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科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
高科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就业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本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矿业与钢铁工业;到了本世纪中叶,经济的主导是以汽车工业为中心的制造业;而在本世纪结束时,以信息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工业已超过其他任何行业,成为美国经济的第一产业。自1993年经济复苏以来,信息工业的二大分支半导体和计算机的成长占了美工业增长的45%。以美国高科技重镇加州的硅谷为例,今天硅谷的市场价值已达到4500亿美元。这比以底特律为中心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市场价值1130亿多出2倍多。
按硅谷的市场价值占美国高科技产业总价值的37%计算,以信息工业为核心的美国高科技工业总市场价值已超过12000亿美元。作个比较,美国联邦政府96年度开支是16000亿,而国家生产总值(GNP)96年度为63800亿。高科技工业的价值是生产总值的19%!高科技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区别归纳为三点:(1)源于创新——高科技企业一般始于企业创办人拥有的先进技术与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市场上没有的。(2)在竞争中不断革新——高科技企业一般敢于革新,在产品开发上比较灵活,以便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取胜,不断开拓新市场。(3)研究与开发——为达到(1)和(2)的目的,高科技产业与科研机构(大学、政府与工业界的实验室等)联系极为密切。
科技企业的一般成长过程为:技术→创业→投资→产品→上市。技术——指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创业——开办公司;投资——由风险投资家等注入资金;产品——开发产品;上市——公司运行3至5年成功后投入股票市场。
高科技对地区经济及工业转向的影响深远,扶植高科技产业可让地区工业在短期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硅谷,40年前硅谷一带还是一片牧场,如今是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重镇。
80年代后,美国的研究性大学纷纷学硅谷——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经验,开办高科技公司。举哥伦比亚大学为例,1997年学校从专利转让、创办高科技公司获得的收人为6000多万美元(为全美大学第一名),而这笔收入又被学校用于支持教授们开发新技术和开办更多的高科技公司。这种良性循环对推动所在的纽约地区的经济与就业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美国,围绕着高校集中地所建起的高科技工业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大规模的高科技工业区如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128号公路沿线的“硅谷带”;北卡州以杜克、北卡等大学为中心的“研究三角洲”;得克萨斯州以得大为中心的电子区;西雅图以“微软”为中心的软件工业区等规模大的区。还有许多中型规模的区,如纽约市华尔街的“信息巷”;匹兹堡(以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这两所大学为主)沿河边开发的“生物河床”等。这些高科技工业区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甚至成为一些城市老城换新貌的关键。
以匹兹堡为例,60年代前这里曾是一座举世闻名的钢城。后来美国钢铁工业夕阳西下,该城市到了70年代末已无钢厂,而城市人口也减少了1/3。从80年代末开始,当地政府靠卡内基-梅陇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力量,提出转钢铁工业为生物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工业。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支持下,匹兹堡成立了一个高科技委员会,由政府、工业界、金融界和大学的负责人参加,并在土地使用、旧工厂拆除、工业园兴建、高科技公司的集资贷款和税务政策的优惠上均作了统一的规划,制定了有效措施。两所大学也积极在参与,成立了生物工程系,从全国招来一批专家,而且为了鼓励他们参与组建公司,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就建在生物工业园区而不是在校园内。在各界的合作努力下,匹兹堡将城市内沿河的钢厂厂房推倒,兴建生物公司厂房,目前已建立了3600多家以生物技术工程为主的公司,生物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最大产业。
(二)高科技产业对一地区就业与经济转向的影响
高科技产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高科技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发展也必然增加当地的就业市场。90年代初美国从经济低谷走出,各行业开始恢复招人,而就业成长最快的还是硅谷,这里每周有11家新公司成立,1家公司上市。93年以来,硅谷就业增长率是全美平均增长率的2倍。目前硅谷地区人口约2.3百万,就业人口为1.34百万。而在工业转型的匹兹堡市在过去几年中,高科技产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占匹兹堡市人口的十分之一。
由于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国家政府都在相应的扶植高科技产业的措施。首先是各级政府的拨款支持。在美国,联邦政府在80年代初设立了小工业科技基金SBIR,其宗旨是扶植小型产业公司特别是科技公司,政府出50%的经费支持合格的公司开发新产品。每年美国有上千家小公司(500名员工以下)受惠于这一计划。目前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政府相继采用了类似的计划。
(三}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在北美,地区政府,特别是工业转型的地区积极参与投人高科技产业。如温哥华、匹兹堡等地均成立了高技术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如租地优惠、银行贷款优先、税务放宽等。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积极动员当地高校师生走出来办公司。中国目前已有52个高新专业开发区。但区内高科技公司比例并不高,与高校联系也不多。建议政府应设一些经费和措施来推动。
美国科技公司的活跃,一方面是政府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推动。首先是由于科技占很大成分的股票交易(NASDAO)给公司的发展注入资金,也给投资人很高的回报。高科技企业股有回报率大、风险也大这两个特点。高回报率吸引了许多人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专门经营高科技前期投资。目前美国的风险公司已有近800家。
(四}建议
(一)中国在1986年发起“863”计划,使中国高科技研究成果丰硕,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科技竞争的起跑线上。199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这一水平离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国家是否应考虑在促进高科技产业方面也来一个大的10年计划,如“科技产业2000”,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教育部门、高校、科技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等)来做,列出一个“一条龙服务”计划,争取10-15年内将高科技产业的比例提高到20%。可参考当年国内搞深圳特区和台湾搞新竹园区建设的经验,在国内定一、二个科技力量强的地区来建设,不能每省都去建,而不管技术力量与金融支持。
(二)中国要扶植高科技产业,是否也可设立一个单独中小企业证券市场?如果该市场对集资数目有限制,将不会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可以更加开放一些?例如,允许国内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到海外上市,也允许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进入中国。
(三)把“科技产业2000”计划与经委提出的建设500强企业计划结合,来带动中国整个工业发展。在今天的全球一体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拳头工业光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企业的力量是不行的,国家要促使企业联合攻关开发。举个例子:美国在1987年成立了一个SEMATECH的联合体,由国家出面组织半导体工业的公司合作改革半导体设备技术来对抗日本的竞争。10年后的今天,美国又夺回了半导体工业霸主的宝座。
(四)对中小科技产业的管理有如下建议:(1)应首先认识公司的“财产”即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对这些财产寻求专利保护。(2)科研部门或高校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方面,应思想开放,鼓励科技人员花精力与时间到外面办公司或咨询。办小公司也要交学费,输得起。这些部门应在场地、时间与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3)政府与部门应设专门经费,采取有效措施来支持科技公司的起步。而公司的中期投资应到社会上寻求。
————————
*本文作者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1995年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会长。本文系作者今年7月27日在上海参加“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