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类之外,其它物种究竟有否发明创造能力?这始终是动物学家们感兴趣的一大课题。
难道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拥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惟有人类才具备荣获发明创造奖的资格?一种有创造力的思维真的需要像市场上流行的那种绉绉巴巴的汗衫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咖啡因那样会成为时尚?就大家的习癖来说,无论是他还是她,亦或它,是否又都需要或反对如非得将咖啡因盛在杯子里来品尝呢?
每天每天,我们身边都充斥着革新和创造发明。每个人都受惠于汽车的发明,但为什么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如果将全球性的发明创造物累积起来,为什么人类仅仅突出和偏爱自己的发明家爱迪生,而健忘了诸如猴子、鸟类、鱼类等的发明创造之贡献呢?这显然太欠公平!
上述是凯文 ·N· 莱兰提出的他所研究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课题,而他正在努力设法找到严肃的答案。现在,他和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们正致力于研究一种胎生小鱼的发明创造能力。
莱兰是颇有建树的研究动物创造力的几位学者之一。但他也从事其它课题如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等的研究,如对小鸟歌唱时悦耳的“即兴曲”和会使用工具的黑猩猩的智商研究。他的研究也涉及到“Aha!"(爱呀!表示喜悦、轻蔑、惊愕等等)一语在不同动物身上所表达出的不同的创造性含义。他将动物的语言录下来,并将其寓意融入人类文化起源的研究中。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莱兰说。
虽然发明创造可以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还不能如此简单地去下定义。研究人员对创造力的特性解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莱兰将其描述为“新的或改进的行为规范”。他引证了这样几个范例:在英国有一群土生土长的蓝色山雀,它们首创用嘴啄开放在门口石阶儿上的奶瓶、偷喝瓶内牛奶的壮举;将一只日本产的猕猴桃与一些土豆堆放在一起,并将它们丢弃在海滩_上,随着潮水涨落,它们被水淹没并被冲离开海滩,这时,一只黑猩猩会使劲敲打一只空油桶,用发出的咚咚响声来显示自己的威风,不让自己的同伴靠近那只猕猴桃,然后自己伸出特长的手臂将其捞回。
“这类动物不仅具有某些奇妙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而且它们自己还有有趣的节日,我们需要知道个中的奥秘”,莱兰说,“这些动物肯定掌握了某些有用的行为。”
因此,当他饲养的一种胎生小鱼离开其受孕胎体而变成飞鱼朝一个新方向疾飞而去时,他丝毫也不感到意外。显然,这条飞鱼要在水中游到无人知晓的地方。但莱兰需要在它们都游离母体之前了解更多的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富有创新精神的胎生小鱼。这条身手不凡的小鱼就像一位水 下尖兵或探路者,它来回往返于迷宫般的海底世界,不断为自己及其后续部队寻觅一些新奇古怪的食物。莱兰通过实验发现,这条小鱼是在执行一项创造性的任务。
对动物的发明创造行为研究始终锲而不舍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贝内特 ·G· 盖尔夫却认为,“莱兰所记录的具有人类所谓的创造发明行为的那条小鱼的证据尚不十分明确”。盖尔夫是一位长期从事动物“究竟会有多少新的发明创造行为"课题研究的学者。
莱兰需要发现一种在某种意义上比穿过那些简单的迷宫更加新奇的动物行为。譬如,他的实验之一是将精力集中在一种全黑色美洲产的山雀上,对它们的行为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他将一种餐馆里专为咖啡配料的奶油装在一只只小塑料杯里,将其放在山雀放飞的地方。
莱兰说,“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得出一个广义性定论,看看有多少只美洲山雀会用嘴啄开杯盖吃到奶油。”
菜兰和他的学生西蒙 ·M· 里德研究的结论之一正如他们所定义的那样,每只山雀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地激发起创造力和发明创造的因素。
研究人员还对一群鱼进行了试验。他们将鱼放在设有间隔的一只大水槽里,这些胎生小鱼发现了一条通往迷宫的简单通路,而这个迷宫在使鱼群遇到盛满冻干的新鲜蚯蚓的食物罐之前是很难通过去的。初次试验的鱼群绝对不要与曾经经历过这类试验的鱼混在一起。
研究人员注意到每一组胎生小鱼的特征,并首次解开了谜团。“最直观的发现是”,莱兰说,“那些饥肠辘辘的鱼,比那些饱食终日的鱼往往更急于去寻找食物从而会更快地发现通往迷宫的捷径。”
至少可以断定,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性别上的差异。在36群鱼中的27群鱼,第一条去攻击新鲜蚯蚓饵食的功臣胎生小鱼全是雄性。“但对雌鱼冲击食物的年龄、体积和动机所表现出的差异还不能完全解释",菜兰说。
当莱兰研究鱼类性别的差异时,这些发现使他找到了感觉。近代行为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遗传有父母亲原体的衣被程度。一条雌性胎生小鱼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雌性小鱼的冒险精神可以认为比从其父鱼身上遗传的更多,远远超出雄性胎生小鱼。所以,她发现食物的创造性的能力大大限制了她的生殖能力的发挥。而雄性胎生小鱼的生存价值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雄性小鱼能将每次交尾后产生的精液贮存在腹内,传宗接代。
一条雄性胎生小鱼还要肩负更加艰巨的任务。它的重要职责是,不断炫耀它那华丽的尾巴,设法引诱一条雌性小鱼来对其发生兴趣。即便是没有食物,也不会限制它的再生能力。“它的能量需求很容易满足,只要体内稍有能量,它就会保持追交雌鱼的本能",菜兰说。
因此,雄性胎生小鱼不必拥有特殊的食物刺激就能激发出创造力,莱兰得出这样的结论。但雌性小鱼却要面临重要的传宗接代的压力,它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有创造力的天赋,去努力寻找诸如干冻蚯蚓这样的维系自身营养的美味食品。
当莱兰和里德对一些胎生小鱼所具有的同其它小鱼争抢食物时的竞争能力进行测试时,这种小鱼性别之间的差异又重新显现出来。他们将测试结果在《行为生态学》杂志上发表。在早先的实验中,他们将那些饥肠辘辘的小鱼的特性存储起来,研究人员预言,在争抢食物的竞争中,那些不堪一击的竞争弱者即长年的失败者,一旦它们反过劲来,会比那些强者更富有创造力。
雌鱼争抢食物的杰出才能并不意味着雌鱼总是成功者。莱兰就这一结果解释说,对雌鱼来说,“因为雌鱼总是一刻不停地在设法积累更多的食物。除非弹尽粮绝,否则它的抢食本领有时也往往会黔驴技穷。”
然而,业已证明,弱者雄鱼比那些强者雌鱼抢食对手们在其它方面更富有创造发明精神。对雄鱼来说,“争抢食物中的发明创造精神确实正是它们最不拿手的拙戏”,对于争抢食物的一名弱者雄鱼,莱兰如实评价。
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雌鱼物种恐怕并不仅仅限于胎生小鱼这类动物。简 · 古多尔和其他科学家还展示了描述黑猩猩行为的图片。譬如,雌性猩猩会使用工具将她所喜欢吃的坚果皮砸开,或用工具设法清除一些障碍,它们往往比雄性猩猩做得更好。
对胎生小鱼的争抢食物的研究表明,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母亲是很重要的遗传因素。母亲对发明创造的影响为某些早期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认证。通过对像乌鸦这样的穴鸟的观察,盖迪·卡茨伊尔在80年代就指出,按中至低年龄排列的鸟群让它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去冒险,结果发现那些雌鸟的反应能力和企图获取新食物的本能都比雄鸟高和快,而且雌鸟的社交本领也远远超出雄鸟。古多尔和汉斯 · 库梅尔也指出,在社群交往方面,那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活动能力往往被证明是仅次于人类的最富有发明创造力的物种。
上述结论可以暂且认为与冒险精神和性别无关。莱兰和里德坚持认为,有些胎生小鱼肯定会和人类的爱迪生那样优秀。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些被证明具有创造发明精神的小鱼,它们在逃出迷宫的连续二轮的冲刺中均表现出其最快的速度才能。在对第三种迷宫进行第三轮冲刺时,研究人员则再次让头二轮的冠军(假定它们是发明家)与头二轮的失败者(假定它们不是发明家)换个迷宫展开竞争。
结果,强者鱼群再次远远领先于弱者鱼群,前者平均以15分钟的速率找到了迷宫中的食物,而后者则平均单速为23分钟。莱兰将观察结果作了记录,作为供鉴别胎生小鱼中那些具有发明创造能力小鱼的证据。兴奋之余,莱兰不乏幽默地评价他的小鱼,“它们的聪明才智迄今仍无人知晓,这不能不说是发明界的一大遗憾。”他出示的每一条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小鱼的才能证据都足以表明,动物所具有的某些聪明才智远比人们通常评价的高,只是人类没有去发现而已。譬如1990年,多萝西 ·M· 弗拉加斯和伊丽莎贝特·韦萨比尔在对中南美产的一种卷尾猴的试验后发表论文指出,“迄今为止,虽然人类仍没找到任何能证明个别卷尾猴具有特殊发明创造能力的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能力不存在。"
(未完待续)
[Science News,200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