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费敏锐是我国自动化领域的一位年轻专家,现为上海大学自动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1995年他入选启明星时年34岁。向及费先生的成长经历时,他给我述说了自己三起两落的故事。

小费出生在上海一个技术人员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加之他中学阶段的学习已是文革刚结束、开始注重知识的年代,他刻苦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他还参加过多次数学竞赛,获得过上海数学竞赛三等奖(26名);曾被评为区三好学生。到参加高考时,以他那时的考试成绩,进复旦、交大没有问题。然而就在金榜题名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他一下子懵住了 :体检发现他肝脾肿大。这一体检指标使所有的大学无法接受他,他只得在家休养。这个现实对一个当时年仅18岁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中学生来说不可谓不残酷,此即所谓的一起一落。所幸的是,小费很快从这一打击中恢复了过来。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一面采用中医调理积极治疗,同时又回到母校参加下一届高中毕业班的迎考复习。这样到了第二年再度高考,他以高分考取了,上海工业大学自动化系(身体也已恢复)。进大学后,他给自己立了一条准则 :身体第一,但学习也不放松,由于他的基础扎实,所以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四年大学都是校三好学生,并有两年评为市三好。他是上海工大恢复高考后发展的第一位学生党员,也是学校奖学金制度恢复后同年级中第一个获得奖学金者,这一切都给了他信心。

很快又到了本科学习期满、考研究生的时候了,可此时他又遭了第二次挫折。尽管他考研的总分超过分数线60分,但因英语成绩三分之差而落榜(他中学起一直学俄语,大学也主修俄语)。费敏锐称自己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到这次考研失利为他的第二次起落。鉴于他的学业和能力,学校希望他留校当教师。就这样,他开始了持续至今的教学生涯。当教师不久,他感觉到自己功底不够,即报考在职研究生。从90年代初开始,他用了5年半时间在坚持教学、科研的同时完成了在职硕士博士学业,并于199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不仅作为在职学生二次荣获研究生最高等级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一等奖,而且他于93、95、97连续三次入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的殊荣。

费敏锐认为这几次挫折对他的成长、特别是意志的锻炼大有裨益。回想起来,这两次大的挫折对自己的震撼真是很厉害,差不多就可能改写一个人的历史。然而最终是靠理智、意志和信念逐渐化解了这些障碍。费敏锐告诉我,正是这些挫折,使他在以后的顺境中时常比別人多了一份冷静,不太容易在顺境时忘乎所以,则当处于逆境时,又比较能建立信心,不易气馁。

一些读者看了我们的启明星报道后,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些人赶上了好时代,勤奋+机遇,使他们的成才之路远比他们的同龄人顺当。而以我与四十多位启明星的交往、了解,我想,这种成功的背后无疑伴有更多的付出。成功往往与挫折相伴,这儿乎已成规律,只不过启明星中的大多数人的心理素质优于一般人,许多人经受不住或大或小的挫折,从而使成才之花过早萎缩。本期启明星费敏锐战胜挫折的经历表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需要时代大背景、个人的超常努力(包括善于学习)外,还需具备承受和化解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费敏锐在个人的超常努力方而也堪为榜样,在职读研究生意味着对个人闲暇时间的更多占用。为此,小费从读研起就每周一至五住校,周末赶回家,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这一做法持续至今。除能高效利用时间外,他在学习上很注意向周围的师长学习。他向我提到了他的硕士生导师姜宝之夫妇俩在科研教学上表现出的拼劲,姜师母最终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小费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追求、拼搏和奉献精神,并感受到了真正的学问是怎么获得的。费敏锐更认他的博士生导师、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学者陈伯时教授身上体会到一位大师的风范,陈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一是在学术上要有过硬本领;其二对学科的发展有预见性、能给人指出前进方向,藉以不断保持学科上的先进性;其三是组织能力,能团结、协调一支队伍,人才济济,使事业的发展不断后继有人。小费说他一直铭记着陈先生的这些教诲,并努力朝这一目标奋进。访问中,费敏锐还多次提到朗文鹏老师和何国森老师以及校科研处、人事处对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正是在名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中,费敏锐迅速成长为上海大学的科研、教学骨干。在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时间里,他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了8门以上课程,并编写了《集散型控制系统基础》等讲义,这是上海大学该门课程的第一本讲义。为帮助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及早了解、熟悉自己的专业,费敏锐的科研室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并指导学生做课题。这一做法使他这几年带出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获优率达80%以上,而通常这一指标为5~10%。

在科研方面,据科委统计资料,费敏锐在90~94年在国内核心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上发表的论文数,排名上海市第78位。近两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和学术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他发表论文16篇。尤其可贵的是,他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及技术成果,如“现场通信协议开放技术”的提出和实现。费敏锐在90年开始从事工业计算机的通信研究。那时在东风汽车制造厂热处理车间现场有AT微机、4台STD工控机及2台Apple微机,通过计算机串行通信,实现了双级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系统。接着,考虑进一步的分散控制和智能延伸到现场的需要,将智能仪表替代工控机,这样在92年完成了现场专用通信控制器的研制,可与32台具有同协议的智能仪表构成小型分散控制系统。94年得到了市教委发展基金资助,并于96年完成了新型组态式智能仪表通信控制器研究。特别是在市科委支持下,承担了启明星计划项目,结合国际发展潮流和国内工程应用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现场通信协议开放技术的基本概念,并成功地研制了从多协议现场通信控制器、面向图形的可编程协议界面,到系统性能仿真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成果。今年初,该项研究成果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水平检索及市科委主持的鉴定会专家意见认定:现场通信协议开放技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及技术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又如“非对称继电振荡原理”就是他在实践中发现并加以提高上升到理论的典型例证。对称继电振荡原理本身国外权威专家早有定论。但费敏锐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实际系统前向通道中的饱和特性往往是不平衡的,这样由此产生的继电振荡更多地表现为非对称情形。他抓住这一发现不懈探索,通过反复实验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使之上升为理论,并提出了有关的解析解和换算公式。有关专家对这一工作评价甚高,认为由费敏锐首次提出的这一方法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工程技术背景。

谈到上述工作,费敏锐告诉我,这正是陈伯时老师对他影响至深的一点。陈先生认为,作为有强烈应用背景的工程技术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应该善于从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提炼成一个理论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新的理论,同时将这一理论放到实践中检验。陈老师自己碰到小问题也绝不轻易放过,通过实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不迷信书本上的定论。费敏锐认为陈老师给出的不止是一种治学方法,还可以视作是做人的基本理念之一。

从今年6月份起,费敏锐担任了上海大学自动化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这意味着他又要从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抽出时间为学院的学科发展和全院职工的福利奔忙。这是一副不轻的担子,但以他的干劲、经历和素质,我相信他一定能干得很好。我采访费老师时正值学校放假,但他放假也经常往学校、实验室跑,他说自己是提前进入开学状态。不畏挫折、不惧挑战、善于学习、努力创新,是我体会到的费敏锐身上宝贵的品质,靠着这种品质,他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我相信他今后的路会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