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活跃在上海高校的一批双肩挑中青年干部很引人注目,他们大都在35-45岁之间,职称在副教授以上。所谓的双肩挑是指一身肩两职,既在原先的科研、教学岗位上挑大梁,又让他们担负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的领导工作。这件事已实施有年,其意义正逐步显现出来。近日接受我采访的上海中国纺织大学教授、科技启明星陈东辉博士就是这样一位双肩挑干部。

作为中纺大研究生处处长,陈东辉要安排好800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可是这只占他五分之三的工作,另五分之二工作是带研究生(目前陈东辉带三位博士、两位硕士),做课题。

陈东辉是在上海出生并完成学业的,1978年他高中毕业后即考人中纺大。本科毕业后报考本校研究生,根据当时的政策,他被挑选到日本读研究生学位。经半年日语强化学习后,陈东辉于83年赴日本山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又于86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读博士学位。陈东辉在日本逗留了6年半,这一经历使得他能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观察思考一个很有特征、特色的民族。陈东辉认为,日本人的勤劳,对既定目标的不懈追求;那种抱成一团的民族团结性等都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性中很可借鉴的东西,但是他们的等级制度、排外性等同样也鲜明存在,他们的个人创造性不及欧美,也可能不及中国人。

当年和陈东辉同去日本留学的几位同学大都已在日本定居,陈东辉对自己于90年一完成学业后即返国回母校工作至今无悔。他称自己是有得有失,失去的是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优良的生活环境,而在自己得到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贡献给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踏实感。陈东辉归国后不久就升任系副主任、主任,直到研究生处处长,这在日本以一个外籍人的身份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位置。

6年多的留日生涯无疑在陈东辉的成长经历中留有深深的印记,日本学者、学生对待工作的热忱和敬业精神曾深深打动过他。回国这些年来,他一直以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去感染、带动自己的同事。在别人看来,陈东辉身兼两职,怎么忙得过来,但他却觉得自己这个年龄正是做事的时候,现在精力充沛,正是可以做更多事情的时候。此外曰本学者注重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不断寻求科研性

方向的探求态度也对陈东辉有影响,如日本学者将计算机用于模拟计算、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物性,就对陈东辉有启发。陈东辉近年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是用计算机测配颜色,用计算机测定、调配染料的颜色是近年来纺织化学工程中的一个热门领域,陈东辉是国内不多的几位涉足这一新方向的专家。他现在正接手的一项课题即是与总后科技开发部合作的“测配色新功能开发”(有关计算机测配色的情况介绍详见本期陈东辉等的专稿)。

印染环保是陈东辉这几年关注的另一研究方向,目前他带的研究生有些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谈到这方面话题,东辉讲起一件事,就是用天然有色棉花组合搭配出各种颜色。天然有色棉花是指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棉花的颜色基因做改性,其结果是生产出天然有色棉花。据国内外已有的报道,现已能生产出蓝色、粉红色、土色等天然有色棉花,但还远未达到想要什么颜色就能生产出什么颜色的程度。陈东辉不是搞生物技术的,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这方面的进展会对传统的印染工艺带来新的希望,并积极投身到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中。

陈东辉自博士毕业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篇论文,即使这几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生处后,仍每年有4~5篇论文发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代价。

中纺大是上海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也是中国纺织的最高学府。在向新世纪跃进中,中纺大正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系科专业,以朝着综合性一流工科大学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主管整个学校

研究生工作的陈东辉将会比现在更忙。此外他也不会放松带教研究生和科研工作,一切都会更加快节奏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祝愿陈东辉博士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