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走路不容易
过去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力学和材料科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再一次燃起人们创造机器人的希望。事实上,在制造完全自主的智能机器人方面,我们取得的进展已经非常有说服力;未来学家甚至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灾难公开表示忧虑。
无论前景充满希望还是危机四伏,人类的探索之路始终都是对智力的挑战。暂时先不要想大脑,就看看用两条腿走路的这类简单的事情吧。人类天生就会走路,我们的祖先已经这样行走了上百万年。但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耗费10年时间、花掉无数钞票才制造出一种可操作的二足行走装置。这就是高5.3英尺、重290磅的本田P3型机器人,由本田汽车公司1996年制造。
制造一个具有运动功能的机器人相当于模拟已经进化了无数个千年的肌肉、骨骼和神经的精妙协作。所有机器人都用同样的基本元件完成这件工作;金属或塑料框架充当身体的骨架,各种传动装置(发动机、滑轮、齿轮等)提供肌肉的力量。但是新型机器人不仅仅是肢体,而且是复杂的感觉机器;它们装有摄像镜头、耳机、甚至模仿触觉的“触觉”传感器。
有意识的机器人
尽管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方面的进展却远远落后于对机器人运动功能的研究。为此科学家们正在向儿童寻找答案——儿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学习机器。尽管没有人能说清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但是这显然涉及许多模仿和互动以及大量的反复试验。如果机器人要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智力,它们也许就得像孩子那样发展形成自身的智力。
许多机器人专家致力于研制有用的机器,另一些则对机器人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有关人类的事情更感兴趣。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机器人专家马娅·马塔里奇说:“机器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比如,要告诉你有关婴儿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知识,没有比创造一个模拟婴儿更好的了。
如果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智能都可以实现,机器人“意识”还会远吗?当然,这要看意识的确切定义是什么。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哲学家科林·麦吉恩在《神秘的火焰》一书中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意识存在于生物性大脑之外的任何地方。但是,如果抛开宗教或神秘色彩,同样没人能够说出为什么意识不能存在于生物性的大脑之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接受这种说法:有意识的机器人在未来的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自身前景堪忧
他们为智能机器人设想的未来相当美好,但是我们自己的前景显然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的比尔·乔伊去年在《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一文中写道,机器人技术、遗传工程和纳米技术的进步可能使世界被超级体占据——这些超级体既包括生物性的,也包括机械性的。乔伊提出,创造出和我们相像但比我们更聪明、更强壮,并且更容易制造的机器,也许就等于在生存的进化战争中创造了我们最强大的敌人。他认为,当机器的智能越来越高时,它们不仅将超越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而且将形成我们完全难以理解的新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自己创造的东西,我们也许就无法控制它们。
也许,在几十年内,我们还不必担心这类问题。但是,巨大的变化显然就要到来了。虽然人类——这里指血肉之身的那种——通常都能适应技术变化,但是适应的过程有时却非常难受。正如许多新技术诞生的情况一样,随着机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意料之外甚至令人不快的结果也会随之而来。当然,在人们真正开始担心我们的未来处境之前,技术人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U. S. News & World Report,200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