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
今年6月,上海市科委组织了68位专家,对来自高校、中科院、上科院、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共44家单位的179 位启明星计划申请人,分为信息、材料、生物、工程与环境、医学、药学与化学7个组进行严格的面试答辩,从中遴选了本年度56 位启明星,并选择了12 位启明星获跟踪资助。
今年,上海市科委对“启明星计划”的支持力度将增大到600万元,重点资助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进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核心资源和第一动力。实施“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有目的、有计划选择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促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上海的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成为上海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这始终是上海市科委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
今年,为了加快技术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科委加大投资力度,在去年5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万元,投人了600万元,支持启明星工作。具体实施原则为:一是依靠专家评议,选拔创新人才;二是结合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骨干的成长;三是支持企业人才,促进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今年选拔的启明星构成有以下特点:学历层次高,工作基础好,科研潜力大。56 位启明星平均年龄33岁,有50人博士毕业,6人硕士毕业;其中7人为留学回国人员,14 人在美国、德国或日本访问研究一年以上的经历;26人为刚毕业分配到单位工作2~3年的博士生;有9人为国家863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攀登计划以及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青年骨干力量。比如:大唐移动通信公司研发部经理孙玉望硕士,曾承担国家“863” 有关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攻关项目,准备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数据微微蜂窝基站设备;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沈建华博士承担973子课题“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启明星项目拟应用张江的超级并行计算机研究生物医药复杂分子体系; 711所董克用博士参与863计划项目“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技术”;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的刘海涛博士,作为上海小卫星工程部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参加“创新一号小卫星”的研制,等等。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实施10年来,上海市科委致力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累计资助了410位启明星,投入资金3340万元。启明星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作用,一批优秀人才成为上海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技术开发中坚力量。
据统计,截止1999年的354名启明星中,80%以上原为非沪籍人士,这批优秀的青年才俊选择了在上海发展。面对出国潮的冲击,我们的启明星90%坚持在沪工作,仅有10%的人(36人)调离上海和出国;约10%的启明星已经成为国家级的学科和工程技术带头人,2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0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殊荣。
优秀启明星、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可称得上是启明星中的典型代表。1997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如今已是全国免疫研究领域佼佼者的曹雪涛教授,至今对启明星计划的支持都感念不忘。按曹教授的说法,在他事业启动的第一笔8万元科研经费中,就有启明星计划资助的5万元,他说在他最需要资助的时候,是启明星计划给予了他宝贵的支持。这种例子很多。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吴冲锋教授认为:启明星项目是他通向金融工程研究的奠基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的吴长勤教授,留学回国后第一笔科研经费也是启明星计划资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