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物分子来说,纳升容量犹如汪洋大海。但就分子生物学家而言,十亿分之一升则是从事精确化学分析成败的有限容量。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据美国《Science News》杂志,1996年1月6日报道,伊利诺斯大学的化学家迪安 · L · 奥尔森)(Dean L. Olson)乔纳森. V. 斯威德勒(Jonathan V. Sweedler)等人已制造出一种微线圈,小得足以用核磁共振法(NMR)对微小试样进行精确的分子分析。

据称,核磁共振微线圈的最大影响在于提高分离技术,如果试样小于约50微升,流行的核磁共振系统就不能用于分析在分离过程中所产生的试样。

利用缩小的核磁共振线圈与适配于小容量标准分离技术(诸如毛细管电泳法或液体色谱法)相结合,化学家们能以比目前单用普通核磁共振法可以达到的高100倍敏感性检测纳升试样。

斯威德勒介绍说,微线圈能让他们从事5纳升试样的研究工作,这要比目前使用的试样尺寸小10000倍,因而能够测定出以前未能检测的某些东西。

斯威德勒还预言,微线圈将大大改进生物材料的分析工作。如果分离一种肽或一个细胞的痕量组分,常常会碰到利用惯常核磁共振法觉得材料不够的困难。核磁共振法如达成化学选择性,它就成为一项优异的技术。但就小试样而言,核磁共振法的敏感性是较差的,其用途受到了限制。

核磁共振系统的磁体费用较其他部件更高。采用较小的线圈,可以缩减磁体的尺寸使NMR机器的造价降低。

[关耳译自Science News,199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