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技术变迁

平均每相隔10年,日本的技术就会出现大变化。60年代以前的日本是从各先进国家连续不断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和积蓄的时代,60年代也是利用获得的技术或技能创立独自技术的时代*70年代是进入高性能小型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时代。此时期在世界上陆续出现了前所没有的新产品如立体声盒式磁带、软磁盘以及小型摄像机等。是日本的技术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水准的时代,80年代以后是实现自动化进行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时代。

在这时期,技术从真空管时代跨进半导体时代,而且超精密加工也开始了。要对磁带录像机等进行加工,必须用具有亚微米精密度的部件,制作该部件厂家为此大伤脑筋。正因为知难而上,日本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以致有些领域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海外的大企业的衰退

当日本的技术力量在充实和增强的时候,许多海外曾经是大公司的家用电器制造厂,失去了昔日那种大企业的形象。例如在旧金山有一家叫做安伯克斯公司,它是生产广播电视台用磁带录音机的一流公司。索尼公司决定要生产VTR时,曾经把该公司生产的广播用VTR作为样品仿造。后来索尼公司改用晶体管开发出适合于家庭用的小型廉价的VTR,而后又陆续地开发出工业、家庭及广播电台用的各种小型新颖的VTR。安伯克斯公司在失去竞争力后,只好停止生产VTR。现在变成专门生产广播用非常特殊机械的小厂。

后来也同美国无线电公司打过交道,RCA的萨尔诺夫研究所把彩电、家用VTR和光增幅列为在1960~1970年间的三大科研项目。虽然对彩电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余两项未取得什么进展。但制定了大方针搞多方面的研究,现在的RCA已面目全非,变成以售货业务为中心的公司。

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也经常来往,IBM是一个方针明确的大公司,但有些部门仍目光短,经常出现失误,如他们为生产教学用VTR而向索尼公司订了其生产所必须用的有关机械。当一年后把订的机械生产出来时,IBM却突然停止生产VTR,理由是教育用的市场仅占计算机市场的10%以下。

同欧洲的菲利普公司也有长期来往,该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力量和制造能力,生产出大量的物美价廉的家用消费商品,制造出高质量的VTR等产品。但还不善于预测市场和未来。如CD的样品尽管是菲利普公司自己研究开发出来的,但由于过分坚持自己的构思而忽视了把样品精练为商品的工作,结果原来具有新颖性的开发成果,变得无用了。而索尼公司就是从商品的眼光对CD样品进行改进之后获得了成功,其CD产品颇受欢迎。

日本人不嫌模仿,欧美人嫌模仿

许多欧美大企业都拥有一支庞大精明强干的科研队伍,同日本大企业相比,其科技力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何不少欧美大企业衰退?其原因虽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设法让这支科研队伍发挥出真正的实力,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独特的拳头产品。再说欧美企业家往往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欧美人对技术或专利持一个共同特点:不可侵犯别人的技术或专利,非常嫌恶模仿。其原因或许是欧美人生活在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并对非常好的东西均表示敬意,所以当自己制成极好东西时,也希望能得到人家的敬意。欧美人此种国民性格,使许多人看到别人制造出很好东西时,除对此表示敬佩之外,自己还设法开发出比它更好的东西,所以欧美人不想模仿别人的东西。

许多日本企业家对模仿的看法正相反,日本人认为,如果是非常好的东西,既仿造它,又能制造出更好的东西来,有什么不好!如果被对方发现,无非支付其专利费就是!总之,日本人没有尊重别人成果的风度。

有些日本企业家的这种作风虽然不会触及到法律问题,但侵犯知识产权一旦被发现,必将影响本企业的形象,若把仿造产品投入国际市场,将会引起许多麻烦。

新产品开发需见实际效益

首先是专门技能的积蓄。万事总是开头难,但无论作什么事情都要从已知的技能入手。

第二是在技术世界里不存在寻常不变的知识。正因为打破了寻常不变的知识才有发明或创造。所以一个人想有所作为,那就不可盲目地相信某个伟人的论文,再好的理论,难免有漏洞。许多事实证明今天是正确的,过了若干年后就不完全正确了,甚至是错误的理论也不罕见。

第三,是不模仿别人的。即使模仿别人的东西,制造出来的难于令人满意,甚至连仿造者本人也不一定满意。因为仿造现成的东西,那就难于了解到原开发者的设想意图及攻克的难关在那里,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可积蓄下来的专门技能。凡是想在科研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的,不可走模仿别人之路。

第四,是开发应抢时间。因为世界上研究同样或类似课题的科研机构多,故当科研的目标或课题决定下来以后,应及早动手专心致力于开发,力争成果出在别人的前面。

第五,是更新仪器设备。新产品陆续问世之后,产品寿命愈来愈短,新加工法不断出现,不能不说新的仪器设备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若引进的新仪器设备能制造出以前无法生产的东西,那就应该对原计划作彻底全面的修改,凡是有用的都应吸收、需要改进的都必须改进,否则就难于取得更大进步。

第六,是该性急时就性急,该忍耐时就忍耐。

第七,是要有抓住不放的精神。

这两条的精神都是要求不能半途而废。无论是磁带录音机还是VTR,这些新产品,从产品问世到成熟先后也经过T好几年时间。磁带录音机刚问世时,几乎销售不掉。开发成功袖珍盒式录音机后,特别是出现了立体声盒式磁带后,录音机才突然走红,销售量也猛增。如果以刚问世的磁带录音机滞销为理由,开发研究搞了5年左右就停下来的话,或许不可能再出现磁带录音机的畅销状况。总之,搞新产品开发时要有抓住不放的精神。

第八,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对公司及开发新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培养的方向与方式方法要对路,否则起不了什么作用。

专门技能的积累来自实践

仅积累大量的专门技能还是无济于事,因为各个技能都是零碎的,故需要有分析判断把那些专门技能组合在一起时将起什么作用的能力。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组合所积累的专门技能的过程,开发取得进步就意味着构思和组合方法对路,开发取得成功就是合理的构思和组合工作的结果。

人才应在实践中培养,不能怕累怕脏,要动手千,在动脑动手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才能经得起考验。这就是专门技能,在书本上或听别人讲是无法获得此种专门技能的。自己动手做做看看,才能体会到的确是那样,这才是真正的专门技能的积累。如要制造某种机械时,可利用车床或铣刀先制造必要的零部件,然后自己动手组合看看。这样心里踏实,且制造出来的机械在长期使闬过程中不会出问题,否则就无法制造出好机械。所以不能怕手弄脏,口头上讲的理论无论多么好听,那毕竟还是纸上谈兵,理论还是理论,实际还是实际,经过屡次的失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后才能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

构思要多,个个都要试试看

凡是搞研究开发工作的人,无论想开发什么东西,总是要想一想或去找一找积累的有关专门技能的材料,当同其它方面的专门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新构思。不过,对于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的仅有的一个主意不可高兴得过早,技术人员往往仅凭着一瞬间的闪现就信以为真,就立即想试试看,但仅凭一个主意还是不够的。如作者在研究开发VTR的盒式化时,为了如何才能使盒式胶卷更好地绕着线轴输入的方法想出10来个主意,并一一加以试验,比较之后才发现其中一个最佳方法。

发现质地好的材料

要一下子就发现到质地好的合适材料相当困难,除非是第六感觉特别灵敏。一般是在多次试验后才逐步有了眉目,试验次数愈多,其灵感性也愈强,到了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试验下去时,往往会发现较理想的好材料。当找到好材料后,就要制定具体的目标计划,下一步就是趁热打铁,致力于开发。开发过程实际上是你追我赶 · 分秒必争的激烈竞争过程,一旦别人比自己早一点公布其科研成果,那就等于半途而废。故必须采取分头并进协同作战的开发战略。

往生产车间输送技术员

即使开发出了样品,要制造出商品化的产品也要分秒必争,因为开发新产品的主要目的在于销售。如果把懂得技术尤其参加开发的人转到生产第一线工作时,即使在生产过程出了问题,也能即时得到解决,而且能够按原来的设想制造出较好的产品。

[技术经济(日)1994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