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复旦大学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深邃的海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复旦大学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是种子,就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作为大学教师,能够成为他们的园丁,为他们的成长奉献一点力量是我们的荣幸。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是民族之魂,也是复旦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动力和源泉。复旦大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需要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创新研究。
我虽然科研任务较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课题,但还是愉快地承担了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指导的任务。
自1997年起,我一直坚持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选修课,吸引同学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展示生命科学造福人类的风采,普及生活中一些生命科学常识,同时也将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介绍给同学,这门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和教学方面,我深深体会到放手发动、调动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导师,应该将做学问的思想和方法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师的最为重要的职责是高瞻远瞩指导研究的战略方向,而不应该强调在每一个研究细节上。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导师虽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知识背景,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对于具体的战术细节宜采取和学生讨论,在交流中给予指点,让学生和老师在研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求同存异,允许争论,营造民主的氛围,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倡创新思维,对待学生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发现人才。也许学生刚刚走进实验室在一些方面显得幼稚,甚至可笑,但是他们就是我们的昨天,虽然稚嫩,却显示出勃勃生机,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创造性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课题组是一个与海外科学家联合组建的,主要进行群体遗传学与多基因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多基因病方面,主要开展了以高血压为核心的多基因病遗传学研究。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少,我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科研创造性。鼓励研究生参与课题设计、实验室管理,这些学生在科研方面投入的劲头和对课题作出的贡献令我们老师获益匪浅。这里举几个实例:
肖君华博士在高血压研究中的作用
肖君华博士对人类的进化和群体遗传学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遗传功底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管理才能。肖君华同学从其他课题组考上我们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的第一天起就参加了整个实验室的筹建,我们给他压担子,让他参与多基因病具体研究对象的确定。当时,对于选择何种疾病作为多基因病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糖尿病、高血压、哮喘和近视各有千秋,最后肖君华关于从高血压着手的建议说服了大家。采用何种研究方案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根据高血压的特点选择了隔离群体研究的策略。如何选择和获得隔离群体呢?又是肖君华同学积极谋划,四进大别山,采集该地区隔离人群DNA血样,为开展高血压研究提供了遗传材料。正是在这种鼓励机制下,他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从不计较休息和个人报酬,把实验室看成是自己的家,全身心投入,能够有效地管理实验室。科研工作也很有成效,他作为第二作者的文章已经有多篇发表(或待发表)在美国著名的JAMA和AJHG杂志上,这些杂志的影响因子均超过了10.0。他在多基因病群体遗传学研究方面已经颇具功力,这方面的有关专家和他交流也感到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结合遗传专业特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国际上加快了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而在90年代中期,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正在自行消失或为国外公司所掠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得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但是,我国的遗传资源分布状态和调查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我们多基因病课题组一直想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此情况下,课题组的张蔚霖硕士生想组织大学生开展一次暑期遗传资源社会考察实践活动。这一点和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增长社会实践才干,同时,也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弥补研究人员人力不足,为我们提供候选的遗传群体。张蔚霖等同学积极筹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科研和组织才干,包括考察地点一云南的选择、人员的组织、考察地的联系、经费的申请等基本上全部由他们完成。作为指导教师我只在科研学术和现场的技术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
这项科研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和赞扬,先后获得复旦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活动一等奖、上海市以及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活动一等奖,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思茅地区、澜沧县有关电视台、报社均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不同侧面的采访。在科研方面,这次遗传资源考察发现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隔离群体,对若干少数民族开展了民族基因学的研究,对PTC味盲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研究,并为开展多基因病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今年,他们又在去年云南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滇西北隔离人群遗传特征和疾病的考察,在技术含量和科研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柯越海实现复旦Science发表论文零突破
柯越海接替肖君华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实施,开展了东亚现代人群起源、低血压遗传学、鼻咽癌易感基因研究。人群起源的研究涉及到数万人血液样品收集、DNA提取、PCR等工作,体现了高超的组织和管理才能,论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关于低血压和鼻咽癌的课题属于自主选题,体现了科研新思路,结果也很出色。
李辉提出研究指纹的创新设想
现在就读遗传所研究生的李辉同学曾经获得了199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最高奖),为复旦大学二度捧回“挑战杯"立下汗马功劳。他选择的课题指纹遗传学研究,该研究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当年他是生命学院大三的本科生,参加了我指导的遗传学暑期课:外实践,掌握了指纹学研究基本方法,重点用于少数民族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他向我提出研究指纹的创新设想,我虽然不懂指纹,但是对他在科研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遗传学的角度提出了我的建议和研究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起制定研究方案,提供部分研究经费,并时刻对他的研究课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李辉同学通过大量的样本和数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人指间区纹遗传具有孟德尔嵌镶共显性规律的结论后,我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并进一步组织人员在配合该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基因定位研究,目前已经在国内核心必威体育备用地址 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0余篇论文。
从“挑战杯”获奖看科研方向的选择
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选准研究方向和题目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也至关重要。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的带头科学,Bio-X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医学、农业、日常生活、环境、军事、保险、公安、伦理和法律、民族、社会文化、考古等各个领域,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石,除了自身的研究以外,分子遗传学也成为一种研究工具,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长点。
去年,我指导的以林凌等为主要骨干大学生团队获得了第七届“挑战杯”大赛特等奖,并为复旦大学第三次捧回“挑战杯”。该项目采用遗传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等方法探讨上海越族后裔与台湾高山族的血缘关系,初步得出大陆与台湾民族同源的结论,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海峡两岸媒体的热切关注。
我指导的另外一个法律系学生完成的项目——基因专利研究获得了全国“挑战杯”一等奖。该课题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我们从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危机出发,阐述人类基因组最后的圣餐被瓜分的严峻形势,面对基因专利申请过程中国际国内的种种争议,就如何取得生物医药制高点,迎接WTO的挑战,如何看待基因专利的圈地运动等角度进行阐述,起点和立意高,知识结构涉及到生命、伦理、法律和产业等多个领域。
我在培养本科生的过程中,努力将实验室建成为大学生创新培养基地,让大学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培养实验技能,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提供指导,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形成创造、创新研究的氛围,同学们在这里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独立研究意识,显示了自己的才华。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尽管每个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看法,但任何一项研究,需要多人的合作,各人分工不同,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
在培养本科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风气。例如我的学生张蔚霖同学结合遗传专业特点,组织一批学生开展云南暑期社会实践;李辉同学在云南实践中得到锻炼并脱颖而出,在指纹遗传学研究中获得“挑战杯”,他又协助组织和指导了一批学生,利用“挑战杯”带来的影响,将科研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传递下去,其中包括林凌、陈莉等同学。林凌为首的团队获得了“挑战杯”大赛特等奖,陈莉同学获得第一届“全国生命之光”大赛最高的评分。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的带头科学。生命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物医药已经成为我国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我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倍感机遇和挑战,愿意站在世纪前沿,迎接挑战,为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取得一流的创新成果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