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第二军医大学的一支招生组在江苏招生,一位考生的父亲在听了军医大学的专业方向介绍后,遂决定将儿子的志愿由航空工程专业改为报考军医大学,日后当一名军医。儿子只是在收到军医大学的体检通知才知道这一重大变动。20年后的今天,在当年的那位考生,现今上海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上海科技启明星沈锋博士的外科病区办公室里,沈锋谈起20年前自己高考专业志愿被父亲更改的经过,他说自己确实喜欢外科医生这一职业,至今他都感激父亲的那个改动。外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病情各异的患者,整个手术方案的确立、实施无异于一场智力和体力交织的战争。这种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对任何一个渴望挑战的年轻人而言是难以阻挡的诱惑。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医生这一职业是直接挽患者于水火、救死扶伤,这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职业。
不久前,一位外地医生在被确诊为中晚期肝癌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著名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吴孟超、沈锋等专家教授的精心诊治,不出数月,这位已被判处“死刑”的患者已回家上班。这样的事例每年都要重复好多,而每完成一次诊疗工作,缓解或治愈了一位重症患者,看着病人及其家属轻松出院,沈锋的心里都会激起对自己所献身的医学事业的自豪感,一种出自内心的宽慰。佛经上有言;数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对沈锋来说,从医十几年来,他构建的这条浮屠已经很长。
据接近沈锋的人说,沈锋是一个悟性很高,天赋聪明的人。沈锋自1984年于二军大军医系毕业后,留校在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至1987年。手术台前、无影灯下,沈锋开始了自己热爱的临床外科医生的工作,但很快他就感到要想在更高层次上揭示一些疑难重症的病因,进而更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就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朝医学专家的方向靠拢。1987年,沈锋考取了二军大长海医院肝胆外科的硕士、博士连读学位,成为军医院校中较早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临床技能型研究生。这一跳跃不仅使沈锋的从医生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还使他能因此求教于吴孟超教授,直接感受到中国当代最杰出外科大师的医德。沈锋说自己能有今日的进步与导师吴孟超院士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分不开。
沈锋说吴老对自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学术方面,吴老鼓励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了解、研究国际上最新的医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并拿来为临床外科所用。这些年来东方肝胆外科声名远播国内外,海内外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家医院不断有新的医疗成果、新技术提供给病家。吴老本人虽年逾七旬,但在创新思维方面一直为人赞叹,他经常会提到一些新的方向、新的治疗方案让他的学生们惊讶不已。吴老也敢于给年轻学生压担子,使沈锋这样三十岁刚出头时就担负科室领导责任。沈锋说在这样的严师面前,你不可能有半点懈怠,唯有不断去学习、思考。
谈起吴老,沈锋讲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1995年的一天,吴老带他作一个肝切除术,最后作肝创面对拢缝合。干这一行的人都知道,缝合时主刀和助手间配合时如稍有不慎,缝针就会扎在手上,肝癌患者绝大多数为HBV阳性,理论上10-6毫升血进入人体即有HBV感染机会。那天,小沈缝合时一不小心将针扎在吴老手上,他吓了一大跳,因为手上的感觉告诉他这一针扎得不浅,只听吴老哎哟了一声。随后吴老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小沈,我年纪大了不要紧,你们年轻可得当心啊,继续缝吧。”这一席话,小沈听了是既痛悔又感激。吴老是国宝,如果因为自己的不慎真的有什么事发生可怎么交待,但吴老不以自己为重,想到的是年轻人的身体健康。这种长者的宽厚之心使小沈感叹万分。一个多月后吴老作例行体检时,小沈去干部病房看他。吴老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呵呵地说,“血液检查全是阴性。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这一辈子被扎多了,没事。”这件事虽已过去几年,但小沈心中时时回荡着手术台上吴老那句平淡而充满爱心的话。
沈锋说吴老之所以为人尊敬,除了事业上的成就外,更重要是他的人格吸引人、打动人。三年前,吴老的学生们合作编写了一本题为“肝胆春秋”的书,讲述了他们心中的吴老师。沈锋也在书中撰文,以自己的亲历深情地回顾吴老对学生、对病人、对事业的爱心。
吴老先后带过数十位博士,沈锋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大多成为复合型专家,上手术台能主刀;主持课题研究有独到的见解。据医院政治部主任介绍,沈锋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沈是这样一种人,他有很强的判断力,能较准确地把握住学科发展的方向,寻找到突破口。如这些年他始终关注的一个工作就是如何激活体内淋巴细胞去攻击癌细胞。从理论上讲,人体患癌是由于相当部分的淋巴细胞未能尽到防御之责。若能唤起淋巴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功能,那就能降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此,沈锋近年做的一些实验是把那些需要受到攻击的淋巴细胞带上标识,即提高免疫原性,以方便淋巴细胞的识别和追踪。早在90年代初,沈锋就率先在国内对T细胞两成员之一的γ/δT细胞作了研究,并证实了其强大的抗肝癌作用。
1992~1994年,经吴孟超教授全力推荐,沈锋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作访问学者。在美期间,他发现CD44分子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有关,其中这一分子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为当时国际上最早报道。其后他发现CD45分子是自然杀伤细胞(NK)的独立刺激分子,并据此作了一系列机制研究。文章发表于国际著名的免疫学杂志,这一工作已成为国内外相同研究的较常引用文献。
1997年,沈锋发现了T细胞双信号刺激诱导肝癌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方法,并据此在临床抗肿瘤复发上取得一定效果。这一成果获全国普外科优秀论文一等奖和首届中华医学会外科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沈锋在基础研究中取得上述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他在课题研究中花的时间只有20%,80%的时间是作为外科临床医生,他每天要开刀、查病房、接待病人及其家属。沈锋还坚持搞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临床应用服务,根据临床中的问题组织相关的研究。沈锋喜欢临床外科医生这一职业,他告诉我,当年他按期回国的原因之一是手术台的诱惑。
沈锋称这其实也是受吴老言传身教的影响。已七十八高龄的吴院士至今仍差不多每天上手术台、查房;吴老对每一个病人无不倾心治疗,每一个治疗细节、所有的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找病人家属谈话等无不一一落实。大师以身垂范的这种病患关系、严细作风深深地影响到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种氛围里,沈锋快速成长起来,清湛的医术加上满腔热忱地对待病人及其家属,便小沈赢得了病家的许多赞誉。我去访问沈锋的那天,就看到了病员对吴老、沈锋教授等医务人员的感谢信;在走廊上,一些病人家属拿出摄片请沈锋看,沈锋会边看片子边耐心地向他们作解释。沈锋告诉我,平日里他最惦记的就是那些病人,为一个高危病人几天几夜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一些患者家属经常会找沈锋等高年资医师询问情况,每到这时,沈锋等医学专家总能不厌其烦地与家属交谈,他说这些都是做医生的责任。
上海二军大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已在国内外建立起了声誉,人们冲着东方肝胆医院这块牌子而来,因为这里有吴孟超院士,有沈锋这样的一批吴教授的优秀学生在主刀。临与沈锋告别时,我与他那双曾救助过许多生命的手握得很紧、很紧。
(江世亮采写于1999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