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至今,全世界30余年来大约发射了4000多个航天器(其中美、苏占90%以上)。它们在军事、经济、科研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表明:在高技术中,航天技术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

加强国威、保卫国家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发展航天事业。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做的;甚至连日本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间计划。我国20多年来,已成功地研制发射了30颗各种类型的人造卫星,在全球航天业务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美、苏现有技术水平比较,和日本计划的巨大规模比较,我国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研究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从空间技术的角度看,50年代卫星上天,60年代载人飞船,70年代星际探测,80年代航天飞机,90年代则将是永久性载人空间站。80年代空间控制技术的主要代表有:(1)中低轨道对地观测卫星。例如,法国SPOT,日本ERS-1,美国LANDSAT-D. (2)对地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例如,西德TV-SET,DFSO(3)空间望远镜卫星。例如,西德R0 SAT。(4)航天飞机。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苏联暴风雪号。(5)永久性载人空间站。例如,苏联和平号。

为了实现上述各类航天器的不同飞行任务,就必须对它们的姿态进行精确的控制。而且正是随着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和元、部件精度与寿命的不断提高,空间控制技术才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介绍三轴稳定的中低轨道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论述了卫星动力学、姿控系统的构成、控制模式及姿态误差的来源。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系统设计实例。分析了卫星姿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研制高精度、长寿命系统应采取的对策。

二、三轴稳定的对地观测卫星姿控系统概要

2.1卫星的姿态控制

卫星运动包括质心运动和绕质心的转动两个部分。所以卫星控制问题由如下两部分组成:

(1)轨道问题,研究卫星在空间的位置。轨道问题包括:轨道确定(即导航);轨道控制;

(2)姿态问题,研究卫星在空间的方位。姿态问题包括:姿态确定(即姿态测量);姿态预测;姿态控制,本文介绍的是姿控系统。

2.2姿态控制系统之构成

卫星三轴稳定姿控系统由卫星动力学、姿态敏感器单元、指令单元、控制单元、执行机构等五部分组成,其目的是要把描述卫星方位的滚动、俯仰、偏航姿态角都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图1、图2)

10.1

10.2

(1)卫星动力学包括卫星结构的刚体动力学和干扰力矩。当卫星带有挠性结构件时(例如太阳帆板、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等),还应当考虑结构的挠性效应(即低频振动)。

干扰力矩分外部环境干扰力矩和内力矩两类:

·各类外干扰力矩及其支配的轨道空间如表1所示;

·星上消耗燃料引起卫星质心移动。

卫星在执行轨道任务时,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干扰力矩,才使卫星姿态产生漂移,因此必须使卫星的姿态稳定。

(2)姿态敏感器

根据不同的物理来源,姿态敏感器可分成三类:

·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恒星敏感器;

·惯性敏感器(由陀螺和加速度计组成);

·无线电射频敏感器。

10.3

(3)执行机构 根据控制力的性质,它可分成内力执行机构和外力执行机构两类:

·内力执行机构 利用角动量变换装置(例如,飞轮、控制力矩陀螺)产生的角动量,抵消由干扰力矩引起的卫星角动量变化,实现卫星姿态稳定。

·外力执行机构 利用角动量释放装置(例如,喷气推力器、电推力器)或外部环境力场(例如,地磁场、重力场、太阳辐射压力、气动力)产生的角动量,补偿由干扰力矩引起的卫星角动量变化,使卫星姿态稳定。

(4)指令单元 它包括遥测,地面遥控操作和指令传送三个部分。

(5)控制装置它根据姿态敏感器测得的姿态信息,按照指令单元的指令来控制执行机构,以减少或消除卫星姿态误差,使姿态稳定在预定范围内。

2.3控制模式

卫星姿态控制大体上分姿态机动(包括姿态捕获)和姿态稳定两种模式。

(1)姿态机动,是使卫星从一种姿态控制到另一种预定姿态的再定向过程。

(2)姿态稳定,在姿态捕获后,使卫星姿态检定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这两种模式的控制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姿态机动需要较大的控制力矩,其控制精度较低;而姿态稳定所需控制力矩很小,其控制精度很高。

2.4影响姿态误差的主要因素

姿态精度一般用姿态误差表示,它可分解为敏感器误差、装调误差、控制精度(误差)等三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由表易见,卫星姿态误差主要取决于敏感器固有误差和敏感器固有装调误差。因此,研制各种高精度敏感器是极重要的。

10.4

三、三轴稳定的对地观测卫星姿控系统的实例

本实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捷联式姿态确定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三轴稳定的精度。所谓捷联式姿态确定系统,有两种功能:

对固定在卫星本体的惯性敏感器的输出进行积分;

根据地球敏感器和精确太阳敏感器得到的绝对姿态误差,定期更新积分值。

这种超越传统的姿态确定方式(根据地球敏感器输出信号直接测量姿态)是实现高精度姿态确定所必需的一种方式。本系统的姿态精度优于0.2度,姿态角速度稳定度优于5×10-4度/秒。它相当于法国的对地观测卫星SPOT(1986)和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1992)的水准。

3.1系统的构成

(1)敏感器 控制系统的姿态敏感器包括:一组4个速率积分陀螺,2个数字式精太阳敏感器,2个姿态捕获太阳敏感器,2个帆板模拟式太阳敏感器,2个地球敏感器;1个帆板转角传感器。

(2)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包括:4个20牛顿米秒的反作用飞轮:16个0.1公斤推力的单元肼推力器;3个2公斤推力的单元肼推力器;3个5000单位偶极子磁矩的磁力矩器;一套太阳帆板驱动机构。

(3)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包括:星载计算机2台;安全应急电路1套;信息处理及输出、输入接口装置1台。

3.2系统工作原理

(1)姿态确定 利用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和测速陀螺组成高精度姿态测量参考系统。

惯性姿态基准单元由4个速率积分陀螺组成,其中3个陀螺沿3根控制轴正交安装,另一陀螺斜装,作为备份。只要有3个陀螺正常工作,该系统就能正常运行。2个地球敏感器互为备份,提供俯仰和滚动姿态信息。2个数字式太阳敏感器提供俯仰和偏航姿态信息。

(2)执行机构的配置原则

·反作用飞轮:3个反作用轮的角动量矢量沿卫星3根主轴安装,另一个飞轮斜装,作为备份。4个飞轮中任一飞轮出故障后系统仍可构成标准3轴零动量控制系统,进行正常的姿态稳定工作。

·喷气反作用控制系统:16个0.1公斤推力的推力器作为姿态建立发动机,其中8个为主份, 8个为备份。各姿态控制轴至少有双重备份,因此系统工作可靠。3个2公斤推力的推力器则是轨道高度控制及轨道倾角修正发动机。

·磁力矩器;3个场强为5000单位偶极子磁矩的磁棒沿3根控制轴正交安装,它们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磁控制力矩,使飞轮卸载(对飞轮角动量去饱和)。

(3)控制逻辑 利用两台容错计算机完成下列计算功能:姿态确定和估计;发动机开关控制规律计算;飞轮控制规律计算;地磁场模型计算及飞轮卸载逻辑计算;轨道计算;全姿态捕获程序;轨道修正和维持;故障识别、隔离和系统结构重建;太阳帆板跟踪控制。

四、对地观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4.1发展趋势

对地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对地观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现状如表3所示。15年来卫星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例如,通信、广播卫星指向精度从1度提高到0.1度甚至0.05度;对地观察卫星指向精度则从1度提高到0.3度甚至0.03度,而稳定度则从10-2度/秒提高到10-3度/秒甚至10-4度/秒。卫星寿命越来越长。例如,通信、广播卫星寿命从3年提高到7年甚至10~15年;目前一般应用卫星寿命是7~10年,而空间站的寿命要求是30年。此外,星上能源需求也越来越大,有必要控制太阳帆板指向太阳。为了达到上述指标,从元、部件研制角度看,必须提高姿态敏感器的精度(从而提高姿控系统精度),提高执行机构的寿命(从而提高姿控系统的寿命),从控制技术原理角度看,还必须发展挠性结构控制技术和容错技术。未来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基础技术如表4所示。由表易见,挠性结构控制和容错技术,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课题。所谓容错技术包括:

①姿控系统容错技术,例如故障检测、诊断,故障隔离,系统再建等;

抗辐射容错星载计算机;

⑧容错软件和硬件失效保险设计技术。

10.5

10.6

4.2今后的对策

(1)提高姿态敏感器精度;(2)开发长寿命执行机构;(3)采用多体控制;(4)卫星控制计算机化:(5)要求控制系统实现模块化结构,使系统具有可更换性和可维修性,从而满足各种飞行任务的要求。(6)最后,卫星应具有轨道维持和修正的能力。

五、结束语

包括卫星在内的任何一种航天器,其姿态控制系统成功与否、关键姿态控制部件正常工作与否,都直接关系到它的成本、效果和寿命。往往会因为太阳电池板驱动机构出故障,电池板没打开,计算机单粒子故障输出伪信息,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出故障、导致卫星失败或失效。因此,设计并研制出先进的姿态控制系统,开发出高可靠性的姿态控制部件,这是确保卫星寿命,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提高应用效果、降低成本的最佳有效途径。应用平行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即人工神经网络),则能大大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水平。

————————

本文系由上海航天局李必光高级工程师审稿,特此感谢。——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