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陈凤敏,你很难将眼前这位外表看上去似乎很普通的女性同上海正在进行的一项宏大工程相联系。198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无线电专业的陈凤敏,由于历史的机遇和她个人非凡的努力,使她在上海地铁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自动售检票工程中作了一些填补国内空白的工作。此次她以上海地铁公司高级工程师的身份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上海建地铁是全市人民企盼多年的大事,目前上海地铁已开通试运行了一段(锦江乐园到徐家汇),而在锦江乐园到新客站的一号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按市府要求到1994年底可全线开通。今天许多到过地铁现场,乘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们可能会对整个地铁及其配套系统的安全、快速、便捷留下深刻印象。这里除了车辆本身条件外,上下车时售、检票处也是每位乘客的必经之路。其准确、便捷与否直接影响到营运效益及乘客对地铁的评价。
据陈凤敏高级工程师介绍,自动(半自动)售检票。又称AFC系统,是一种数量多、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涉及面广的收付费系统,在地铁等公交运输系统中,它是除车辆、供电、环境控制、通信信号和防灾系统之外的又一项婴的系统性机电设备。AFC系统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研究、应用历史。美、英、法、日等国AFC的应用证明,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地铁运营经济效益和效率,提高市政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国起飞的龙头,理应率先研制,使用AFC,这不但可提高上海地铁的经济效益,迅速跃入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且可带动国内正在建地铁的十几个城市并可形成一个新产业。
目前上海地铁在试运营的一段线路上已配置了部分AFC设备。凡使用过的人无不称便,但知情人却了解,AFC能在上海地铁立住脚,绝非一帆风顺。大家知道,地铁工程是一项耗资大,建设周期相对长的大工程,对其相关的每一项工程都有严格的专家论证、可行性分析,AFC的立项也不例外。1987年,有关专家在一份论证报告中建议缓上AFC系统,理由是该项目若全套设备全部进口总计耗资将逾1亿元人民币。且考虑到国情,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国情,由于专家组内也有不同意见,该报告在最后留了一条尾巴,提议“在车站建筑设计时,要为AFC设备预留位置,同时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研制,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应用。”
事隔6年之后、陈凤敏在回首这段经历时,十分感慨地说,幸亏一些有远见的专家据理力争,保留了这条尾巴,便这一事业有可能继续下去,否则一切就无从谈起了。从陈凤敏接下去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正是由于陈凤敏和其他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坚持不懈,才使一项极可能夭折的事业得以延续,成长,其间他们付出的艰辛、磨劲及智慧足可以构成一篇纪实报告文学的素材。
由于专家们建议的总基调是缓上AFC,因而无异于对这一项目判了死刑。尽管留了尾巴,但必需的研究经费、人员配等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着落的。最初的十几个月里,常常是陈凤敏孤军奋战,甚至打字复印有关材料都要等到别人下班后才能借用一下。当时的公司领导曾找她谈,要她不要再搞AFC,而重操自己的本行,通信系统设计。应该说,如果搞自己的本行,对一个技术人员来说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对日后出国,评职称都有好处。然而陈凤敏是属于那种什么都想试一试,对越是新鲜的东西越感兴趣:并总想争做开创性工作的事业型女性,早在地铁筹建之初,当时刚调入地铁公司的陈凤敏,通过接触和了解到国外AFC的情况后,深为这一新领域的发展前景所动心。立志要成为国内这块空白地的第一批开拓者。不少当初和她一起参与立题的科研人员在缓建的形势下,都纷纷离去了,但陈凤敏没有撤,非但没有撤、她还花了足足1年时间,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找了许多单位,作了大量调查,在此基础上写了不少调查报告,列出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来竭力论证上AFC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由于陈凤敏等人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在1988年底赢得了地铁公司及工程指挥部领导的支持,召集有关专家就AFC的立项进行专题论证会,并在此会议上通过了专家们的论证。专家们认为,国内研制AFC,作为一门产业是有前途的,这一产品的开发,不但可填补我国的空白,而且也可以促进我国数字磁记录工业的发展。对陈凤敏的执着精神,上海地铁公司原总工程师王振信赞叹说,当时连我甚至都没有了信心,陈凤敏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上帝。这种事业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电子部二十一所是上海地铁AFC建造的中标单位,该所从一开始就介入了这一攻关项目,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颇有发言权,在谈到陈凤敏的工作时,该所副所长何松波高级工程师评价说:早在地铁筹建之初,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劳动力多,没有必要搞自动售检票时,陈凤敏同志以工程技术人员敏锐的目光看准了AFC的作用,到处游说,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终于争取上级部门同意立项。以后在中试生产期间,她集中精力协调供电、布缆、站厅布置等多方面进度,她经常下现场带病工作,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为设备的安装、试运行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第一战役初战告捷的话(该项目1988年9月19日正式立项),那么日后的大量工作又一桩桩一件件等着陈凤敏他们去做。项目立项后,同年被列入市科委“七五”科技重点开发项目。然后又经招标,确定机电部21所为中标单位。这样以地铁公司为甲方,21所为乙方的项目合同就正式实施了。作为甲方项目负责人的陈凤敏自始至终参与了整个设计、研制及工程应用工作。在以后的整整5年中,甲乙双方课题组人员兢兢业业,如期完成了任务,请看下面的一张时间表:
1989年5月,课题组提出了上海地铁AFC第一阶段主机芯研制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1989年9月~1990年1月,完成了项目第一阶段二台主机芯,200张磁卡样票和部分关键设备的加工任务;
1990年春节后,全面转入第二阶段样机(整机)的试验研制;
1991年4月,经过14个月的拼搏,终于完成了6台样机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任务;
1991年4月8日,半自动、自动售票机各1台在北区长途汽车站试用,国产售检票样机由此从实验室走向社会;
1991年10月31日,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市科委组织的有各地专家参加的技术鉴定;
1992年4月,项目甲乙双方签订国产AFC设备扩大中试研制的项目合作合同;
1992年4季度,完成了徐家汇以南5座车站的AFC全部管线预埋预留,完成39座售检票亭的设计、制作、安装工作;
至1993年上半年,已完成徐家汇站等5个站的中试AFC设备安装、调试、开通试用工作。
从今年上海地铁AFC试用几个月的实际效果看,它可明显地提高运输线路的经济效益,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相比较而言,北京地铁采用的是单一票价,管理上虽方便了,但亏本严重,上海由于搞了AFC,就有条件搞计程票价,效益大不一样。)采用AFC后,人均售检票时间及相应的人力均可明显节省。
陈凤敏高级工程师告诉我,AFC设备是一项集机电磁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产品,在国外都由军工国防单位和厂家联合生产,是一项系统性要求很高的工程。这次上海地铁南段5座车站的AFC设备全部为国内制造,由此除为国家节约大量t外汇外,还锻炼了我们的队伍。
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事情搞到这-一步,陈凤敏无疑是应该感到欣慰的,为了这一目标,她已经付出了许多。当初为了能立项,她一点一滴地积累资料,一家一家单位上门跑。既要做技术工作,又要做公关工作。在中国要做成一件事,干劲和韧劲,实干和智慧缺一不可。当然陈凤敏也从这几年的奋斗中得益良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她自始至终策划、推动了整个上海地铁AFC的工作,使她已成为国内这方面的专家。美国一家专门从事AFC研制生产的CUBIC公司的一位经理就称陈凤敏是中国AFC的专家。现在国内的广州、南京、重庆等地都正在考虑搞地铁时一定也要上AFC,于是就不断有人来找她,要求合作。年初,还有外商慕名而来上海地铁公司,要求洽谈合作开发事宜。
面对初步的成功,陈凤敏及其同事的头脑是清醒的,因为目前开通使用的AFC设备只占整个上海地铁的很小一段,这部分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全部的成功;其二,目前所出的样机只能说是AFC的“雏形”,距离产品的定型生产还相距甚大,尚需不断改进。目前上海地铁的建设长度正在一天天地延伸,上海的明天也日益为世人看好,上海能有今日的辉煌是与无数个“陈凤敏"的贡献和献身精神分不开的,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中应该也一定会记下他(她)们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