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尖端技术正在逐渐衰落

近2 ~ 3年来,美国的巨型技术系统事故在接连不断地发生e本世纪划时代的巨型技术是人造卫星与原子能。特别是人造卫星技术的成果,我曾两次去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学习,印象很深。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提出了“把人送上月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这项工程按计划在60年代末完成的,耗资8万亿日元。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美国技术的巅峰时代。

然而,1986年1月28日,发生了悲剧性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这一事件轰动了全世界。当时许多人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转播,发射73秒钟后就发生大爆炸了,7名宇航员消散在空中。后来又相继发生了火箭发射事故。在汉堡基地,大力神火箭刚发射就爆炸了。在肯尼迪宇航中心,气象火箭运载的三角火箭发生了故障。这样,以航天飞机为首,大型、中型火箭的发射都停止,在此后的约两年时间内,美国运载火箭发射作业处于休业状态。这表明象征美国技术巅峰的人造卫星规划的挫折。

日本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1985年夏天,日航巨型喷气客机坠毁。事故原因是舱壁破坏而产生空气喷流,导致尾翼吹落和操纵失灵。

作为原子能发电厂的两大事故,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事故”。美国的事故出在前,自该事故发生之后,美国的原子能发电建设计划便停止了。这些事例表明了美国巨型技术的衰落。

1986年以后,美国的高技术贸易收支已转变到以赤字为主了。按照美国商业部的定义,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计算机、科学仪器、飞机、精密陶瓷、兵器等研究开发费用昂贵的产业”。

1980年,美国高技术贸易黑字为270亿美元,1985年下降到40亿美元,1986年以后出现了赤字。因而,最近美国政府和国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力图恢复高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

据最近《时代》杂志报道:“在美国专利总数中,日本人申请的专利数所占比率,近几年来在急剧增长,1987年已达19%。另外,从各企业专利件数的顺序来看,日本企业佳能、日立、东芝排在前3位,而25年来一直排在首位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则跌落到第4位。从专利利用率来看,本比美国高26%”。

就联邦德国专利中的外国人申请的专利比率数来看,1970年美国人占37.8%,日本人占11.5%;1982年美国人的比率下降到24.6%,而日本人却上升到了31.6%。在讨论技术的时候,倘若不使用新的数据,则是不能抓住本质的了解。即使如此,在这10年间,美国的确正在失去有关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霸权地位。

诺贝尔奖不能代表产业强大

在日本,“诺贝尔奖”自卑感似乎很重。在基础研究领域,美国的研究成果无疑多于日本。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人数也远远多于日本,其理由可以举出很多。

这里先要提醒一下的是,诺贝尔奖并不能改善经济与产业。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数最多,但在OECD(经济协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要数美国的苦楚最多。诺贝尔物理与化学奖得主最多的美国却在为高技术产业的衰落而苦恼。

美国比日本更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日本则更重视工业基础技术的开发。这一点从大学毕业生专业分布可见一斑。据1987年统计,理科学士人数美国是日本的7倍,而工科学士人数美国却少于日本。

以开发符合马斯基法的无污染汽车引擎为目标,各国汽车公司积极地组织开发。但是,在所定期限结束时,开发成功的只有日本各公司,IC(集成电路)的开发竞争也是如此。在世界大规模集成电路市场中,日本占92%的份额。

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的真藤社长指出:“美国是基础技术研究出色,而日本则是基础技术应用开发卓越”。所谓基础技术,正像汽车引擎和IC那样,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的技术,当开发的时候,光个人难以承担,而得由许多的科研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去攻关完成。

美国的一个弱点是“使已产生的发明投入实用化的努力较差”。换句话说,美国对于“发明”,犹如对孩子只生育,不抚养,而日本则把美国“产儿”抱来自己抚养,发明半导体技术的是美国,但作为半导体收音机实用化的却首先是日本的索尼。此外,至于超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情况,日本也占绝对优势。把VTR(磁带录像)作为大众生活用品,以及把电视唱片打入市场的,这都是日本,而美国却从其生产领域退却了。LSI、微型磁盘、石英钟、台式电子计算机等,美国研制失败了的新产品数不胜数。

美国热心于研究这一牢固的知识活动,但对开发和商品化这个阶段却不重视。日本'的“抚养重于生育”思想从很早起就在普及。日本尊重抚养这个阶段,而美国对此却不感兴趣。另外,日本一旦作为工业产品转入轨道,就接连不断地使生产据点迁往外地。

在技术开发上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据东京大学石并威望教授说,日本方式正由太平洋诸国作为“日本理想”而成为羡慕的目标。

例如,就IC来说,美国只将其用于军事和产业为主,而日本则注重把IC引入到车间和商品中去,再举一例,形状记忆合金这种高技术新材料,美国把它用在人造卫星着陆月球的登陆装置上,而日本则完全不同,把这种材料生产出深受女性欢迎的胸罩。

目前,全世界形状记忆合金有80%是日本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在美国用于飞机制造,而在日本则制造高尔夫球捧与钓鱼竿,从而扩大了市场。现在日本碳纤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把高技术作为切身利益去开发。这被看作是“日本理想”的日本特有的开发方式。

美国力图恢复最强大地位

1987年1月,里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指出:“美国正在失去竞争力,但是,只要国民行动起来,就可避免这种形势继续恶化”。他强调了国民要振作起来。进入80年代后,美国的竞争力在高技术领域开始下降,为了对付这种局面,里根政府设立了“竞争力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是:第一“创造、应用和保护技术”;第二“增加生产投资”;第三“培养熟练的、适应性强的,有抱负的工人”;第四“把贸易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

这个报告是美国技术战略的基础,里根的国情咨文表明美国将采取专门措施来加强美国的竞争力,这些措施是:执行技术保护主义、严格技术情报制度、保护知识所有权、增加研究预算、放宽研究中的反垄断法、提倡向民间转让研究成果、改善和研究有关的税收制度等。

日美高技术摩擦激化

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日本对美国仍然继续保持着巨额黑字。在半导体、通信设备,同电子计算机以及空间技术有关产品的贸易方面,美国是贸易赤字。

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关键性军事技术方面,美国已开始要依赖日本,美国导弹电脑所用的IC和精密加工的控制机械等几乎都得从日本进口。自然,在这一领域成了日美之间发生摩擦的战场。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对日本违反“巴统”规定给予严惩,都是这种摩擦的表现。

近年来,美国的“关于加强国际竞争力法律草案”基础之一的知识所有权被大书特书。在日美之间,在物的对美贸易方面,日本是数十亿美元的黑字,但在软件方面却是很大的赤字。所谓知识所有权,是通过知识活动而获得的无形财产,可以说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同软件有关的权利,这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法权、计算机软件、情报数据库、技术情报等,最近计算机程序编排手段、半导体芯片排列、植物新品种、企业秘密等也包括在内。出现了在过去的法制或协定上处理不了的问题。

最近,从日美的摩擦来看,高技术贸易摩擦激增。作为一个实际例子可以举出有关富士通的两个事件r一件是富士通与IBM(美国商业机器公司)之间的软件著作权纠纷。IBM产业间谍事件,关于OS(基本软件)和解的秘密协定,以及向AAA(美国商事仲裁协会)的起诉等尖锐纠纷仍在继续。另一件是富士通有意想买下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美国国防部用涉及国家安全为理由进行干涉。

美国在知识所有权方面加强了对日攻势,允其是有关研究开发成果、软件、技术知识等的所有权,以此来提高美国产业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方面还采取了“对日情报禁运”。据说NASA已订出禁止对日提供的情报项目单。据统计,NTIS(美国科学技术情报局)每天输送日本的文献价值3亿几千万日元,现在已有下降趋势,对于日本来说,“断情报”的影响不亚于“断油”。

满足于“生育”的美国和以“抚养”来发挥“威力”的日本,相互均等地提供各自的技术知识,软件水平高的美国和硬件卓越的日本,相互平等地交换掌中之物。如果这种“平分秋色”在国际社会中扎下根的话,那么,不和悦的国际摩擦也无疑将会缓和下来。

[中央公论,(日)198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