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里的行程,是个距离量纲。《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光年"解释道:“计算星体间距离的单位,光的速度每秒约30万公里,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光年”的解释本质上与此一样,可见,光年并不是个时间量纲。然而,现实中的人们,特别让人不理解的是科学家们,往往又将它当作时间量纲来用,以致使人们在对时间的认识问题上,步入歧途,不知其所以然了。
据报载:“哈勃”望远镜摄取到距地球7000光年的巨蛇星座处,50颗恒星的形成情况,同时还说,那是7000年前恒星的形成情况。这里的7000光年,仅仅是指地球与那些恒星的距离是7000光年,也就是10×7000万亿公里,而不能说是摄取到了7000光年前的恒星形成情况。这是因为光年是距离量纲,不是时间量纲,当把7000光年写成10×7000万亿公里时,前面那则消息应成了,“哈勃”望远镜摄取到距地球10×7000万亿公里的巨蛇星座处,50颗恒星的形成情况。这样,就不会产生什么7000光年前或后的时间问题了。之所以出现“7000光年前”之类的说法,当然这是个早已存在的说法;是因为把距离量纲光年当成了时间量纲的缘故,或是将二者混为一谈的缘故。
如果,这种“摄取到7000年前的恒星形成情况”的说法是对的,那么,交换一下位置,即让某人在那些恒星处,来观看相距7000光年处的地球;这时,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也就成为7000年前的地球了,这就像有甲乙两个相距7000光年前的人,相对于甲人来说,乙人是甲人7000年前的人;同理,相对于乙人来说,甲人也是乙人7000年前的人。显然,这是矛盾的,或者说,甲人与乙人是同年代的人,亦或者说,关于时间上谁在谁之前与后的论题,是无意义的。实际上,时间并没有什么前与后之分。不然,若按以上说法来推论,就会出现以下情况:由于距离意味着时间上的前与后之分,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人,又因为人与人之间有距离,那么就说明所有的人将分别处于不同的时间上,只是时间相差较小些,或极小些。既然如此,请问,在时间上,这些人中谁在谁之前与之后呢?这正是爱因斯坦先生所说的时间的相对性问题,即“同时性”问题是不存在的。还有,若按以上的说法来推论,距离的差别就是时间的差别,故距离就等同于时间了。又因为,宇宙空间中,某一点,除了该点本身之外,与其他任何一点都有距离差别,也就是都有时间差别,“同时性”问题就根本谈不上。既然,时间上谁在谁之前与之后已无意义,而“同时性”问题又说不上,那么,时间存在的意义还有多么大呢?距离完全可以代替时间,又何必再多余提出个时间概念来呢?
由此可见,依照人们通常的认识,或按照人们通常对时间的认识,实际上时间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它作为一个过程的长短性,即作为距离的长短性;它并不具有什么实在的前与后的内容,时间就像距离一样,只有长与短的实际内容,至于时间上的前与后论题,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宇宙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方位性,这个时间上的前与后论题,就如同太阳与地球,说谁在谁之上或下,之前或后,都无所谓,都不绝对,都无实际意义一样。
所以,原来人们关于“光年与时间”的认识,是不正确的,那些“进入到过去时间里旅行”之类的说法与想法,都是无稽之谈,都是痴人说梦,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