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和符号。我们尝试从系统研究方法的观点来。我们把系统理解为处于一定相互联系的元素(事物、性质、特征、概念,总之是任何物质或精神性质的分立形成物)的一定总和,而那些相互联系赋予这总和以整体性。所谓系统分析,是指按下述方法考察给定的系统。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从系统的元素的状态、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间联系的规律(其中元素和联系规律都是已知的)推知该系统的状态、性质和规律。

我们将把整个科学,即它的相互联系的各别部门及其群体的全部总和看做某种统一整体,即一个大系统S(无下标),而把其中的基本科学群看做大的子系统S(带相应的下标)。各别知识(科学)部门将称为小系统(或元素),并用带相应下标的小写字母S(S1,S2等等)标示。这种符号使我们得以以概括的形式考察被分析的系统及其子系统和元素。

我们把符号工具用作为语词的缩记。我们把大系统S和它的小子系统S1,S2,……,Sn的关系表达为

S={S1,S2,S3,……,Sn}, (1)

其中大括号表示把全部子系统连成统一系统的联系的某种特征(它的类型)。

其次,对于各别大子系统S1,我们记下:

S1=[S1',S1'',S1''',……,S1n], (2)

其中中括号也表示把全部元素(该科学群的各别部门)连成统一大子系统的联系的某种类型。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把整个科学看作为直接地由一系列大系统(S1)和间接地由元素集合(S)构成的系统S:

S={S1=[S1',S1'',S1''',……,S1n],S2=[S2',S2'',S2''',……,S2n]……Sn}。 (3)

科学作为系统 - 结构分析的对象。如果认为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和元素的系统 ,那么首先就产生三个问题:这个系统的各个大子系统是怎样的,它的各个元素是怎样的,各个大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这一切如何共同制约着作为统一系统的整个科学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

大子系统带有对象的性质:它们把各基础科学群作为主要知识领域包括进去,科学的元素则可以各不相同,视选取哪个具体方面加以考察而定,如通常所说,可以举出三种这样的方面:对象方面,这时考虑科学认识的客体;方法论方面,这时考虑认识真理的方法;主观目的方面,这时考虑科学研究所抱的终极实际目的。我们正是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科学。

科学的对象方面表现在那样一系列科学之中,它们的特性首要地取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科学,应当理解为自然 - 数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体系。视研究对象(研究客体)本身分解方式的不同,相应的科学可以是比较广阔和一般的,也可以是比较狭窄和具体的。

我们用带指标nat的S(Snat)标示自然 - 数学科学,它们本身又分解成较小的子系统(或元素):数学(Ma)、力学(Me)、天文学(As)、物理学(Ph)、化学(Ch)、生物学(Bi)、地质学(Ge)等等。这些科学部门之间是过渡的或中间的科学(跨学科方向)。控制论属于处在自然 - 数学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技术科学之间的科学之列。

人文科学也划分成各个不同的较小子系统;其中有一些系关于社会——社会科学或社会经济科学(Soc),另一些——关于人类精神生活——是心理科学(Psy)和(部分地)哲学科学(Phi)。社会科学本身又划分为包括考古学和人种学的历史科学和其他科学。

按照公式(1),可以把科学表示成由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普遍程度各不相同,直到个别科学及其分支。

科学的方法论方面。上面只涉及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纯客观特征。那里取消了一切主观的特征,哪怕它只与观察者发生极小程度的联系。科学的方法论方面表现在那样一系列学科之中。它们每一门都是对同一个对象(客体)的某种程度的认识。这里我们集中注意科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其中包括一切程度上的导致真理、发现真理和掌握真理的认识。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乃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

直接直观、抽象思维和实践是取决于主体本身的三个认识阶段。然而,它们归根结蒂也取决于对象本身的客观本质、内在实质及其外部表现。对象的客观本质和内在实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能由抽象思维察觉,而其外部表现则为感性认识所察觉。

科学的主观目的方面。关于对象如何被认识的问题已经不仅包括客观的要素,且还包括主观要素,但这要素在这里还纯属从属性的。至于实践,其中的主观要素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人在自己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目的是同他自身的兴趣相系的,从他的需求中产生出来。但是,这目的归根结蒂取决于客体、它的规律和特性,因此,这里客体归根结蒂成为决定因素。

科学的这个目的的(实践的)方面仍然表现为科学部门和学科的序列,这些部门和学枓从人认识真理本身的阶段进到实际运用认识成果的阶段。如上所述,这在比前一种情形里还大的程度上以关心这事业的主体的参与为前提,如果说科学最切近的目的是认识真理,那么它的最终目的则是把这真理(关于它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满足社会的人的需要。

所提出的实际目的的达有其一定的程序:首先是纯粹的或基础的科学,它们相应于科学的第一个(对象的)方面。

走向达致这个实际目的的下一个阶段是应用科学子系统,这里首先出现的是科学知识的实用方向,提出已获致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哪些目的的问题。我们用带下标app的S(Sapp)来标示应用科学。

再下一步是技术科学,它们旨在不仅说明已获得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哪些目的,而且说明这知识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这是指对知识的技术性掌握、体现知识的祖应运用方法的技术发明。我们用带下标tec的S(Stec)来标示技术科学。

如上所述,技术科学占据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地位,因为它们所抱的目的取决于社会关系,而它们的可达致性取决于自然规律,黑格尔写道:“因此,力学或化学的技术就性质而言在于由外部决定,而其本身又致力于服务于目的的关系……”

列宁在用唯物主义语言转述上引黑格尔的思想时写道:“力学的和化学的技术所以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是因为它的性质(本质)在于它由外部条件(自然规律)决定”(2,29,第170页)。列宁在这里进行了对比,由此表明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的地位介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客观世界)和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目的、人的社会 - 历史实践)之间。

人类向实现自己实际目的运动的这个环链的闭合环节是生产、工业本身,在那里由技术掌握的知识得到大量运用,因而服务于满足人的需求。科学(这里是自然科学)以其这种形象化的、物化的形态而表现为已达到的实际目的。因为这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我们用带指标pro的S(Spro)标示这个(最终)阶段。

我们所考察的科学同技术和生产之间的联系特点是,这里还揭示了科学的一个功能,而且它还是最复杂也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即生产 - 实践的功能。当然,科学过去和现在始终服务于实践:科学最初是由实践引起的,科学由实践推动向前发展,所已达致的科学的正确性由实践来检验,科学的成果在实践中实现。

科学的生产 - 实践功能直接表达了这样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中科学越来越转变成直接的生产力。这功能有如钻探工具的作用,它在巨大岩石上钻孔,从而为人类开辟道路。科学的这种功能可以称为“钻探”功能,以区别于可同指南针相类比的预测功能。

所有这四大子系统之间的联系除了带有结构性和逻辑性之外,还带有历史性,这是指人的思想和行动带有程序性。它们开始时旨在探索和发现真理,然后力图掌握真理,把真理应用于满足人的实际需要、兴趣和目的。

更具体也更详细地可以说,人的思想和行动沿这样的程序运动:从纯粹的(基础的)科学(这里是自然科学——Snat)到应用的知识(Sapp),再到技术发明和对已获致的自然规律和自然物体性质的知识的技术掌握(Stec),最后到科学技术成就的生产运用(Spro):

12.1.1

这个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科学,无论从科学的具体内容来说,还是就其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独特地位而言,都是如此。而且,这公式也完全足以初步说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第一个括号下的箭头在这里指示,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发展方向是从探索真理(Snat)出发,经过中间阶段系列(Sapp,Stec),达到把所认识的真理物化为生产(Spro)。

公式(4)实际上把科学看做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系统,因为其基础是这样的观念:思想运动和人的行动乃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也即人朝向达致一定实际目的的方向运动。这关系到处于现代发展阶段的科学,科学在此阶段呈现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展现出其全部主要功能。

上述议论同当代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最近几次苏共全国代表大会都严重关注科学、技术和生产间联系的问题。例如,苏共二十四大上谈到'如果整个工作复合体——从科学研究和技术解决到它们的成果运用于生产——的迅速实现得到保证,那么,科学就能成功地履行其功能。”在这个工作复合体中已找到了一个薄弱环节:“如果分析一下这联结科学和生产的复杂链条的全部环节,则不难看出,最薄弱的是同科学成就的实际实现和同科学成就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相联系的环节。”

这些观点在苏共二十六大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次大会提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都推进到科学技术的前沿,因而一再强调,“今天决定性的、最急切的工作是应用科学发现和发明……把科学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时代的最紧迫的要求……”

可见,生活本身强烈而又坚决地要求研究和调整,以便最有效地首先控制三个环节(费们把它们标示为Snat,Stec和Spro)构成的整个链条,我们把应用的知识(Sapp)作为过渡环节放在Snat和Stec之间公式(4)正是表明了现代科学的这个方面,公式把从进行发现的基础科学向应用基础科学的生产的运动反映成动力学。

不过,我们可以把科学更完整地表达为一个大系统,从系统 - 结构的方面来考察它。这里是说,要用科学的各大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来表现科学的分类。使用上面采取的符号,我们可以写下:

12.1.2

其中第一个括号下方的垂直箭头表示,科学的联系在这里被表示为从一般(Sphi)向局部(Snat)等等的过渡,而从Snat经过Stec向,Ssoc的过渡则被表示为从抽象向具体的上升。第二个花括号下方的圆圈表示,整个系统通过心理学(Spsy)而闭合成上述循环。

如果表达式(5)中的Ssoc和Spsy联结成一个人文科学大子系统(Shum)(哲学也部分地纳入其中),而技术科学又表示为Snat和Sham的交点,为此在它们间放上符号O× O(这表示,Stec被看作为发生在Snat,Sham和Ssoc三者的接合部),那么,(5)可加以简化:

12.1.3

公式(5)和(6)表达了用系统 - 结构观点考察科学的分类,首先是用这观点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般人文科学)和技术科学三者之间在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中的相互联系。

如果我们只取一些基础科学,而且只取Snat和Ssoc,那么,运用某些系统方法揭示结构,便可得到:

12.1.4

其中垂直箭头表示,对于Snat来说科学间的结构联系取决于从抽象向具体的上升(从Sme开始)即从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对于Ssoc来说,这箭头表示从总结的观点(Shi,表示历史科学)向单方面结构的观点(Sek,表示经济科学,Spo表示关于国家和法的科学,Sid表示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的运动。这里从Sek向Spo,再向Sid的过渡反映了沿社会结构的向上运动——从意识形态基础向政治和法制上层建筑,再向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运动。第二个中括号上方的箭头表示从Snat(Sbi)经过用符号O×O(过渡领域)标示的人类起源学和人类学劳动理论这个过渡领域向Ssoc(Sht)的过渡,例如,Sph和Sch之间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Sch和Sbi之间是生物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Sch和Sge之间是地球化学。

作为科学系统中贯穿Sbio和Ssoc这类科学以及Stec的一员,控制论(Scy)可表示成公式(8)中的一条长线,它在Sbi上方和整个Ssoc的上方通过:

12.1.5

首先标示人类学和人类起源学理论(Sant),它们一般地解释了从自然向社会的过渡,还具体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其次标示导致产生技术和技术科学(Stec)的Snat和Ssoc相迭加或结合的领域。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分类的系统结构研究对前面所已表明的东西增补得并不多。这里我们的任务在于指出,系统研究方法原则上完全可以应用于分析作为大系统的科学的结构,因而我们可以把对科学的研究纳入系统研究的一般轨道之中。

12.1.6

——————

①《黑格尔全集》第六卷,第197页。

②《苏共二十四大材料》,1971年版,第141页 。

③ 同上书,第56页。

④《苏共二十六大材料》,第4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