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JPG

初识黄丹枫,很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这位上海农科系统首位蔬菜专业女博士当年头戴博士帽的倩影及一周前她带我参观她的试验田时那娴熟的农家里手式的干练使人对什么是知识女性、职业女性的聪慧美、成熟美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感悟。

黄丹枫是颇具慧眼的。1979年,在崇明完成高中学业插队5年后的她以第一志愿考入上海农学院时,农学院乃至一些带农字的高校并不为考生青睐。在一个农业人口、农村面积占很大比例的国家,理应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以农业为毕生研究、奋斗方向,黄丹枫比许多人更早地领悟到这一点,她一头扎进农业、扎进蔬菜园艺,苦心研读,4年后她成为上海农学院复校后首批本科毕业生,并留校在园艺系蔬菜教研室任教。

在农学院当教师是不轻松的,一方面从80年代初!起,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农业的渗透影响日见增强。讲蔬菜栽培生理、讲组织培养,不仅要涉及细胞水平,而且要深入到分子水平,同时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讲植物科学一定得动手,进行选种、育苗、栽培,甚至田间管理,这方面你得成为一个行家里手,在大学里做了几年教师后,黄丹枫深感自己底气不足,1987年,她作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选择;攻读研究生!而且是到离上海千里之外的山城重庆的西南农大读书。黄丹枫选择了硕、博联读的方案,反正豁出去了。索性一步到位,这很符合她做事干练、利索的性格。

已为人妻,人母的黄丹枫走出这一步确是经历了很多困难,年幼的女儿未满两岁……。但是她对认定的路绝不轻易回头,在重庆生活。饮食这一关就是小小的考验,浓重的麻辣味曾令她一开始的数周内难咽饭菜;不久因劳累过度,她突发急性中耳炎,不得不住院治疗。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黄丹枫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最新的与农业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博士阶段的学习她是以带职学习方式完成的,经过几年的学习,西南农大的导师对这位弟子的勤奋学习状态感佩有嘉,欣然同意她边工作边完成博士学业,这样,黄丹枫就在上海、重庆两地间奔来奔去。在上海工作期间,常常是在复旦大学做完实验后,又赶到市中心的外语进修学院参加外语强化培训。她的博士论文“魔芋组织培养细胞分化机理研究及快繁技术”,选择的是西南地区一种有代表性的保健蔬菜,已知其对糖尿病、直肠癌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然而由于魔芋繁殖系数太低,市场上难觅其踪影。黄丹枫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在搞清魔芋组织培养细胞分化机理的基础上。终于攻克了魔芋快速繁殖技术的难点,使该品种的成苗周期从168~352天缩短为90~120天,成苗率也从12%跃升到70%。

就在黄丹枫奔波于渝沪两地带职攻博期间,上海市科委的一项有远见的专项支持年轻科技专家的科技启明星项目开始启动。谈及启明星计划,黄丹枫充满感情,她告诉我她是在极需帮助的时候得到了雪中送炭般的支持。她是首批35位启明星中的一位,当时她正好34岁、距离启明量申报年龄限制仅一年。当时有了启明星宝贵的5万元的经费支持、小黄的科研工作上了正轨,方向更加明确,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做下去了,丹枫当时申报的启明星项目是"离体培养中植物细胞分化及其激素调控"。她在自己博士论文有关魔芋工作的基础上,又扩充做了多品种、多角度的试验,这些工作为她日后从事蔬菜的工厂化生产大课题奠定了根基,由于黄丹枫的勤奋、聪颖,加上导师和同事们的指点、帮助,她的博士论文鉴定及启明星课题鉴定都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启明星课题的鉴定意见是 :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方法及手段在国际上也属先进,魔芋作为专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是这些卓越有成效的工作使得黄丹枫在强手如林的启明星后课题竞争中再度中的,成为十分难得的启明星后项目的主持人,该项课题是 :甜瓜工厂化育苗和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从95年初以来,我一直在做启明星的报道工作,不少启明星的成功离不开启明星计划的适时扶持,黄丹枫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启明星计划更注重于对人的培养,它主要是根据人而不是项目本身来决定是否支持。黄丹枫是一个踏实苦干的人。当年为及早完成学业,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学业两不误。在外语考试时,尽管她的年龄最大,但考分名列第三。在上海到重庆的列车上,在市区到七宝的公共汽车上,她经常在旅途中思考课题,在车厢里睡着。对同志、对菜农,她满腔热情,视为知己。那天我和她一起去试验田时,她和一位农田工人在田边随意交谈,对这位普通的菜农嘘寒问暖,她对大棚里的蔬菜何时该追肥,何时该洒药了如指掌,真是一位不多见的知农爱农、知菜爱菜的博士!

完成博士学业回上海农学院不久,黄丹枫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或者说时代的需要,即从现在的组织培养、植物生理研究转向设施园艺——工厂化农业工程方面。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相应的农业工程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满足现代城市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一种现代化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已日趋成熟。目前在以色列、在不少发达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成功范例。我们中国,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无疑要走工厂化农业这条路。历史的发展再次选择了黄丹枫。作为96年上海市十大重点科技项目之一的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年初起已在闵行区的马桥镇等地紧锣密鼓地搞起来。作为示范工程,政府和企业已出资1亿元人民币先从以色列引进5套温室农业设备,这主要是指硬件设施,大量相配套的软件及人员培训则要国内自己解决。

如果说作为菜博士的黄丹枫以前只需要掌握运用植物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即可,而现在作为这一大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的她不但要懂最新的农业生物技术,还要掌握工程技术,农产品的销售管理技术,还有更重要的是她还要学会协调、组织,通过这一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把几方面的人集中起来,以为日后向产业化方面过渡作准备。这些对黄丹枫都会是不小的考验。

工厂化农业是一项十分诱人的大工程,黄丹枫介绍这一工程的发展前景时益发神采飞扬。是的,都市农业的新景观将由她们这一代人亲手实现,这是盼了多少年的蓝图啊!

今日的丹枫已拥有多种荣誉称号,她先后获得过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然而她最看重的是上海科技启明星这一称号。她不会忘记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启明星计划给了她继续攀登的力量。这些年来她以自己扎实的工作为启明星计划增光添彩。她主持实施的启明星后项目也已获得明显进展。目前又有好消息传来,黄丹枫已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二届十佳优秀科技启明星,丹枫确与启明星有缘!

许多外地同志谈及上海的菜篮子工程时,总要翘起拇指,夸赞一番,在这成功的背后有着像黄丹枫这样的许许多多的农业科研人员的长年奉献。丹枫这样说,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能更多地到大棚、田头去,能更多地思考一些问题。这些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们预祝黄丹枫在都市农业的壮丽花苑里奋力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江世亮采写于96. 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