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光机所部分,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助研4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工2人,工程师4人。华师大部分,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该室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在读博士、硕士生共有15名,并每年可接纳十余名客座研究人员。实验室下设六个专题实验室:(1)激光冷却原子束实验室;(2)光学粘胶实验室5(3)699激光器专用实验室;(4)非经典光场实验室;(5)原子簇实验室;(6)原子分子激光光谱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王育竹教授,副主任王祖赓教授,学术委员会由17人组成,其中12人为室外的国内著名教授和科学家。

该室的学科发展方向是:以量子光学为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量子光学的前沿课题,研究光的非经典性质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量子现象。当前量子光学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研究低于量子噪声极限的非经典光场的产生、无破坏探测及其在高精密测量中的应用,特别是对压缩态Fock态光场的研究,同时研究腔内量子电动力学效应,深入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是研究光子的动量传递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与激光冷却技术以获得具有单光子动量的超冷原子以及用于控制原子的运动,研制原子反射镜和原子干涉仪,从而开辟原子光学研究的新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1. 光子动量传递研究;2. 非经典辐射场性质研究;3. 腔内量子电动力学(Cavity QED)研究;4. 压缩态光场研究,5. 金属原子与金属簇光谱研究;6. 原子和分子激光光谱学研究。

近几年来该室在光的力学效应研究、非经典光场性质研究、高分辨原子和分子光谱研究、金属原子簇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验工作,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积累,为开展量子光学研究打下了基础。例如,该室于1980年首次在钠原子束中观察到钠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空间荧光,并提出了空间高分辨光谱技术;1984年利用多光束偏转原子束方法验证了亚泊松光子统计规律,并首次观察到原子在行波场中的动量扩散;1988年首次观察到原子在驻波场中的速度聚束与原子沟道现象,并提出驻波场准直原子束光谱技术;1990年开展腔内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研究,初步做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固体激光器;在非经典光场研究中该室研究人员成功地使量子噪声在很宽频带被压缩90%,这一结果是目前国际上最好的记录。近几年来该室共有国际国内邀请报告十余篇,近两年在国际国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约60余篇。

该室与国内著名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学者、教授组成,他们每年来室一次指导或作学术报告;该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已与瑞典Uppsala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计量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中科院量子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分别设立在上海光机所和华师大物理系内,上海光机所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县清河路390号,华师大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通信地址:上海市800211信箱(邮政编码:201800)

电话:9534890总机转

电传:30902 SIOFMCN

电挂: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