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在书店见到一本书《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我以极大的兴趣拜读了这本22万多字的大部头科普读物。作者用心之苦,其真实的意图是叫人们相信龙是古代存在过的动物。
出版者在介绍这本书时,称赞作者“力排众议,独辟蹊径,从古代史书、笔记、地方志中捜集了大量罕为人知的记载,联系一位现场目击者提供的证词,反复比照断语惊人:龙是一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并且是一种有别于蛇、鳄的古代两栖类动物。”
既然龙是两栖类动物,那么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两栖类动物”的定义:属脊椎动物亚门。生长发育经过变态或变态不显著。幼体用鳃呼吸、有侧腺,无成对附肢,适于水栖;成体一般用肺呼吸,侧腺消隐不见,有五指型附肢,多栖于陆上。皮肤裸露,有粘液腺,借以润湿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分两心耳、一心室;血液循环分大小循环,但不完全。体温不恒定。现存的两栖类可分无足目(如鱼螈)、有尾目(如大鲵)和无尾目(如青蛙、蟾蜍)。
如果龙是古代的两栖类动物,毫无疑问它应该符合两栖动物的定义。但是,不论作者如何举证,都无法自圆其说。龙的幼体有谁说得出它的体态特征?我们从画面中见到的都是“成年龙”,有角有须有鳞有爪。这都不是两栖类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是卵生的。史书上从来就没有“龙蛋”的记载。“龙”,可以腾飞到天上,它无翅无翼,又是如何飞上天的呢?仅仅因为有倾盆大雨便可以“腾飞”,是无生物学根据的。如果硬要说“龙无尺水,无以升天”,却难以解释龙上天之后又是如何在空中游动的。难道龙有“特异功能”,它那庞大的躯体可以借助空气腾飞起来!当然不是这样。龙既无“特异功能”,也无特殊的体形结构,龙永远是上不了天的。
很显然,按照作者的介绍,龙是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只要它在古代存在过,就不可能没有化石发现。然而,尽管我们发现了许多种恐龙的化石、恐龙蛋化石,就是没有发现过“龙化石”。这不是对龙特别苛求,而是龙确实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存在过,不仅神州大地没有龙的化石,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发现过龙的化石。因此,龙在古代就根本没有存在过。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你的这个结论有点武断了”。但我相信的不是猜测,而是科学依据。没有提供一样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仅凭史书中的记载就断定“龙”确实存在过,是不足为凭的。分析史书上的记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得出错误的结论。关键是对那些记载如何去伪存真。中国是“龙”之邦,历来皇帝都标榜自己是“真龙天子”。因此穿的衣服是“龙袍”,国太用的拐杖是“龙头拐杖”。但是,这些同样不能证明“龙”的存在。纵观历史上的记载,其中多数是自然现象,如“龙卷风”在海上形成,犹如“龙”戏水。“龙”摆尾。因为中国人对“龙”太崇拜了,以致把那些自然现象谈作“龙”了。没有一条记载可以证明是“龙”的真实面貌写照。
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古书上有记载,就作出结论“有龙”。古书上有关鬼的记载不比“龙”的记载少,难道我们就下结论“有鬼”。显然,这不是对待史书记载的正确态度。
既然“龙”不存在,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龙”又是那样活龙活现生活在我们中间?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得从我们先民崇拜的“四灵”说起。所谓“四灵”即麟、凤、龟、龙。麟、凤、龙除那些史书上记载外,均未见到过它们的化石。唯有龟,不仅有化石为凭,同时也有现存的龟为据。古人虚拟出来的麟、凤、龙从生物学观点看,麟、龙有鳞,是爬行动物的特征之一。如果麟是哺乳动物,就绝对不可能有鳞;如果龙是两栖动物也绝对不可能有鳞;至于凤,古人把它誉为有“羽族之美”,它外形像鸡、羽毛五彩、比孔雀更大、能作远距离飞行。事实上,我们只要对凤凰进行分析,就会得出无法远距离飞行的结论。在所有的鸟类之中也无这个“种”。所以“四灵”之中的三种是古人虚拟的动物。唯有龟,大概因为它“长寿”,被列入“四灵”之内了。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的“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一奇特现象,因为“龙”身上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鳞),又有哺乳动物的特征,有角有须,又有鸟类动物的特征(爪)。在分类学上是无法找到龙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我才认定“龙”是不存在的动物,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不可能发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