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日,星期五,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于华东理工大学技术化学物理所三十几位职工来说,这是意义不寻常的一刻,差不多每个职工都怀揣几万元现金,支持一项改革进程。—个由自然人(该所员工)斥资达注册资金75%、校方注入资金25%,专司技术成果孵化的公司即将成立。职工们拿出的钱都与家人反复商量过,在签字交钱的那一刻,他们实际上是对所的领导投了信任票。我就是在那不寻常的一刻到华东理工大学技物所访问了我相识多年的好友、技术化学物理所现任所长、上海科技启明星古宏晨教授。

一见面,我们的话题自然就是他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据古宏晨介绍,即将建立的这个孵化器公司是将技物所的科研成果不断成熟化,使之适应产业化和市场需求。从资金来源和利润分配来看,由该所的科研、管理人员共筹资占公司注册资金的75%,另25%由华东理工大学提供,所有资金均以现金形式受付。从资金的构成看,这是一家民营型的公司。每一项科研成果产业化操作由具体的项目公司承担。日后产生的利润将直接与人股的员工挂钩。根据协定,技术(专利)的主要发明者及转化人员将按“上海市18条”在该技术进入市场后,得到一定比例的技术干股收益。据古宏晨教授介绍,他们正在筹建的这家科技企业有二大特色,一是研究所作为技术产出的源头将在研究经费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稳定地向孵化器公司输出技术成果。研究所的经费一是它从学校、市、国家有关的科研课题中得到经费支持,一是经孵化器公司产出的产品收益的大部分将返回给研究所作为下一步研发的经费。这种做法使得研究所作为成果产出方有很强的稳定性,能源源向孵化器公司提供可供转化的技术;其二是由于研究所每个员工的利益事实上已与研究所及相应的科技型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相关,这就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技术的成熟度,它的市场接受性等极其用心,力求完善,降低风险。同时在公司日后的运行中无疑也会精打细算,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利益所在3

古宏晨说他们正在筹办的这种科技孵化公司的主要功能是起到科技产业转移经纪人的作用,这同已有的科研人员带着某项技术专利直接做产品及市场营销工作的科技产业化模式不同,古宏晨说他们的这种模式可保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作为技术成果产出主体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产业化的效益直接与每个员工相关,所以每个人会尽心竭力做好各自工作,做上游(技术产出)的人会顾及到中下游(开发、产品进入市场)各个环节,力求使技术更趋成熟。目前所有的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谨慎地进行,古宏晨说他此刻感到压力很重,因为这毕竟是前无范例的改革之举。

我和古宏晨相识已有多年,他在研究思路上的别具一格、课题实施中的务真求实,对科学研究以外事物的超然脱俗构成了他独有的风格,这种处事立身的风格使他能在别人不太冷静时能比较清醒地看待身边和身边以外的一些事。1997年,古宏晨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出任华东理工大学技术化学物理所所长。脚踏实地做事,兢兢业业做人是古宏晨多年信奉的做人准则,到任后这一准则也成为全所同志信守的箴言。靠着这股埋头苦干的状态,古宏晨他们挺过了困难的1997年,迎来了丰收的1998年。古宏晨告诉我,98年是他们所建所以来完成课题量及课题鉴定通过率最高的一年。步入1999年后,技物所的同志心更齐,劲更足。此时,在古宏晨心中酝酿多时的科技产业化模式已趋成熟,这也是他对自己这支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的信任,对他们目前已掌握的多项技术的自信,当然也与现在整个社会环境更鼓舞有志者创新的大背景有关。

古宏晨从大学本科起的专业就是纳米粉末材料的制备,做研究生期间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博士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技术化学物理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他对近年来纳米科技的进展十分了解,读者可以从他的专稿“纳米科技:21世纪的新材料”中感受到这一点。

我与古老师虽相识有年,但见面畅谈仍只是少有的几次,但一见面一谈话他就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他敦厚淳朴,思路极清晰,几句话就能把话题点明。古老师是理科博士,但他的文字功夫也使人难忘,他的论文、报告没有一些理科出身的人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感觉,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每次与他交谈我总有一些收获,他的魅力在毫不张扬中显现,确实是难得的一位科技启明星!

(江世亮采写自99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