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获奖得者,称他们为诺贝尔大师是非常合适的。人们对他们的敬仰出于他们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和伟大发现。那末他们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职业生涯中成功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他们是如何说的!相信这些经验之谈对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走向成功的彼岸,诺贝尔大师们可能各不相同,但仍然有共同之处。所以,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博士在谈到当年与杨振宁博士打破宇称守恒定律时,特别强调创新的作用性。

“创新不光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根据。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显然,没有创新,宇称守恒定律就不可能打破。创新也是勇气的表现。

杰克 · 斯坦伯格因为“中微子束方法以及由于发现μ子型中微子而证实了轻子的双谱线结构”,在198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他在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机会和运气在我的生命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是个非常有运气的人,从中获益最深。”为了说明运气的重要性,斯坦伯格列举不少事实证明运气是他成功的原因,他说:“首先我有幸生在一个教育良好的家庭;其二,二战时期的种族政策使我在少年时代不得不离开我的国家前往美国,在那儿我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我从化学家变成了物理学家,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其四,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前往芝加哥大学深造,本来想去加州理工,那里有奥本海歌的实验室,但是在芝加哥我碰见了费米,他给我提供了继续研究的方向。你可以看到,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都是由命运赐予的,我虽是被动接受,但我是个幸运的人,命运总是给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华裔科学家崔琦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记者在采访他问及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取得成功时,他回答说:“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或研究有兴趣,要用自己的心力去做事情。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觉得永远不会厌倦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鲁道夫 · 阿瑟 · 马库斯则认为“最重要的是勤奋,我自己就是这样。从学生时代直到今天,我一直都非常勤奋。另外一点就是,不能太死板。当你去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其中一些方法必定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所以,你面对问题时应该多想方法,对你最终解决问题将有很大帮助。再有就是对其他领域里的情况也应该去了解,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也许那就与你的研究有关。”

阿戈 · 吉尔曼是199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是因发现了C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传导方面作用而获此殊荣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时,他对北京和中国青年有一段深情的寄语:“青年人要获得成功,除了勤奋、好学、好奇心等,还必须具备外界的支持,给他们求知的自由度,自由地去探索他们想要探索的东西。”

格林加德是研究脑细胞“对话”的科学家。他因为发现多巴胺(一种用于治疗脑神经疾病的药物)和其他一些传导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而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他对自己的成功总结是这样的:“我想可能最重要的还是要聪明,第二是要具有创造性,第三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最后是勤奋工作,特别是对从事我们这一行的人来说,对工作的投入是极其重要的。”

200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保罗 · 诺斯在谈论自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时则强调好奇性。他说:“我想不仅是我,很多科学家共有的特点是拥有好奇心,对世界拥有好奇性。只有拥有这种好奇性,才会有动力进行研究。”

亨利 · 陶布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在谈及成功经验时也认为必须有“好奇性、有动力、执着。”

以上诸位诺贝尔大师们的论述充分说明我们年轻一代要想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必须要有艰辛的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论乃是真理。