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虑,内科医师采用每年注射一次的办法,将人体内总血胆固醇含量控制在安全水平,从而有利于清除危险动脉中所积聚的胆固醇——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堵塞动脉的血斑,达到减少心脏病发作的目的。多数心脏病专家认为,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脱离实际的美好愿望罢了。但现在,在华盛顿华尔德 · 列德陆军研究所里的卡 · 阿尔温(K. Alving)却认为,这种前景并非纯属幻想。

阿尔温和其同事,已从动物实验和其他试验中获得了初步证据,说明有可能提高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特异胆固醇抗体的生产能力,他们认为这类抗体是人皆有之,如果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有朝一日就可用“免疫接种”特异抗胆固醇抗体的办法,取代或至少是补足目前所普遍用于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办法,因为目前的办法是限制饮食,一般很难照办;再就是所用的药物,普遍昂贵。

这种奇妙想法,已使某些研究人员受到了莫大鼓舞,芝加哥大学里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专家罗伯特 · 威斯勒(Robert Wissler)说:“如果阿尔温的工作得到证实的话,无疑是一项超乎寻常的发明;因胆固醇高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将被迎刃而解;对于那些不可用饮食和药物治疗、而又必要降低或限制胆固醇的人来讲,就可选用抗体法治疗了。”在马里兰,一个公司里的恩透麦特(Entre Med)已和阿尔温进行了合作,一道进行研究。该公司里的经理约翰 · 霍洛特(John Holoday)说:“这提供了探索疫苗问题的不同思路;可用于治疗由其所形成的慢性疾病。”

胆固醇专家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者的绝大多数,是通过《科学》杂志保持联系的,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工作是陌生的;迄今为止,阿尔温小组围绕该题目所发表的论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他们之间充满了广泛的不信任态度。例如,泰勒医学院里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者戴维 · 维亚(David Via),在听取了阿尔温有关目标和结果的解释以后说:“这种概念对我并无多大意义,在人们相信这种理论以前,必须解决许多问题。”而其他人,也并没打算引证这一记录,而是习惯用“奇特的”和“远不可及”之类的字眼来形容它。围绕胆固醇抗体的存在问题所开始的争论,重点是促进这类抗体的产生,是否会弊大于利的问题。

阿尔温的工作重点是药物传递和艾滋病及疟疾的疫苗,工作态度使其饮誉细心和称职研究者的美称,对于出现的怀疑态度,他丝毫不感到意外。确实,他开始时就承认,关于抗胆固醇疫苗的想法,远未得到证实。但他指出,支持这种措施研究工作,实际老早就开始进行了。德国在20年代和30年代,就针对胆固醇抗体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工作。阿尔温说,在70年代后期,他的小组实际就重新发现了德国人的早期结果。那时的研究,是利用了脂质体,主要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微球状颗粒,作为药物和疫苗的载体。

华尔德 · 列德(Walter Reed)实验室发现,含有高胆固醇的脂质体——即含71%胆固醇的最有效脂质体,激活人类的补体系统。它是帮助免疫系统应答如入侵微生物一类的外来抗原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因为补体一般是由抗体-抗原复合物所激活;所以他们的数据暗示,充满胆固醇的脂质体,已刺激了抗体的产生。

1977年,阿尔温的实验室报道了他们继续观察的结果。在实验中,他们用了只由磷脂、胆固醇和一种佐剂组成的相似脂质体,对小鼠进行了免疫,佐剂是帮助激发免疫系统的一种化合物,结果,小鼠产生的抗体和胆固醇发生了反应。1988年,阿尔温和其同事,在发表于《全国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他们利用这些小鼠生产治疗胆固醇的单克隆抗体获得成功。当时,此文轰动一时。只可惜,有关结果被广泛忽视了。其后,阿尔温的实验室,注重的目标,在于这类抗胆固醇的抗体,在人体内是否自然存在,答案令他们吃惊,结果是肯定无疑。在对800多人进行检查的一项研究中,“实质是所有个体”都含有这些抗体。

最初,这种发现令华尔德 · 列德的小组十分担心,害怕这些特异胆固醇抗体,可能会使利用脂质体作为药物或疫苗载体的计划被取消。例如,担心脂质体也许会触发有害的免疫反应,或所产生的抗体对脂质体有破坏作用。为确定脂质体的安全性问题,部队实验室进行了一个小型实验,给兔子注射了充满胆固醇的脂质体,然后喂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作为对兔子的一项援救措施,兔子显示未受免疫接种的损害。而且,用脂质体处理了的兔子显示,减轻了胆固醇升高的势头。通常,高胆固醇饮食,会使兔子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急剧上升,最后导致迅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斑。

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部队同意拨款,设计了一项更大规模的动物实验。最近的分析结果尚未公开评论,但在上个月,阿尔温在波士顿血液研究中心的一次谈话时,透露了有关结果。据他报告,在喂0.5%胆固醇食物的对照兔子中,血内胆固醇由50毫克/每分升急剧上升到1500毫克/每分升;如预料的一样,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斑数很高;但在用脂质体免疫接种过的兔子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20-30%;血斑数减少了30%;而80%是在动脉内的确定区域内。康希尔(Cornhill)承认“两组之间的差别令我大吃一惊。”他在克利夫兰诊所里,对兔子动脉中的血斑数,进行了计算机图像分析。开始时,他对这项措施是持怀疑态度。

这些早期结果,业已引起了克鲁兹(Krath)的高度重视。他是国立心脏,肺脏与血液研究所中担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如今正开始和阿尔温及其同事进行协作研究。他告诫说“确定这种现象在其他模式系统中的普遍性,是十分重要的,将是一件令人很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有许多问题有待澄清。”

的确,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团体中的多数人,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的话,都必定向阿尔温提出许多疑问。一个重要问题,在于由脂质体所形成的这种抗体,是否把胆固醇作为真实靶子,如果是的话,它们为何不攻击遍布周身的膜物质呢?因为胆固醇是膜的主要组分;或正如阿尔温所提出的:如果我们具备抗胆固醇的抗体的话,“那为什么人体不能将胆固醇分解呢?”。他指出了一种可能性解释,胆固醇在体内很少是游离的,这样它受到另外相关分子的“掩护”,只有当其积累到很高浓度以后,抗体才能识别它。他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脂质体的胆固醇含量低于50%时,很少在小鼠中形成抗体的原因了。

免疫接种这些脂质体,清除血液中过剩胆固醇的机理,仍是不明确的。阿尔温假定,脂质体是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它们诱导的抗体,可将低密度的脂蛋白(LDLS)连络在一起,便于巨噬细胞的清除;脂质体自身可以模拟LDLS,诱使细胞增加LDLS受体的数量。相反,克鲁兹认为,抗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就是他所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斑中的、像脂质体一样富含胆固醇的颗粒。

然而在现阶段,在各方面出现的推测,远超出了有效数据。对于阿尔温小组和恩透麦特来讲,除了继续动物实验以外,未来的目标,就是研制简单、便宜的检查方法,测定个体的抗胆固醇抗体的水平。利用这些分析结果,确定在大群体中,抗体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整个健康状况之间的在内联系。如果证实阿尔温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个体的抗胆固醇抗体的水平,就会和血压一样重要,作为确定心脏病发作的指标。阿尔温自己发现,当具有高水平的这些抗体时感觉很舒服,他告诉《科学》杂志说,“我当然希望它在我长跑时给予帮助,并保护我不犯心脏病。实验数据坚定了我的许多想法”,如果说他的自我安慰态度是有理论根据的,或者说是为时过早的话,都需要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被人们理解。

[Science,1993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