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似火,气温已超过摄氏36度。从火车下来走出丹阳东站,已是大汗淋漓。

这次从上海匆匆赶到金坛,是为采访金坛纺织专件厂厂长王锁明的。我早就听说这位农民企业家治厂有方,是一位苦干实干讲究实效的人。见了他之后,这种印象更加深。中等个子,头发不多,但总是油光光的。戴一副变色眼镜,言语不多,却有幽默感。

金坛纺织专件厂,是一个典型的村办企业。没有高大的厂房和豪华的办公大楼。几十间平房围成一个“凹”字形,周围是绿油油的稻田。去年这个仅有200人的小厂,产值达到530万元,利润50万元。与那些年产值数千万元以上的大厂来说,似乎不值得一提。但王厂长却有他的自豪处,因为87年的产值才30万元。一年工夫,翻了四番多,一跃成为白塔乡的三大支柱企业。

为了对该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王厂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参观了所有车间,每一道加工工艺。王厂长说;“我们广对记者是不保密的,你们看了回去也不会生产我厂的产品。”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两位高级工程师接受王厂长的邀请前来进行指导,商讨开发新产品的事宜。也一同到达该厂。可见,王锁明厂长对引进科技力量是何等重视了。

整个工厂小而有序,管理得有条不紊。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我很想知道办厂之初的情况。王厂长说:“不怕你见笑,我们这个厂已是三改其名。最初叫卫群五金加工厂,后改为张家五金厂。当初只有6个工人,没有一名技术人员。说是厂,还不如说是小五金加工作坊。既无设备,无技术,又无产品,无市场。直到1987年,金坛纺织机械总厂要物色一家专门为其生产摇架零部件的小厂,于是第二次改名为金坛纺织机械总厂第五分厂。当我们开发生产出摇架之后,我们便正式更名为金坛县纺织专件厂。”从三改其名的过程中,我已经看出王厂长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这也许是大多数有成效的乡镇企业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路。

王锁明厂长说;“摇架虽然不大,但技术性能要求比较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振兴农村经济,走改革开放之路,我确立了必胜的信心,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开发新产品,试制摇架。”摇架与锭子、罗拉、皮棍是纺纱机上配备的专用件,为了发展我国的纺织工业,这四个专件是缺一不可的。王厂长如数家珍似的,告诉我他们已经生产出TF18A-115、TF18A-118型摇架,产品销售给全国几十家棉纺织厂,已建立了一定信誉。今年,他们生产的TF18A-118型摇架经过江苏省纺织科学研究所的测试,认为“质量是较好的,特别是各档加压力分布的集中性及前档平行度比较好,这对纺纱工艺的统一性能带来好处。”该摇架是去年他们厂的拳头产品。

是的,一个厂有了拳头产品,在质量上又信得过,那么就能比较好的占领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对一个村办企业来说,如何加强管理呢?王锁明厂长告诉我:“我对工厂的管理,主要抓两条,一条叫基础管理,即从厂部到车间、班组之间组成一个有机的互相协调的整体。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一个健全的生产指挥系统,是不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管理体制的好坏,主要指管理决策水平和管理技术手段的高低。管理决策水平就是通过管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用人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的能力。王厂长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大龄男青工,30米岁还没有结婚,工作时提不起精神。因为在农村,这样大龄青年找对象十分困难。我亲自为他牵线搭桥,给他找了一个称心满意的妻子,他现在全心扑在生产上。”我打趣地说,王厂长还真会“感情投资”呢!说得他也笑了起来。厂长只要做到爱惜每一个职工,关心他(她)们,体谅他(她)们,尊重他(她)们,职工也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为了让每个职工在厂内安心工作,他们还实行了简易劳保,职工财产保险。

管理,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质量管理。一件产品的质量好坏是由每一个组成部件决定的。王厂长说:“我抓质量,就是抓每一个部件的质量,不合格的不能组装,更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因此,每个车间抓质量,让不合格的零件留在车间内。摇架的主要部件是加压弹簧。对加压弹簧做到只只检测。”

为了能听到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王厂长告诉我,他们还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卡。凡用户对产品提出一个质量问题,发给奖金,花钱买意见。去年出厂的数十万只摇架用户很满意,受到好评。

金坛县纺织专件厂的管理素质是比较好的。从以下六个方面可以看出一般概貌。(1)建立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2)计量工作获得常州市三级计量合格证书;(3)确立了各类技术经济定额;(4)初步建立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贮存等管理工作;(5)建立了岗位责任制;(6)职工基础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如全厂的普法教育,常州电视台还专门拍片,在电视台播出。

因此,向质量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在实处了。

王锁明厂长并不满足该厂生产的摇架在国内有一定的市场,而是把目标对准国外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厂长不惜代价从上海聘请有关专家、高级工程师,担任厂里的技术顾问。

新近开发生产的YJ2-142型摇架便是一例。这种型号的摇架技术性能要求更高,有一定的难度。国内现在能生产的厂家为数甚少。而金坛纺织专件厂便是其中之一。王厂长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今年可以批量生产,产品正在进行机械性能测试,争取达到部颁标准。”

王锁明负责的金坛纺织专件厂,正好比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在农村,办纺织专件厂的极少,王锁明闯开的这条路证明这样的真理:创业难,发展更难。事实证明,王锁明已经从一个农民成为一个企业家。这中间的辛苦自有他的乐趣。

我问他,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他说:“争取成为县里的重点企业。产值从去年的530万今年达到800万元,明年跃上1000万元的台阶。固定资产由70万元发展到120万元,修建厂房及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

我说:“这些目标可以实现吗?”他笑了笑说:“到时候再说,我还会请你来采访的。”看来他是有信心的。

当我的采访快要结束时,白塔乡的副乡长虞志华,乡工业公司的秦经理吴副经理及史副经理,一再告诉我,王锁明是一位很能干的厂长,有魄力,有办法,乡镇企业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是的,中国的乡镇企业需要整顿,整顿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像金坛纺织专件厂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