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上海“大都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公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中,国内3位专门从事环境问题研究的院士相继走上讲坛,为我们带来了有关大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信息。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4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应该把污染的预防放在重要地位,要在工业和服务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概念;其次,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第三,要在城市居民中间提倡绿色消费,培养对环境友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还要在全民,特别是青少年中间持之以恒地开展环境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共进的氛围。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注意环境保护。我国也从70年代末期起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遗憾的是,很长时间以来,世界各国都是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寄托在末端治理上,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治理环境方面已经收到了相当的效果,但是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因此,这种环境策略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现在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污染预防上,我们就可以在解决污染的同时,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可以同时收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近20年来,世界上谈得很多的一个概念就是清洁生产,它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应该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危害作为我们的目标。
清洁生产有很多途径,总体来说,它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就是我们应该从产品设计、原料的选择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个产品和原料对于社会的影响,对于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整个工艺过程应该要进行非常好的改进。例如,在汽车制造方面,我们要整个彻底地改变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汽车的过程,应该更新生产的设备和装置,提倡物料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最后还要加强生产管理,使得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充分地来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的排放。在我们中国,清洁生产也已经推行了10多年,但是应该说离开目标还非常远,我觉得所有的城市为了提高可持续性,应该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功夫。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保持着一种持续了数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类从农业和畜牧业中获取食物和原材料,而经人类消费后的废弃物又都可以变成肥料回到农业或变成饲料回到畜牧业。这就是传统的生态经济模式。但是,这种经济模式效率很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决定了它注定要被淘汰。在最近的一二百年中,农业和畜牧业都不再使用天然的肥料,而改用效率更高的化肥,从而使得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商。但是,它却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现在大量麦秸稻秆被焚烧,动物的粪便被排到地下水中,环境污染问题由此产生。
如今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深度加工,各种各样的化学合成产品相继成为污染环境的源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昆明的滇池。以前人们认为,滇池的污染是由其周围工厂排入的污水造成的,后来对工厂实施了关停和搬迁措施以后,污染情况还是得不到改观。经科学调查发现,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滇池周围居民洗衣机排出的废水和农田化肥、农药流失后形成的废水等。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是借助绿色化学重建生态经济,使化学从源头起就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我觉得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要放弃使用与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协调的物质,逐渐放弃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第二,要把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过来,让自然界通过其自身的循环来消化我们排放的所有废弃物;第三,要利用最新的生物工程技术提高生态圈里每一个环节的能量利用效率。国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素,最成功的一项试点就是在南方某些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沼气的生态模式,即主要把人畜粪便变成甲烷,使它成为农家的能源,同时还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果树的肥料和养鱼的饲料。在四川,沼气已成为许多农家的重要能源。但这只是用绿色化学建设生态经济的一个雏形,而且它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使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进入到生态平衡的经济模式之中,同时又不降低他们的生活标准,关键必须找出一种能够大大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的科学方法。在此,绿色化学将大有作为。
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授):人们传统上把衣食住行消费的水平作为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但是这还很不够,现代社会还必须引入环境质量的标准。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碗、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质共处,而且它们还会在大气中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污染物。
在大气中,颗粒物有不同大小,分成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一次粒子是由源排放出来的颗粒物,二次粒子就是源排放出来的气体,然后由蒸气凝结后再变成的颗粒物。它们可以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类,粒径不同,在空气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小于10个微米以下的称为可吸人数子,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小于2.5微米的粒子,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可以进入人体的肺部,像病菌等大气中的许多污染物都可以吸附在它的表面进入人体。现在流行性感冒蔓延迅速,这与这种微粒的增多很有关系,这已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问题。
科学研究发现,北京市城市细颗粒物的50%以上是有机碳,真正由烧煤造成的细颗粒物质只占了不到20%,这个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推测,像北京、广州、上海等我国大城市中有机碳颗粒的重要来源有两个,首先是餐饮业,特别是肉类加工包括救、炸、烧烤等,它们可能是排放入大气的有机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另外,越来越考究的居室装修,可能是大气中有机细颗粒物的又一 一个重要来源。这些研究成果正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我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保护环境,首先要求我们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习惯,养成绿色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