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彭定中博士在上海科技节主题报告会上以“创新求变”为题,介绍了杜邦公司200年来创新成长的历程。会后,彭博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知识就是用最小资源创造最高价值
记者:创新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性话题,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您怎么看待知识和创新?
彭定中:我想强调一点,科技与知识分不开,20世纪知识的很大部分是从科技来的;另外科技与创新分不开,好的东西都是创意的结果。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高的价值。资源除了天然资源以外,还包括人力资源,时间也是资源,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更高的价值,这就是知识。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科研,一是市场。如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很重要,帮你的客户,或者说帮你客户的客户解决问题,这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高的价值。创新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今天要做得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
创新赖于持续不断地"变”
记者:您在刚才的主题演讲中讲到“有所变,有所不变”,这是不是杜邦成功的缘由之一?
彭定中:我想可以这么说。一家百年老店能历久常新有赖于持续不断地“变”,准确地说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正是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杜邦得以成长。200年来杜邦有所变的是用不断创新的科技来创造奇迹,并不断把这个奇迹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使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舒适、更美好。杜邦的成功,更有赖于有所不变的企业理念:注重安全,尊重人才,讲究职业道德,重视环保。1802年时,我们是一家化学公司,从制造火药起步,这奠定了公司以科技起家的基础。在第二个世纪里,在化学基础上,杜邦增加了物理和工程知识,这为发展材料科学打下了很好的根基。所以杜邦在第二个世纪里逐渐变成为材料科学公司,发明了很多材料,实现了商业化。至今这些材料仍在世界各地使用。
记者:近来人们注意到杜邦正在重塑企业形象,由传统的化学材料企业转向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科学企业,其背景是什么呢?
彭定中:杜邦在迈向第三个世纪时重新设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公司,在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在不需要使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生物科技与物理学和化学、工程科学及信息科技相结合建立技术平台。以知识密集的方法去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问题,以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高的价值。
生物科技的范围相当广,我们着重在农业、医药和营养健康三方面选择我们最在行的,配以足够的资源、人力,很专心地去做。目前正在考虑从植物里生长出某些材料,这是人无我有的东西。当然杜邦公司一贯注重科技,每年在这方面花很多钱,这个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
以需求带动研究
记者:从科技创新到市场创新,有一个衔接或循环问题,杜邦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签的做法?
彭定中:我觉得做科技和做市场的人彼此了解很重要。做科技的人要懂得市场,要倾听市场的声音;做市场的人也要了解做科技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这也与企业的结构有关。如在杜邦公司的业务单元里,市场、科研和制造是连在一起的,成功和失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人都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出来。一个单元不能太大,因为太大集成就有困难。单元是一个整体,销售、科研和制造都是
另外,我们很注重“以需求带动研究”,在开始做研究时就考虑它的需求性,这是多年来培养出来的能力。这些年来,杜邦每年都有很多专利,专利多固然令人高兴,但仔细一想,专利多并非是好事。因为做到专利的科技要很多钱,要很多时间,拿到专利的成果真正能进入到市场的并不多。如果你的研究工作不是非常有需求,那就等于浪费资源,这就是科技管理,或者说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