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著者经多年的探索,写成[耗散结构历史观初探]。全书分两部分:(上)试揭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三个谜;(下)从航海时代到航天时代(论述航海事业和航天事业所能激发的巨大社会进步)。本文系上篇的摘要,所持观点,希望能作为一家之言参与争鸣,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在人类远古文明中,只有中国的文明绵延不绝,独放异彩?

翻开世界地图来看,人类远古文明的四大中心,中国、印度、巴比仑、埃及,都位于北纬30度附近,除了中国以外都是沙漠绿洲,人类的活动很少发展回旋余地,容易闭塞成为封闭系统,随着熵的增加而逐步衰落,一旦遭到外族侵凌,后退无路,很快就销声匿迹,湮没于历史的迷雾之中(以后都由外来民族文化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把中国的沙漠带推向40度以远,因此中国的北纬30度附近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加上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平川广袤,河流纵横,这种开放型生态环境有利于民族迁徙、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古代中国人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得以保持开放系统,保持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因此只有中国的远古文明绵延不绝,独放异彩。

中国远古文明在开放交流中诞生,在开放交流中成长。通过部落之间的争斗和融合,广泛的交流创新,继承和发展,逐步提高了信息量。频繁、广泛而又长期、持续的交流,把各个角度、各种观点、各个学派的意见汇集起来进行分析综合,可以使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得更加条理化。中国远古文化的特色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哲理性。

万里长江汇集了无数的支流,奔向大海,长江的最长的源头则是青海的沱沱河。中华文明犹如长江黄河,融汇了各族人民的无数文化创造,而它的最久远的文化源头则是云南彝族的远古文明——羌戎原始道教,伏羲先天八卦和彝族的十月历和十八月历。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华裔焦蔚芳博士写成[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标志——洛书]。华裔李政道博士指出:“[易经]和“八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论著。现代的分子生物理论以及二进位的计算机都与它有关。”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创立了二进制算法,当他首次看到八卦图时,警呼两者的相通。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 · 玻尔把阴阳太极作为他的家族的标记。

李约瑟说:“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生和技士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人类历史上一些很基本的技术,正是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只要深入挖掘,还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李约瑟还曾说:“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有许多项目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遥遥领先,并且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前不久,我国数学史家郭书春完成了35万字的[九章算术]汇校本。吴文俊教授在为其作的序中指出:“[几何原本]开创了公理化演绎体系的纪元,其思想方式与方法,在数学的现代化研究中占据着一种统治地位。而在我国,则[九章]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阐扬了以算为主,以术为法的算法体系。而且由于近代计算机的出现,其所需数学的方式方法,正与[九章]传统的算法体系若合符节。[九章]所蕴含的思想影响,必将日益显著,在下一世纪中凌驾于[原本]之上,不仅不无可能,甚至说是殆成定局。”严敦杰教授也有诗云:“若把[原本]比[算术],此中翘楚是[九章] · ”

1984年普利高津曾经这样说过:“西方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习惯于从分析和个体的角度来观察现实,而中国的哲学和绘画中则表现出一种整体的观念。当代演化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演化上来理解世界多样化的发展。”

[二]为什么古代中国有那么多创造发明,科学技术直到明朝初期一直在世界上领先?

我国历史上从部落联盟形成国家开始直到春秋战国,从系统的开放角度来看,都是分封割据,各自为政的封建农奴社会,其非平衡度和自组织度水平都是比较低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社会和我国秦以前的封建型耗散结构是属于同一级别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非平衡度有所增长,列国之间信息交流日趋频繁,思想活跃,随机涨落发展成为巨涨落,导致社会失稳,形成诸侯混战局面。最后在历史的分支点,通过秦的统一战争,中国社会跃迁到一个新的耗散结构。

春秋战国时,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学说流派纷纷出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非平衡突变,引起巨涨落和社会动荡失稳,导致旧结构的逐步解体。秦汉以后,孔孟倡导的群体谐调的伦理思想体系逐步占了上风,反映了当时稳定有序的大一统耗散结构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摧毁旧结构,创建了新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耗散结构。从此中国以东方巨人的姿态走上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前列,在西方处于神学笼罩的整个黑暗时期,高举起文明的火炬。

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可以集中国家的财富,调动全国的力量,统一指挥,建设大型的工程,兴办大规模的各类作坊,十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大工程,大作坊的兴起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有关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也就是来源于这样一种耗散结构下的社会需要。例如指南针是在发展远洋航海的社会需要推动下发明的。它的基础,磁性物质是在社会化钢铁冶炼工业中,大规模处理矿物时发现的。同样,火药是在战争中需要攻坚武器的推动下,在相当规模的炼丹实验发现的基础上发明的。李约瑟也认为在古代,中国的集权体制较诸西方的城邦制有更强大的力量,促使中国有足够条件产生杰出的发明。他认为中国的官僚体制是庞大有力的,而这有助于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

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培根、马克思、李约瑟、薮内清等人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没有中国的这些发明,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也就不会有欧洲的现代化。李约瑟还列举了30余项技术从中国向西方传播的时间表。此外,我国学者丘亮辉认为我国古代的钢铁冶炼技术完全可以和“四大发明”媲美而永垂史册。我国学者杜晓庄认为中国的黄钟科学体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列为五大发明之首。香港的安子介先生则提出,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对航空航天技术也作出过重要贡献。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有这样一条标语牌:“人类的飞行始于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古代人类社会对外界的耗散量可以用两个有代表性的参量作为衡量的依据。一个是社会使用金属材料的质和量,另一个是它的农业生产水平。我国古代的炼铜、炼铁和炼钢技术一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公元1世纪时,普里尼曾写道:“虽然钢的种类多了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从中国来的钢媲美的,”后来德约翰在他的[史前钢铁使用]一书中写道:“中国人在纪元以前已经知道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炼出钢来,正是后世平炉炼钢方法的先声。而这种工艺正是今日推行在全世界的钢铁生产系统。”我国铁器和钢器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对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发展水利和交通,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欧洲却长期停留在块炼铁的水平,这种只加温锻打,不经铁水融化的块炼铁不仅产量小,费工大,生产率低,而且强度不及青铜高。这种原始的炼铁方法在国外延续了2000多年,大大限制了铁的普遍使用,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可能是西方奴隶制度(庄园农奴制)长达2000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还记得,当年西汉军队凭借铁制兵器打败了匈奴,北匈奴西迁欧洲,驱赶了哥特人,从而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先进的天方历法被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宏观决策,而先进的物候学则被用来为农业生产加强微观管理。此外,达尔文曾高度评价古代中国人(在培育作物、牲畜方面)对人工选择及变异理论的杰出贡献。远在汉朝,我国粮食劳动生产率就达到平均每人1000公斤。

所以说,为什么古代中国有那么多创造发明,科学技术直到明朝初期一直在世界上领先。答案就是: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大一统耗散结构比欧洲封建农奴制社会,在分支演化上高出一个梯阶。

[三]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中国在近代竟然落后了?

古代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从中国科技史中的成就来说,最值得称道的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中国的帆船,在结构和风力的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一直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的海上交通工具。国外对中国帆船给予很高的评价。“设备优良,配备齐全,船身巨大,能经风浪”。古代中国造船的手工业者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匠”。欧人邓耐利在[中国帆船图]一书中得出结论说,中国人在船舶设计上,更能显示出他们的创造能力来——一种创造力,表现在设计上,能适应特殊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

中国的航海技术直到明朝中叶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人创造了一系列先进的导航技术包括航海罗盘、计程法、牵星板以及针路的记载和海图的绘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磁性物质的国家。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指向仪器,这给磁性指向仪器的进步以直接的刺激和推动。特别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制作和应用指南针的科学实践中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他精辟地指出,这是因为地球上的磁极正好在南北两极的缘故。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李约瑟说:“你们的祖先在航海方面远比我们的祖先来得先进。中国远在欧洲之前懂得用前后帆的系统御风而行,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航海史上从未用过多桨奴隶船。”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11日,长江口刘家港江面上帆墙林立,彩旗迎风招展。随着几发礼炮,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喧天的锣鼓声和螺号,鞭炮声中徐徐启航了。统率这支舰队的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他带领了62艘艨艟巨舰,27000多人的大军,取道马六甲海峡,浩浩荡荡,“维艄挂席,际天而行”,远航在南方的大洋上。他前后7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和平通商任务。这空前的壮举是人类第一次显示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远航能力。郑和远航舰队规模之大不仅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也是后来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任何舰队所望尘莫及。就郑和舰队的规模、装备、技术等能力而言,当时中国人完全能完成地理大发现,这已为中外史学家所公认。可以说,郑和的舰队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之大成,凝聚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华古文化的一个高峰。

明朝初期,政府采取严惩贪官污吏,减轻赋税,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明初七、八十年间经济情况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以经济职能为主的专业市镇,构成了当时江南经济独有的特色。他们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些专业市镇的兴起,是当时当地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我国商业、手工业按行业的社会分工,据粗略估计,唐朝有36行,宋朝倍增至72行,元朝又扩为120行,到了明朝则号称360行。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上。”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初期,因为工商业发达,遂有了经营国外市场的要求。明朝初期粮食产量和钢铁产量都达到了我国古代的一个高峰。元朝和明初又是继汉、唐以后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又一个高峰,因此社会学术思想活跃。例如,在经济理论方面,世界上最早提出劳动价值理论的是中国明朝中叶的礼部尚书邱浚。他在所著[大学衍义补]一书中谈到货币理论时,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论点。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看,明初确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可以说,15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手工业十分发达,商业兴盛,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当初朱棣能让他的政策贯彻始终,顺应历史潮流,也许形势会整个改观。可是恰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的继承人采取了海禁这个历史上最大的决策失误,强行退出了海洋。这一蠢举把整个民族推向了深渊。从此由于闭关自守,国力衰微,我国土惨遭蹂躏,我人民大批被屠杀,我海外侨胞到处受到歧视、排挤、侮辱和杀戮。海禁使一个当年叱咤风云的民族几乎沦落到愚昧颓废的可悲境地。

一失策成千古恨,退出海洋酿成了我们民族的大悲剧!

所以说,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中国在近代竟然大大落后了,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入航海时代的关键时刻,欧洲从封闭系统转入大开放系统,而中国则从开放系统转入封闭系统;欧洲人的活动领域扩大到了全世界,而中国人的活动领域却日益缩小;当欧洲已演化形成全新的耗散结构时,中国人还停留在前一个世纪的耗散结构。孟德斯鸠的限制君权的权力分立学说适逢其会,推动了航海时代耗散结构的诞生,而比他早80多年,中国伟大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类似的学说却淹没在封闭社会的窒息气氛之中。

尾 声

我国古代有那么多创造发明,在每一件发明的背后都凝聚了多少耐心敏锐的观察,多少无畏的探索,试验和科学分析,其最终的动力是我们民族与大自然作斗争,勇敢开拓,艰苦创业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勇敢开拓,艰苦创业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这两种思想的长期斗争,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命运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有这样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远古文明的四大中心,绵延不绝,独放异彩。

[第二乐章]长时期的世界领先,郑和远航达到高峰。

[第三乐章]退出海洋,沉睡与屈辱。

[第四乐章]民族中兴,民族精神的再次大发扬。但愿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在未来的新世纪中。

中华民族将演奏出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