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中心)

防治儿童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使命。建国以来,由于儿童保健事业的大力发展,中国儿童少年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已由原来的200‰,下降到目前的35%,在一些大城市,婴儿死亡率已经降低到10~15‰,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也明显改善,中国1975年和1985年的两次调查资料表明:10年间儿童平均身高和体重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身高增加1.1 cm,体重增加0.26 kg。在中国,60年代便广泛开展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使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下降了几十甚至几百倍。此外,对儿童还开展了定期常规体检和新生儿筛查工作。

由于中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儿童保健事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婴儿死亡率水平各地高低不一,并且1990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35‰)也仅相当于日本50年代中期、欧洲40年代末期的水平。而一些可以预防的疾病如出生窒息、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和意外事故等仍然是婴幼儿的主要死因,如在老、少、边、穷地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破伤风等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63.9%。

中国的低出生体重儿仅为9%,但由于添加辅食等喂养不当,以及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婴儿在出生后6~24个月,体重增加速度就明显减慢。母乳喂养率五、六十年代城市为80%,而目前已降低为33.6%,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更低;如北京为14%。令人担忧的是母乳喂养率在农村也呈下降趋势。尽管中国已很少见到儿童严重营养不良,但轻度营养不良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城市为5~10%,农村为20~25%。儿童期贫血和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亚临床性Vit A缺乏也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儿童过多的关注甚至溺爱,忽视了对孩子的合理喂养,膳食上的无节制已导致了一定数量的超重和肥胖儿童,这就在儿童期播下了成人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种子。

今天的儿童是世界的明天。1990年9月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主题为“世界儿童问题”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被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履行职责的崇高使命。1991年3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上述文件,从而为实现世界儿童宣言作出了承诺。继而中国政府又制订“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计划纲要”作为国家行动的目标和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性机构以及世界各国的努力,使得当今世界的儿童保健事业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先进技术应用基因治疗手段于许多原来认为不可治的儿童疾病;使用免疫抑制方法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等。然而这些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虽然成功地防治了某些疾病,但费用昂贵,且只对少数儿童有效。儿童保健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研究影响儿童的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它似乎没有生物医学技术那么先进和效果明显,然而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的改善却可有效地防治众多儿童的共同问题和疾病。在发达国家。约有20%的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孩子受到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全世界的儿童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暴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食品、水和基础卫生设施的缺乏等问题。

中国14岁以下儿童有3亿,占世界儿童总数的1/4,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发展对整个世界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开展计划免疫,以实现在1995年消灭新生儿破伤风,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我们应重视母亲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保证母亲健康和受到良好教育,促使她们采取有效的计划生育措施,寻求良好的孕期保健手段和儿童养育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应推广WHO倡导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方案和口服补液方法等措施,以降低儿童肺炎和腹泻的死亡率;我们还应继续开展对儿童的体质监测,及早发现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给予保健指导,并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育特点,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让我们为发展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实现“世界儿童宣言”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