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期的突出特点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飞速发展,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进行生态学总结,解决与地表地形研究和预测其在人类活动加剧条件下发展变化有关的各种问题,地貌学及时考虑了自己百余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发展方向。“生态地貌学”这一概念的出现,不仅意味着需要开展生态地貌学研究,还表明这是一个新的科学方向。
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区域的生态地貌工作或综合性研究经验,讨论生态地理研究的途径和结果。这样,生态地貌学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那么,什么是生态地貌学呢?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有关生物和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即在岩石圈和外部活动性层圈界面上产生和发育的地表地形,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场所,是自然一人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地貌学的定义是,研究任一级别的地貌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即与人类生态活动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地貌学有如下两项任务:
(1) 分析地貌系统的状况及其在各种自然和人为作用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要开展大量的传统地貌调查和生态研究,弄清某一级别地貌系统的结构和发育情况,查明地貌系统与环境包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分析生态系统的状况并预测其由于地貌系统中某种状况和变化(变化趋势)而造成的后果。了解地形形成过程,地貌学家就可以指出,这一系统正在和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并对人类生存与活动会有怎样的影响。
为了解决生态地貌问题,除了传统方法外,还需制定和采用全新的研究地貌系统的方法,必须广泛地把地貌学方法同地质 - 地理学、社会 - 经济学、历史 - 考古学、生物学、工艺学等科学法结方合起来。
地质生态系统的时空非均一性原则,应成为系统进行综合性生态地貌研究的主要理论原则,这种非均一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地貌(形态 - 动力和历史 - 成因)的非均一性。
前苏联曾在喀尔巴阡地区、摩尔达瓦、乌克兰、远东等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的生态地貌研究。匈牙利在应用地貌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匈牙利专家认为,生态地貌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从对其进行最佳技术经济利用和采取保护措施的角度来评价地貌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形态”。通过生态地貌学研究,可解决全球、区域和局部规模的空间组成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问题。匈牙利学者编制的专门性地貌评价图可对区域的形态、地貌相地貌动力特点进行等级评价,将地形作为可供利用的资源加以评价。
在联合国大学的倡议和支持下,由瑞士学者集体编制了尼伯尔加德满都地区的大比例尺(1:10000)生态地貌图系。该图系由如下4张图件组成:①土地利用图;②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地貌作用图;③基础图,图上标明由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具不同程度危险的地段;④山地灾害和斜坡稳定性图。这种编图原则和方法引起了国外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总之,生态地貌学是在理论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地貌学源于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外生地貌学)和人为地貌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概念。从其目的上看,生态地貌学属于应用地貌学之列。地貌系统与人类生存活动环境的相互联系,便是生态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当然,应用研究的生态分支有其特殊情况,它也研究其他方向的生态问题。
例如,普查地貌学研究砂矿的形成条件,工程地貌学研究砂矿的开采条件,而生态地貌学则研究矿产的普查、勘探、开采及与其有关的工程设施的生态后果。
[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я,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