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一台机器,有的人早就认同这一观点了。今天器官移植和组织工程的发展更加深化和认同了人们的这一认识。但是综合起来看,人与机器的差别又是巨大的。机器缺少情感、没有思维但复制和制造容易、兼容性强;而人有情感和思维,而且又极其排他(无论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私还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免疫排异),这一切又使得人们认为人和机器在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前者有血肉情感和灵魂,而后者无血肉和灵魂。

  把人和机器的特点揉和于一身的研究和创造,自然就成为了IT业和生物技术的一种时尚和方向——创造智能机器(人)。无论是智能机器还是智能机器人,人们都希望它有人的情感和思维,有与人相同的智慧甚至超过人。如今IT技术的许多成果和产品已经证明机器人正在具有人的情感、思维和智慧,甚至超过人。因此既可以叫机器人智能化,也可以叫人性化,美国人还称为精神机器(人)。

  如今智能机器人人性化表现有多方面,一是机器人可以分出性别,而所有机器人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有性别之分。当然这种性别区分既是证明机器人具有人性,也是证明其不具备人性的双重证明。有人认为计算机是男性,因为它/他天上地下全懂,就是不解风情;一点不懂得含蓄;最好的总是下一个(颇似男人的见异思迁);如果按对了键(理顺了他的脾气),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切都是男人固有的脾气禀性和情感特点。但也有人认为计算机是女性,理由是用复杂的程序做简单的事;对一切都非常挑剔;问她有什么事,回答总是“没事儿;能听见你说,但未必能听懂。这一切又颇像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脾气禀性和情感特点。

  如果说这种判断计算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标准还是人为的想法和调侃,并不是真正的人的脾性,那么,计算机的另一些表现就与人的脾气性格越来越接近了。最能表现计算机有人的脾性的是它与人的对奕。它会耍赖,例如在它无路可走时,会三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地“将”你,而且乐此不疲。与耍赖相似的是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让你耍赖。比如你用“车来回一条线往复走棋想封死中线时(这是合理的,但也近于耍赖),它会封盘,警告你不许再走车而走其他的棋子。它还会“嘟嘟”地读秒以扰乱你的军心,它同样会与你兑棋到底,也绝不中盘认输,表现出男子汉大将军的风度。这些表现与人性没有两样,不过这也是人设计的。

  还有最为可怕的是,计算机的禀性与人性已达到高度的一致,在它与人对奕屡次失败后或人的指令惹怒了它使它恼羞成怒时,它会把对手、把指令它的人杀死。这样的报道已屡屡出现,是否真实还有待验证。但也可以说明,计算机的人性和智能已经与真实的人性越来越有兼容性了。

  更有甚者,一些女士认为机器人若有好脾气,以后就干脆找机器人丈夫得了。因为一是机器人丈夫不会背叛,不会有花心,对妻子一直忠诚而且总是温柔;二是能帮助干活尤其是烦人的家务;其三,机器人丈夫还可能代女人生儿育女。不过如果机器人真是有这些情感和思维时,它就会像人一样有外遇,而且在有外遇时可能比人更快更残忍地将糟糠之妻“干掉”。反之女机器人对男人也可能一样处理。

  机器的智能或人性化到今天最引人关注的是生物技术与IT技术的结合。用美国IT专家柯兹威尔的话来说就是精神机器人,创造出这样的人在今天和未来技术上已不是什么难题了,而且这样的机器人完全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思维和智慧,甚至超过人的智慧。他在自己新作《精神机器时代:当电脑超越人类的智慧》一书中就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和预测。

  人与机器合二为一主要是指大脑中的脑细胞与计算机的记忆芯片相结合,即人脑与电脑回路进行结合。人脑神经与电脑回路直接连结而且可以将人脑的内容复制,并保存到一个外部资料库中。此外人脑的神经细胞含量还可以由大量的电脑芯片和数位记忆来扩充,并可以与网络连接,在大脑工作和思维时获取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目前在人脑中植入矽晶片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尝试就是一种人机结合的雏形。

  人脑与电脑可以连通还有其他更大的作用。由于人脑和电脑可以连通,一些人的思想可以被输入一种称为“思想捕捉器”的芯片中,这种芯片又可以移植到另一些人的大脑中,由移植者操纵,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他人的目的。此外研究人员已经能将超微芯片移植进人的视网膜中和大脑中使人恢复视力,同样也能制造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芯片,把它移植到眼睛后面的视神经上和大脑皮质中,用它来记录人从出生到死亡时所看到的一切,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场景,记录下人在一生中每时每刻的想法、感觉和情绪。这样人就会永生,即使他(她)死亡了,芯片还存在,把芯片的程序启动,这个人就会活过来,再现他(她)的一生的全过程。而另一种形式是把这种记录芯片重新包装,放入一个这个人的形式外壳中,他就会复活,永远存在,或者叫做虚拟的人。利用这种精神机器,还可以把过去的人请回来,当然只是一个灵魂。美国一所大学就用这样的方式“复活了爱因斯坦,在试验中大学生可以与他交流,称为虚拟访谈

  有些研究人员对智能机器人还有更奇特的设想,这就是把一个已经走完生命历程的人的记录芯片(思想捕获器)植入到一个新生儿大脑中,这名婴儿将成长为与这个已去世了的人思想行为完全一致的人,只是相貌、身高、声音、肤色和毛发等有所不同而已。

  毫无疑问,如果能做到所有这些,机器人就不仅与人一样有情感、思维和智慧,而且将大大超过人。只是问题是谁愿意这样让自己的大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如果有人愿意,那他当然是一个超人或人机器(即精神机器人),反过来说这样的机器人也完全是人机一体化的智能机器人了,具有无边的法力和无穷的力量。可是他/她也有弱点,比如受黑客的攻击,别人也可能洞悉他/她的思想。

  当然,更为现实的是美国科学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于1950年在其著作《我,机器人》中提出的著名的为我们后来人奉为圭臬的机器人三定律就可能会过时了。机器人三定律是: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在人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这三个定律更有可能被机器人单方面撕毁协议。因为一旦机器人与人一样有了情感、思维、推理和智慧,甚至比人更聪明,就会比人更工于算计和自私。这样,下面的一个在激烈竞争时代的流行故事就得改写。

  原先的版本是两个人在森林里走路,遇到了一只老虎。一个蹲下来系鞋带,旁边的人说这时候系鞋带还有什么用啊?系鞋带者说,我系好鞋带只要能跑过你就有用了。但如果是机器人与人在森林里散步,也遇到了一只老虎。机器人就会思考,什么机器人不得伤害人,见鬼去吧!在利益面前,先保护自我。机器人也不会用系鞋带跑得快先脱离虎口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它首先就会把人一把揪住,送到虎口,说,你先就和着吃这人吧,我再给你找一个更可口的。说完就自己先逃走了。

  尽管未来有这样一些可能和事实,但机器人的智能和人性化在今天还是极其有限的,当然不能与真实的人性同日而语。早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鼻祖图灵就提出了一个判断计算机是否具有人的智能的“图灵试验。就是分别把测试人和计算机关在两间隔离的屋子里,事前不让测试者知道,再让测试者通过键盘与隔离了的计算机和/或人手谈。如果测试者通过对话不能判断隔离屋子里的对话者是人还是计算机,就可以认为计算机达到了人的智能。但是不知道是该欣慰呢还是悲哀,迄今竟无一台计算机通过了“图灵试验

  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如果人脑与计算机连接,后者将可能轻易通过“图灵试验。那么造出这样的智能(精神)机器人出来到底是人类的终结还是人类的新生。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造出这样的智能机器人来做什么?所以直觉认为,还是让人是人、机器是机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