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的千年悄然临近之际,人类对未来前景抱有更多希望,并非是不切实际,而是建立在已有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我们十分感谢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正是因此朝着未来更健康、更长寿生活的发展趋向才能更为明确化、具体化。当然,鉴于实际情况,目前世界正处于贫困生活状态中的那部分人类暂未被统计在此发展趋向之内,因为他们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仍是生活解困而无力顾及高质量的健康发展。
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及趋势
全球经济、社会、技术和人口发展及趋势正迅速影响着世界各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有的是积极影响,而有的则是消极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发展趋向将是人类估计寿命持续延增,这一标志体现出人类健康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全球人类平均估计寿命目前为66岁,至2025年将达73岁,对照之下比1955年的48岁增长了50%左右。今天出生的婴儿有许多人将来会成为百岁老人,他(她)们将有幸能一直活到22世纪初。至2025年,全球65岁上的老龄者人数很可能增长88%。
同儿童人口数量相对照,至2025年时65岁以上老龄者人数将第一次超过低龄儿童人口数。即5岁以下儿童人口数至2025年时将占全球人口总数(全球人口总数1997年为58亿,至2025年时预计达80亿)的8%,而届时65岁以上老龄者人数则将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0%左右。
在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向将日益导致城市人口增多,使“都市化”现象突出。如若不妥善予以规划,“都市化”现象将对人类健康生存造成较大威胁,这是因为都市生存环境往往具有人口密集、居民紧张压抑感大、暴力事件多、车祸多、废弃物污染程度高、环境卫生差等负性因素。
人口学家预估到2025年时,由于经济结构模式的基础主要建立在都市化这一前提下,这种发展趋势将会使全球人口的59%居住在都市内。而对比之下,1995年居住在都市的人口数比例为45%,1955年时则更小,仅为32%。
世界超过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之数量增长迅速:1955年时为1个,而至1975年时发展成为5个,到1995年时已增加到14个,专家预估至未来15年内将达20?30个左右。
人的生存与寿命与疾病总是息息相关。专家们根据发展趋向,预估未来在非传染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方面会有如下一些状况存在发生。
未来人类诸如糖尿病、精神失调症、癌症这类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患发人数将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化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改变(如过于安居乐业活动量减少、吃得过多过好饮食结构搭配不平衡、喜抽烟)、生活空间及生活环境变坏(如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陆地生存条件恶化)等因素作用所致。例如,专家预估在2020-2030年期间每年仅因吸烟致害这种因素就会使1000万人/年死亡,而在对照之下,目前世界每年因此项因素而死亡的人数则为350万人/年。
未来发达国家中居民因患心脏病、中风及癌症而致死将会成为疾病致死的首位原因。但由长远而论,心脏病、中风的致死率将呈下降趋势,而癌症的致死率将呈上升趋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未来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增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向“西方生活方式”接近。专家们预估,1995~202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人口中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将逐步增加,即由8400万人增至2.28亿人,增长率为170%。
未来诸如车祸、暴力突袭、战争等外因也将继续威胁人类健康生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2100万人死于50岁之前,其死因大都由已知传染病危害所致,而这些已知传染病有许多种类可通过以经济成本适宜的手段予以预防,如借助免疫、必需的门诊治疗、加强个人卫生清洁、搞好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加工处理食品时多融入卫生及监管措施等相关操作来强化这方面的调控。然而未来对人类健康生存造成威胁的还可能另有其它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
由新兴传染疾病(如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症/艾滋病,丙型肝炎)及“死灰复燃”性传染病(如肺结核、霍乱)导致的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性将增高,这是因为将来人体对抗生素药的抗药耐受性日益增加,人们的生活习惯、环境生态、地球气候、土地使用状况也会日益恶化,更兼旅游者、跨国移民人数日渐增多,这些无不为各类新、老传染病的传播构成了“推波助澜”局面,使之易广为扩展或流行。
另外,当战争发生及国际贸易活动频繁时,必将使人员的流动量大为增多,这样就可能导致食物上携带的致病病毒成为一种重要疾病传播源,而此种状况在未来21世纪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大。
人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中科技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更加提高各类产品的知识含量,而这些又会卓有成效地对人类健康起积极推进作用。
如分子学及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各种医学技术(磁共振成像、外科激光术、诊断和治疗程序)领域中的新发现、高新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人类健康大为受益。
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加强同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沟通、鼓励公众参与各种决策制定等有效途径均不失为是未来促进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强化大众健康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与世界卫生组织或其它组织快速互递有关流行病及疫情的良策。
未来将继续应用新媒介(如因特网)积极服务于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活动。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将越来迫切
目前,在最不发达的国家中约有3/4居民死于50岁之前,无疑贫困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时全球仍将有5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为此人们迫切需要在经济上尽快解困及在相关政策制定上推出一些保证贫困者与富有者同享公平医疗健康服务的措施。
专家们还认为,尽管全球人口估计寿命指数随着时代进展而得以逐年提高,但死亡人数中约有2/5者仍属提前死亡,就目前科技医疗水平而言,这些提前死亡者的大部分其实都有可能被控制住其病情进展而免于一死、延增生存寿命。专家们认为有一个关键问题十分重要,即人们应将关注焦点予以转移,由只单纯关注疾病本身而转移到关注大量涉及疾病的其它问题上,尤其提倡全球人类共同携手合作整治环境公害,唯此方能大范围有效减少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专家们提倡挖掘人类自身健康潜能。为达此目的,专家认为人类应采用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而摈弃消极式健康生活方式。譬如,优化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创造健康社交氛围、完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教育及服务质量等都是支撑人类更幸福美满健康生存的必要操作。
让人类活得更长寿既是一项美好愿望又是一项挑战。世界健康组织提倡人类应以社交、智力、身体三方面都积极努力的生活方式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寿命。譬如,菲律宾的老龄服务联合会为此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是培训老年人成为“社区老年医学工作者”,然后再让这些“社区老年医学工作者”去医管社区中的其它老龄者。其合理性在于有的老年病症其实并不需要由专业医生诊治,而完全可由老龄同伴们自医互疗即可,更何况让老龄者自身成为“社区老年医学工作者”这一做法的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
总之,我们愿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有助于健康生存的世界,我们同时也拥有若干知识、技能和手段去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The Futurist,19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