用药方式的收获。传统的用药方式是口服和注射,但这两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口服通过肠胃吸收经肝门脉系统会产生首过效应,使药物作用降低约一半。而经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虽有避免首过效应、作用迅逨的优点,但副作用更常见,因为循环血和供血丰富的大脑、心脏达到了过高的药物浓度。其次作用时间短,因为药物迅速分布到组织并可一成不变地通过肾脏被排除,为了充分利用药效而又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医学研究者对用药方式作了长期的探索。5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用红细胞运载药物,70年代有了重大的技术改进,而去年则在临床试验上有了成功。将红细胞用低渗透析处理,红细胞就会肿胀,细胞膜出现裂缝。然后将药物从缝隙装进红细胞内,此后把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孵化”,使其细胞膜再次完好封闭 · 然后将红细胞输回病人体内,这样药物可通过由自己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速率扩散出细胞膜进入血流分布到组织。这既避免了有毒药物的副作用,又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增长了,还避免了首过效应,英国已成功地用红细胞运载了去铁铵并证明比皮下注射方式增加了病人体内的去铁铵。此外在实验室中用红细胞运载酶去纠正发生于铅中毒的δ -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缺陷以及急性中毒性卟啉症的缺陷。目前正计划用红细胞运载毒性很大因面临床很少使用的抗寄生虫药戊烷脒,如果成功,类似的药物可能会扩大其应用的范围而获得新生。

根据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效果和延长作时间的原则,美国、英国还设计了用半渗透性膜胶囊包裹药物的方法。药物口服进肠胃后吸收肠内水分溶解药物核心,药物释放出半透膜。药物释放的速度决定于水分通过膜的速度。非可溶性药物则在包囊底层装上渗透性介质,当介质遇水膨胀时就将药物挤出包囊。使用这种方法目前已制造了抗哮喘和抗关节炎的药物。

加拿大、以色列、美国等去年已试验了相同原理和不同材料的包囊药物。他们用形成细胞各部分的脂质分子构成脂质体来包裹药物,试验用脂质体包裹阿霉素证明副作用少,能向癌肿释放更多药物并且药物释放的时间比直接注射进体内的时间更长。

当然这些方法(主要是红细胞输送药物)是否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还得看最后的技术是否完善以及费用是否昂贵,使用是否麻烦。

医学面临着日增的社会和社会科学问题的挑战

医学牵涉的社会和社会科学问题主要在伦理、法律方面。由于安乐死涉及整个社会并牵涉伦理、法律等问题,去年英国、美国、荷兰、日本、法国等国家对安乐死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结果是呈现针锋相对的观点。反对者认为安乐死是不道德的,而且弊大于利。因为医学是一门不完善的学科,有待发展,人们常常会遇到诊断错误,医生也常常不能预测病人何时死亡。例如美国一病人患艾滋病和血友病,医生认为他只能活3-6月,但三年后他仍然健在。其次安乐死会解脱医生的失败感,使医生放弃责任心和道德。在他们受挫时即选择安乐死,因而不会集中注意诊治病人,第三,安乐死会撤销杀人的屏障,造成滥用。尤其是对无法定资格并未濒死的人,如老人、未受教育者、穷人和精神病患者 · 而支持安乐死的人则认为安乐死有益于社会、医炉人员和病人家属,也是符合道德的 · 当病人无法挽救而又备受病痛折磨时,应他本人要求让其安乐死正是解除他们痛苦的人道做法,因为人既有生存的权利也有如何选择死的权利。相反维持其无法挽救的生命遭受痛苦或无生命意义的植物人才是不道德的,其次安乐死给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及全社会减轻了不必要的巨大负担。第三安乐死的前提是现代医学证明无法挽救的病人,这可防止安乐死的滥用,由于意见无法统一,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一个国家制定了允许安乐死的法律。美国的—个州加利福尼亚也制定了安乐死的法律。

如同安乐死一样,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也给医学带来了新问题。美国、英国、南非相继发生关于人工授精及婴儿亲权的法律之争。为此各个国家也在相应地制定关于人工授精的法律。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了目前各国对人工授精的态度和做法。匈牙利、南非等国制定了允许人工授精的法律及管理措施。而巴西、利比亚等国则制定了禁止人工授精的法律。其他一些国家有的尚无法律,有的则有法而没有实施。

另外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飞跃发展,美、英、法等国更强调生物医学工程的立法问题。可以预料世界各国建立关于安乐死、人工授精、生物医学工程的严密而详尽的法规已是为期不远了。

新技术新方法大量应用于医学领域

计算机、激光、高压氧、心脏置入器、超声、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去年在医学上有了许多新的应用。

日本研制出一种采用电子计算机的肺音图,可以分辨不同的杂音(啰音),肺的录音通过小型传声器录入磁带,记录装置为数据记录器。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一般计算机处理,在阳极射线管上显示肺音频率、呼吸周期以及在任何时刻振动波形中的扩大波形,据此可以诊断X线诊断效果不佳的呼吸系统病如哮喘、肺气肿,还可测定局部换气机能,监视机体状况,分析声带和咳嗽,另外日本还设计出了管理妇女围产期的计算机系统,对优生和顺利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激光除了应用于心A管疾病的治疗外还有多种用途。美国、加拿大采用激光激活药物治疗癌症,如将血卟啉衍化物留在癌细胞内再用激#照射这些细胞。英国采用氩离子激光新技术治疗葡萄酒色痣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美国还将激光用于脑干手术也取得了较好结果。

英、美等国用高压氧治疗坏死性软组织感染,难治性骨髓炎及缺血性感染伤口。对严格厌氧菌高压氧通过产生毒性根直接杀死细菌。对需氧菌高压氧使多形核白细胞杀菌水平恢复正常或超常发挥,高压氧还能增强氨基甙类抗生素的作用、此外高压氧提高成纤维细胞对氧的利用,促使新胶原形成和以后的血管形成以及血管生长移行。苏联采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持续时间为40—50分钟,氧压为1.5 ~ 1.7个大气压,10 ~ 14次为一疗程。结果21名Ⅰ型和11名Ⅱ型糖尿病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改善,其中有11人糖代谢转为正常。

美国采用低频率超声清洗伤口。将受伤部位浸于超声波传入的生理盐水中,超声使液体产生小泡和波流并逐渐产生共振而产生压力,压力在5分钟时间内振动伤口即可去除感染。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治疗牙齿时的清洗牙齿。

日本研制成新的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脑扫描,能提供平面的脑图像,清晰地显示皮质沟、脑回、静脉和表浅颅内损伤,有利于诊断和治疗。英美等国使用不用手术可置入的自动复律去纤颤器预防和治疗有猝死危险的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心脏病,效果良好,这一切都表明新技术新方法扩大了医学的防治病能力和范围。

1988年国外医学的进展是可观的 · 从总趋势来看,医学除了自身的深入发展,还必须要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才会在今后获得更大发展,从而更有效地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