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4日,上海市科委正式推出“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致力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科技专家。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意在启动、开发明天的科技新星。该计划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以项目连续资助的方式,通过科研实践,促使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如今,这一以造就青年专家为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已实施了整整10个年头。
简略回顾启明星计划实施10年之路,一个给人印象最深的感受是这一计划开创了一种以人为本、以对年轻人的培养为宗旨、以人带项目的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启明星计划的基本特点
首先和以往的科学基金相比,“启明星计划”的目标指向更为明确,她旨在通过资助青年科技人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促使一批明天的科技新星早日升起,使之成为新一代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
其二,启明星计划是一个强调出人才、出成果的计划,与以往的侧重于项目内容的科研立项模式相比,启明星计划更注重对人才的选择、对人才的培养。其特点是以人为主,人与项目相结合;既看项目申报人过去已有的成绩,更注重其潜力与发展;既重视项目申报人的科研能力,更关注其全面素质。一句话,启明星计划是“看人给钱”,而不是“看题给钱”。这在我国的科研立项模式上可称得上是一大创新。
其三,除了强调对人的培养这一特色外,入选启明星计划有一套堪称严格的审批程序,强调竞争的公平性。按入选要求,申请人除了必须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外,将在本人专业能力、科研项目、科研环境三方面受到挑选。有一个较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专家小组的评价。正因为竞争公平、把关严格,启明星计划实施10年来,在社会上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中反应强烈,许多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都能以入选启明星计划为荣。
其四,启明星计划强调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对入选启明星的对象实行必威在线网站首页网址 管理,专门建立了“启明星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对入选对象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也就是说入选人有连续得到研究课题经费资助的机会。启明星计划规定,当资助对象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完成、验收后,如再次提出研究课题,将不再受年龄的限制。第二个课题完成后,只要不超过10年跟踪期,还可以第三次提出研究课题。跟踪立项的经费,上海市科委将另行拨给。
由于进入“启明星计划”的并不意味着都能取得成功、都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因此,上海市科委对启明星进行跟踪。在第一轮科研与相关工作培养结束后,再从中选择一部分成绩显著、潜力大者进行新一轮资助和培养。这就是从1993年起实施的“启明星跟踪培养计划”(又称“启明星后”),8年来共有91人入选,经费752万元,充分体现了好中选优、逐步拔尖的人才培养原则。
从1996年开始,为了激励、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成才,启明星计划在总结前5年工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不仅资助的经费从5万元提高到8万元,而且资助对象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并且注重从产业界中选拔资助者。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从人才培养本身的情况来看,这几年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说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以填补空缺、弥补人才断层为主的话,那么这几年来的目标已逐步转向朝培养一批能真正挑起学术、科研、企业研发大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新型科技专家和能在国际科研舞台上与国外同行一争高低的创新性科研人才方向发展。
在这种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方面,启明星计划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下一组数据是从346名启明星的材料中统计出的,虽然未能反映现有全部启明星的情况,但也能大致看出这一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10年来,启明星计划受资助者中,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计有7529篇,其中在科学引文SCI杂志上发表了4656篇(包括有两篇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这两篇论文的主要完成人胡钧和熊思东,他们的论文工作得到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在工程科技引文EI杂志上发表了2805篇,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ISTP上发表68篇;
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有52人;
承担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或重大项目的有105人;
参与或负责国际合作项目的有156人;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有31人(1994~2000年);
入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的有14人;获得历届上海科技精英称号的有5人;
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有11人;
入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上海有5人,其中启明星2人);
目前担任大学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以上职务的有110人(约占启明星总数的三分之一)。
“启明星”中的佼佼者
图为曹雪涛教授
除了这些可衡量成功的数据外,启明星中还涌现出了一批“科学明星”,成为广大年轻学子仿效学习的楷模,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一代科学家的风采。如:
曹雪涛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科技专家,也是全军最年轻的教授。自1992年获得启明星计划资助后,在创新性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效,如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性质及其来源全长新基因的发现与功能研究等方面,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新途径及树突状细胞的两种新的生物学功能,克隆了124条全长新基因并在部分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方面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开发的两种生物高技术产品获得国家Ⅱ类新药证书;此外曹雪涛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5篇。1999年,他还牵头举办了上海国际免疫学会议,并担任会议执行主席。2000年1月,曹雪涛作为应邀的两位亚洲学者之一,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著名Keystonne系列会议上作了25分钟的大会报告,受到广泛关注。
现年37岁的资剑在表面物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如他首次从理论上给出了应变超晶格生长的最佳合金衬底,解决了Si/Ge体系中拉曼谱在实验与理论上的矛盾;提出了光子带隙材料异质结和量子阱结构,可以大大增加不透射带宽,以及实现频道数目可以随意调节的多频道滤波现象;资剑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论文被引用13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1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荣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启明星姜标现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获得二项专利,由他参与创办的上海中科合臣有限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获得国外订单的数量上都创下了新纪录,成为上海科技类创新企业的杰出代表,姜标本人拥有的技术发明专利和中科合臣的业绩使他成为启明星中科技产业化的代表性人物。
说起张文军,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高清晰度电视,1995年张文军被任命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系统开发项目”总体组组长,负责研制我国第一套HDTV功能样机系统。该系统在98年9月通过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实况演示,这是继欧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套完整的全数字HDTV地面广播传输系统,1999年10月张文军领导的项目组完成我国第一个HDTV现场转播实验系统,该系统在国庆五十周年庆典中成功地完成了现场试验转播,受到国家计委和广电总局的表彰,该成果被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张文军2000年被光荣评选为全国优秀党员,2001年又入选“上海十大科技精英”。
此外,上海第一位蔬菜专业博士、上海交大农学院副院长黄丹枫年近来在发展都市农业、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方面作了突出的成绩。
同济大学的孙立军是我国道路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也是启明星中迄今唯一的全国劳模,他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被全面收入交通部规范,深为国内外国行瞩目。
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和上海交大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胡钧教授近年来在纳米科技方面取得新进展,他正在从事的课题得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的积极评价。胡钧也是目前唯一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启明星。
启明星群体与规模效应
除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启明星代表人物以外,启明星计划实施以来,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上海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启明星团队,这标志着上海的人才培养工作已发展到群体层面,开始出现规模效应。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群体:
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活跃着一支由陆卫领头等6名启明星组成优秀的启明星团队。该团队的特点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世界水平的工作。他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和实现了材料芯片方法在红外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的应用,使研究效率得到数量级的提高;近期该团队又根据国际在光子晶体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将光子晶体的科学成果应用于红外光电技术的研究方向。该团队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团队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在华东理工大学,也活跃着一支以该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东芝等5名启明星骨干形成的群体。该群体的特点是,科研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在抓863、973等重大项目的同时,创建了一批新型的产学研联合实体。这些年来该群体无论在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还是在研究经费上,均为学校的排头兵。
复旦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启明星群体。高年资是该团队的特点之一,6名成员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其中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人为校特聘教授,1人为973首席科学家,是名副其实的教授集体。该团队成员均为复旦物理系科研、教学和行政的中坚力量,他们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际物理学的顶尖杂志《物理评论通信》上发表5篇,论文被引用1000多次,并在系列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此外,该团队近年来已经培养出10多名博士、硕士30多名,目前指导的博士近20名。
由任忠鸣、邓康教授等领头的上海大学钢铁冶金重点实验室。该研究团队现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既有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开拓者,又有教育部特聘的长江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或省部委项目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3项,成为各自领域真正的启明星。
同样在第二军医大学也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启明星团队,其领头人就是曹雪涛教授。现由3名启明星和多位年轻博士组成的这一团队的最大特点是,在免疫学和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其中包括,发现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分化及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这一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新途径;发现了树突状细胞两类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等;学科带头人曹雪涛曾20余次应邀赴美、德、日、法等作专题学术报告;该团队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团队成员均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由王如竹教授领衔、有5名启明星为骨干成员的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群体。该团队在吸附制冷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王如竹本人已成为国际吸附式制冷研究领域的主要带头人之一。此外,该团队的研究方向紧扣国民经济需求,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他们已与开利、雷诺、上汽、海尔、春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综观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实施了10年来的成功实践,令人欣慰。可以说启明星计划的产生是历史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同时10年启明星计划实施中的宝贵经验也将成为上海未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宝贵借鉴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